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
2018-09-10骆雪晴何飞李永峰
骆雪晴 何飞 李永峰
摘 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现在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创造了许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由于教育模式无法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的教育质量下降,无法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同时,现代企业和公司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他们更注重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可以使自己的企业或公司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并强大。高校的教学质量需要改良,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该变化,学生应该注重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于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改革,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就顺应的产生了。
关键词: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033-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occupi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dern life. The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s a lot of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creates a lo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Because the education model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quality has declined and can't provide the requir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modern enterprises and companies have proposed new demands and expecta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order to enable their companies can grow strong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e lear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chang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an all-round way. So,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the method of research stud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is produced.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nnovation ability
一、研究性學习的概述
在教育国际化的竞争面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的内容。围绕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各国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虽然各种模式都不相同,但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了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是让学生个体参与相关的学习任务,提高和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激情和研究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这一项内容,以此来推进高校的教育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创新。
研究性学习,又称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是在教师们的辅助下,主要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一种学习方法。由于大学生有着一定的本科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和自学能力,通过老师们的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更倡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能够快速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的能力,可以在各种领域中探索出新的内容和发现新的问题,给学习内容和方式注入活力与激情,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研究学习中。同时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使高校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哲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基础和教育学理论基础[1]。从这三个方面研究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理解其含义和目的。
二、创新的概述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或者发明新的技术、产品,以此来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重要的能力和素质,在推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从20世纪初开始,许多国家都开始注重创造能力及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人类对创新能力的研究始于对其的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于创新及创造力的研究稍晚一些。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和美国引入现代创造力及研究,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才开始真正兴起和逐步发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提出:“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要培养,要靠创新教育”[2]。教育部在1998年12月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3]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国家鼓励并倡导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并且在此期间,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我国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基础上,也做出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使其更适合我国的环境问题和技术现状。国内部分高校在顺应国家的倡导下,进行了一系列以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尝试。
大学生本身并不缺乏科研创造能力,关键在于高校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造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气氛,帮助大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激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在看、思、辩、综中发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不墨守成规,呵护学生的每一个具有创意的想法,并利用教师拥有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提供理论支撑。
三、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目前,研究性学习成为了各大高校炙手可热的问题,也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也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直接教学模式、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研讨交流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等[4]。而研究性学习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其他特点,大学本科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在面对问题时能更好的发散思维,提出不同的观点,发现不同的问题。在老师专业知识的帮助下,本科生可以根据理论解决自己思考的问题和充实自己的想法,以便于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拥有自己的认识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办法,形成自己的体系。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更注重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帮助学生纠正偏离科学的观点。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与本科生之间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样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是国内的一些高校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方面,不能十分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水平;同时,大学老师给予的指导程度略有偏低、缺少热情,或者是学生研究的项目与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没有太大的联系等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研究性学习在各高校的现状并不乐观。
四、本科生创新的意义和方法
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技术的创新,也无论是在经济竞争上,还是在科技竞争上,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社会中的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来解决。各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使一个国家富强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因素。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且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具有较大作用,为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可以这样说,人才来源于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知道模仿的学生,却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这种现象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各高校应该注重本校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目的的利用校园文化传播,为学生塑造一种民主、平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信息渠道多样化的现在,通过广播电台、校园网主页、图书馆、墙报等方式扩宽大学生的视角,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各学院可以根据不同的特色举办各有特点的交流会,邀请专业领域内较为出众的人才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思考,在巩固专业思想的同时,学生们又能从中吸取经验;校领导们要重视和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压抑,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欲望。可见,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生时,高校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五、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方法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帮助祖国在相互竞争的国际形势上取得较好的成绩。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本校在各高校中脱颖而出,为本校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高等教育能够真正地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和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大量实践表明,大学本科生自身并不缺乏科研创造能力,关键在于各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善于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特别是实验学科的教学。
1. 提高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应充分调动学生们对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性。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并且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率较其他的方法有显著的提高。
2. 培养大学本科生的想象力。想象可以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们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只是本科生的参谋和顾问。所以,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自主地探索和学习,可以充分得发挥各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创新思维和观念。
3. 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实际动手能力或者说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是因为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并且创造不仅是一种能力、方法、行为,也是一种态度、观念和意识。只有具有了创新的意识,才能够有创造的实践。
4.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思维训练的特点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本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学生们能在研究性学习中解决现实问题,并获得善于思考和研究、乐于探索求知、勤于动手实践的品质,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5. 学会合作与分享。在现代社会中,分享和合作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们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在学生们分享、交流研究的信息和成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以此来培养大学生们的团队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同时,在合作与分享中使学生们从其他人的身上学到一些自身不具有的品质。
6. 充分發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除了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它对于大学本科生的能力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兴趣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关注性,有助于在以后的研究学习中奠定基础。坚强的毅力与意志是大学生能够克服一切外在和内在问题的品质。所以,非智力因素会影响本科生的各种能力和创造力。只有在大学本科生具有强烈的兴趣、坚强的毅力,才能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各个公司和企业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等能力。所以,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根据目前的高校教育质量来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生有一定的问题和难度。所以各大高校需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积极推广研究性学习,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并适当加入一些自己的研究看法,对于如何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为:
1.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理论概述,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背景进行分析,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2. 将大学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了相关联的分析,指出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实现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意义。这是该篇论文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和各高校应该着重进行改革的地方。
目前,国内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由于各方面的数据统计等研究资料有限,本文中有着许多的不足和不合理之处,还需要日后进行深入研究,以求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晓晶.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12-13.
[2]阎立钦.高等教育研究[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1:73-75.
[3]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4]胡方霞.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途径与支持条件分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15.
[5]刘家琦,宋玉珍,李永峰.高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环境毒理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6(16):11-12+14.
[6]骆雪晴,张伊帆,李永峰.论研究性学习视野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J].高教学刊,2017(1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