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P2P网贷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研究
2018-09-10杨燕玲张柏杨杨晋钰杨尧朱彩蓉
杨燕玲 张柏杨 杨晋钰 杨尧 朱彩蓉
摘 要:目的 调查四川大学大学生的网络贷款使用现状,并探究使用网贷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制定规范使用网贷策略提供依据,以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大学本科11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贷使用现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使用网贷的影响因素。结果 50.63%的大学生曾经或者正在使用网贷。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生、恋爱中、非大一、实际生活费低于预期的金额大于200元、消费倾向为兼顾消费体验和价格的大学生更易使用网贷。结论 参与调查的四川大学学生中超过半数使用过网贷,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特别关注非大一的在恋爱中倾向于高消费,实际生活费低于预期的金额大于200元的男生,加强引导,提前预防,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贷款 二分类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a)-055-0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P2P(peer to peer)网贷行业在我国飞速发展,网贷平台数量及交易金额成倍增长[1、2]。2015年发布的《火种计划——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通过调查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名大学生得出:“8.77%的大学生在资金短缺时候会使用贷款获得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占比近50%。”[3]可见大学生网络贷款现状严峻。合理使用网贷可以满足大学生提前消费,获取创业资金等需求[4],而不合理使用网贷可带来严重危害,如近年来大学生因无力偿还网贷而自杀[5],以及裸贷[6]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只有通过分析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影响因素,才能发现更倾向于使用网贷的学生群体,引导其合理使用网贷,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分析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网贷相关文献[5,7,8]以基于理论分析从而提出建议措施为主,且重复性较高,但缺少根据具体数据分析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影响因素的研究[9]。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贷使用现状,依据具体数据,探索其影响因素,找出更倾向于网贷的学生群体,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重点关注此类群体,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大学生合理使用网贷。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将文献中所提到的可能影响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因素设计为问卷的题目。根据预实验结果修改问卷后交专家审阅,根据建议修改问卷后再次进行预实验。根据第二次预实验的结果分析后再次修改问卷后得到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个人基本特征:性别、年级、学科、恋爱状态等;(2)对网贷平台的认知情况;(3)消费心理分析:包括追风、享乐、炫耀、超前、攀比五个维度。总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88,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1.2.2 调查方式
采用现场调查员统一发放,调查对象自填的方式,控制自填的时间为10~15分钟。回收问卷时再次检查核对。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双人双录入,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的网贷使用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索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网贷平台的认知及使用情况
在问卷涉及的网贷平台中,蚂蚁花呗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最高,分别为90.45%和47.00%。76.25%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广告的方式了解网络平台。33.39%的大学生认为知名度为其选择网贷平台时最常考虑的因素。同时,大学生也认为在使用网贷过程中,存在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还款能力弱,某些网贷平台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存在风险等问题。
2.2 不同特征大学生网贷使用率
比较调查的1183名大学生中有599名使用过网贷,网贷的使用率为50.63%。不同特征大学生网贷使用率,如表1所示。
2.3 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多因素分析
以大学生是否使用网贷为因变量(使用过=1,未使用过=0),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性别、年级、学科、恋爱状态、生活费状况、消费倾向)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恋爱状态、生活費状况、消费倾向是大学生是否使用校园网贷的影响因素。男生、非大一、恋爱中、实际生活费低于预期的金额大于200元、消费倾向为兼顾消费体验和价格的大学生网贷使用率高于参考组,如表2所示。
3 讨论
本文调查了四川大学1183名本科生,其中50.63%的大学生至少使用过一种网贷平台,使用率高于2015年发布的《火种计划——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中的统计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非大一、恋爱中、实际生活费低于预期的金额大于200元、消费倾向为兼顾消费体验和价格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网贷。
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网贷。大多数男生性格更加冲动,更具有冒险精神[10],他们更容易接受网贷这种借贷方式。同时,男生更喜欢超前消费,喜欢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大多数男生无消费计划,常入不敷出[11]。这些因素都导致男生更倾向于使用网贷。
处于恋爱中大学生使用网贷的比例更高。周广福等[12]认为大学生在恋爱中的开支普遍偏高,且缺乏需要对这种高消费行为进行理财的观念,导致生活费支出金额增大,而更倾向于使用网贷。
调查对象所处年级越高,使用网贷的比例越高。这与林江鹏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高年级大学生独立意识更强[14];高年级大学生网上购物频率高于低年级学生[15];高年级大学生在文化[16]、体育[17]、交际、学习[18]上消费均较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选择使用网贷。
当实际生活费低于预期的金额大于200元时,大学生使用网贷的比例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当实际生活费低于预期时,除去放弃购买商品此类不造成消费支出增高的措施之外,大学生选择兼职的人数最多,占35.50%。但实际生活中,通过兼职获得报酬所需时间较长。为迅速得到金钱,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合适消费贷款(8.54%)或向同学朋友借款(6.26%),而两者之中选择合适的消费贷款的人数更高。大学生爱面子现象十分普遍,对向同学朋友借款此类事情羞于启齿[19],并且网络贷款简单、快捷。因此,缺少生活费时,大学生更易选择使用网贷。
相比消费时以经济实惠为主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兼顾消费体验和价格的大学生使用网贷的比例更高。点估计数据表明,与消费时以经济实惠为主的大学生相比,以消费体验为主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使用网贷(OR=2.483)。但在本研究中,消费时以消费体验为主的大学生相较于以经济实惠为主的大学生网贷使用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是该组样本含量过少,仅2.03%的大学生选择以消费体验为主,若增大该组样本含量,差异可能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以经济实惠为主的大学生,兼顾消费体验和价格的大学生更符合追风、享乐、炫耀、超前、攀比消费心理(消费时以经济实惠为主的大学生符合上述消费心理的比例分别为:36.50%、30.68%、9.09%、11.74%、11.36%;消费时兼顾消费体验和价格的大学生符合上述消费心理的比例分别为:48.25%、46.54%、14.30%、14.89%、19.32%)。林明惠[20]发现,这些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使用网贷。建议在日常教育中,父母和学校应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要经常与大学生沟通,了解其生活、心理状况;社会应大力宣传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大学生应以勤俭节约为美德,不要盲目攀比、炫耀。
本文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网贷平台意外风险、资费水平、逾期信用后果、催款方式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85.68%、79.13%、63.13%、77.04%。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网贷平台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大学生要主动加强自身对于网贷相关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21];父母、学校、社会也应增加此类知识的宣传教育[22]。
本次调查结束后,通过方便抽样,调查了约30位四川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结果显示90%以上都使用过至少一种网贷平台。此外,资料显示三本院校及高职学生使用网贷的比例远高于一本大学生[23]。本文缺乏对上述群体的研究,有待今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本文主要关注校园网贷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现有研究,尚不能明确定义合理使用网贷。因此,网贷使用的合理性及其影响因素则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颜学成.国内P2P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物价,2016(6).
[2] 冯建功.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以P2P网贷行业为例[J].市场周刊,2017(8).
[3] 刘懿.“校园网贷”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6(46).
[4] 何雯妤.浅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网贷问题[J].知识经济, 2017(18).
[5] 意雯.“校园贷”负债百万大学生跳楼自杀[J].天风,2016(5).
[6] 李菡婕.“校园贷”的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6).
[7] 宋青楠.浅谈大学生网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民营科技, 2017(7).
[8] 崔柳.浅谈大学生校园网贷危害及管理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7(26).
[9] 林江鹏,罗君杰,华良晨,等.大学生P2P网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征信,2017(10).
[10] А·Г赫里普科娃,Д·В科利索夫,苗慧兰.男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11] 范礼浩,甘瑞,范兴许,等.大学生网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呈贡大学城高校为例[J].时代金融,2017(11).
[12] 周光福,李敏.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探究——以江西财经大学在校学生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
[13] 林江鹏,雷鸣,华良晨.大学生网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6所高校的微观调查数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3).
[14] 李春华,黄忠,吴望春.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欠发達地区某高校调查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8(29).
[15] 李嘉仪.我国在校学生网络购物消费现状分析及预测[J].经济师,2016(12).
[16] 朱伟.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7).
[17] 刘建国,李元武,韩云.对武汉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
[18] 王宝状,张秀明,张根昌.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及其消费观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19] 朱攀华.大学生面子心理及其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15(34).
[20] 林明惠.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5).
[21] 张月.“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校园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6).
[22] 刘昕,公言军.大学生网贷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商论,2017(12).
[23] 李艳艳,李微霞,许玉.大学生网贷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