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技术在景区规划中的应用

2018-09-10林岚媛林梦婷

炎黄地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绿色建筑技术

林岚媛 林梦婷

摘 要:近年来绿色建筑在我国得到较大的关注,绿色建筑技术也日趋成熟。本文主要概括介绍了根据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的现状以及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对景区进行优化整治的方法。将自然生态更好的融入景区规划,打造国家一流集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和绿色型生态景区,让景区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景区规划;滨水景观;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

1 綠色建筑技术概述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目前看来,绿色建筑技术还未完全被大众熟知,而且加上国内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偏少,在实际实施时,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2 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概况

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地理坐标为118°55′E,25°45′N,总面积达1460hm2,属亚热带季风类型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年平均水量在1300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47小时,无霜期为320—350天,季风明显。

3 九龙谷森林公园景区在规划中的问题及原因

3.1管理体制不完善

九龙谷景区是福建重要的风景名区,但在其管理机制上仍存在些许弊端,这是旅游管理行业的通病。另外,由于景区利益的趋势,在管理方面上经常忽视了旅游者的利益,而相关的职能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消费者就不能得到真正有质量的旅游服务。

3.2人为污染较严重

在景区发展中,人为污染问题日趋显著。景区内现有的别墅区产生的生活污水没能进行统一管理和排放,对景区水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同时,景区内水上活动的船只使用的汽油这在一定范围内污染部分水体。若是无法解决这些难题,将直接影响景区及周边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3基础设施较薄弱

九龙谷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景区内的景点缺乏创意,不具标志性。绿化形式较单一、垃圾处理和排污的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造成各种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的问题。另外景区内土层薄,石头多,坡度陡,普遍达到 40°,只在少数地段有缓坡和平坦地,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大。

3.4旅游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在夏季时莆田降水量较少,进而多处水源呈现半干旱状态,这就导致了景区旅游的季节性过强,淡季时景观及设施的闲置,形成了资源浪费。例如在景区内,由于水量不足的问题,无法进行九龙谷的漂流项目,这就导致了部分游客的流失、水体资源仅发挥其观赏作用和其他游乐设施的闲置。

4 绿色建筑技术在景区规划中的发展思路

查找九龙谷森林公园的地形图及相关资料,通过对景区的调查分析,确定项目在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数据采集主要分为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在Arcmap软件中将数据分析做图形图像分析及数据空间分析。在人力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下,初步确定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对绿色建筑技术与景区相结合所达到的效果作出一定预判,并且模拟的一定场景,让人在这一规划设计中有实际体验感。

5 绿色建筑技术在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实施途径

5.1完善旅游管理机制

构建以余量控制为核心的绿色建筑能源管理平台,将余量控制与设备运行策略结合,解决了平台“只监不控”的问题,实现改造景区管理机制。当然,景区内的部分的分区属于国有资源,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方面,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从“以人为本”“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贯彻绿色、健康的环保旅游意识,在竞争中求生存的同时,提高旅游服务业的整体素质。

5.2健全设施立体绿化

以提高景区环境为目标,突出安全、舒适、健康、高性能等要素,实现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融合。消防、厕所、监控、垃圾箱、安全防护等旅游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景区森林覆盖率高,山林要加大防范火灾,设立多个消防点和监测站,加强监管制度。在本项目内可利用立体绿化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压力系统(管道水压),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特点使用。

5.3循环利用建筑材料

在本项目中,改造原有景区建筑的外立面或是修建新型的建筑都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可再利用、循环的建筑材料来减少新建材料的浪费。例如采用工程木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突破了传统木结构在材料性能上的局限,向大跨度方向发展。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价值,例如使用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装配式植筋节点连接技术这一类新型的抗侧力体系,对于建筑的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1]

5.5打造滨水景观长廊

在南方常见的净水植物种类有美人蕉、灯心草、香蒲等,这类植物一般用于景观滨水带,在增加景观多样性的同时让水体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净化。还可以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增添错落感十足的景观带。[2]

绿色建筑技术在景区规划层面的应用越来越趋于大众化。当前,绿色建筑新技术在景区规划中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我国顺利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为直接的体现,也必将成为以后景区规划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绿色建筑技术在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为日后绿色建筑技术在景观设计活动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玮,许浩天,谢立辉,余曦.绿色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与再生利用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7,25(06):56-62.

[2]张毅,余维君.园林环境设计中多重元素融合的创新型探索 [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3):121-124.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绿色建筑技术
浅析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
基于AHP的绿色建筑技术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
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