APP下载

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策略研究

2018-09-10章宁

体育风尚 2018年12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中学生心理健康

章宁

摘要: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精神意志、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课程,其中前两种作用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明确的给出教学方向,而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压力的缓解以及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往往很少在目前的体育课程中予以正面回应。那么应当如何在中学生体育活动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呢?本文就将以此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户外运动

目前我国中学生由于肩负很大的学习压力,其脑力活动时间远远大于肢体活动时间,这直接导致了一些中学生十分常见的健康问题的出现,例如青少年视力下降,青春期肥胖、青少年高血压高血脂、骨骼发育异常等等。所以综合学生的实际身体及心理发育需求考虑,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交流应主要着眼于课程安排与课下活动的结合。这不仅是基于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的身体素养的考虑,更是基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加深的考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家庭乃至学校的软硬环境日益复杂,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正在逐年地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不仅影响到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更是对社会的稳定性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乃至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定团结的威胁。因此中学生体育活动更及时应当制定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培养策略,着力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生理、心理双保障的成长空间。

第一,合理利用校园资源,帮助学生走出“虚拟世界”。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不均衡的中小型城市而言,人口密度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紧张,学生的户外运动场地极为匮乏设施极为简陋,同时由于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加深,电子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造成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十分单一,并且大多以电子娱乐、音像制品为主,学生很少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户外活动中,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沉迷电子设备的潜在隐患。学校作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具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所必需的的场地与器材,而这些硬件设施对于学生而言正是进行体育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学校可以考虑鼓励或是奖励学生在假期来校运动,寒暑假期间校方可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组织一些班级之间、年级之间乃至校与校之间的素质拓展活动、运动比赛竞技等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帮助学生走出“虚拟世界”,同时提升了校园运动场地的使用效率,真正做到让学校的一切资源服务于学生。

第二、丰富体育活动的可参与性,帮助更多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这个人群的数目也在不断壮大,这些青少年学生中往往以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为主,或过于瘦弱,或过于肥胖,且大多思想和行动严重脱离群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融入到集体运动中。目前,我国的校园体育大多以田径项目以及集体球类项目为主,但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往往很难融入到这些高体能运动项目中,久而久之便造成这些学生与团体逐渐脱离,更有甚者会因为体能问题导致其成为体育运动过程中被学生所嘲笑的对象,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改革校园运动课程便成为了目前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老师可以针对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开展相应全民运动类的活动,例如太极拳、健步走、律动操等等,帮助那些无法正常参与进运动中的学生找回属于自己的运动的乐趣,进而使其融入到集体生活环境中,逐步回归健康的心理成长轨道中。而体育活动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男女参与比例不协调,由于身体差异、传统文化糟粕感染、家庭教育等原因导致目前很多女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動中,致使女生性格普遍内向,而青少年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也大多出现在女学生身上。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应当打造一些更加能够调动女生参与兴趣、提升女生运动积极性的体育活动,例如瑜伽、健美操、爵士舞等等,以这些流行运动元素为基础,使更多地女生能够主动地、广泛地参与进体育活动中,进而帮助她们融入集体生活,享受运动乐趣,防止自闭心理的出现。

第三、以体育运动为依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体育运动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活动,其不仅能够对学生的骨骼发育、肌肉发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种体育运动与学生的神经训练也有很大关联。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各种运动项目对于大脑各个功能的训练都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不同方面的意志品质也有着不同的提升。例如在足球运动对于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并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找寻自己的位置;羽毛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手眼协调性,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努力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慢跑长跑能够训练学生的忍耐力,使其能够承受更高压的状态,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坚持到底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泄过剩的体能精力,同时还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些功能能否在运动中得以发挥就需要依靠老师的及时引导与正确鼓励了。

综上所述,学生的体育活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而通过体育活动达成这一目标则是一种十分便捷有效的实施途径。通过适当的引导,合理地制定教育策略,相信体育活动不仅能够确保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保障他们的心理长期处于一个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中。

参考文献:

[1]顾伟.浅谈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2]牛霜月.浅析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J].体育博览,2011年07期.

[3]孙庆庆.探讨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冬季户外运动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