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贸经济共进,与新桂商企业共赢
2018-09-10李波波
李波波
摘 要:坚持“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接广西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主动将学院的专业设置符合广西经济社会的要求,不断与社会磨合、适应;明确“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商贸经济为主,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服务面向,凸显应用商科特色,进行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努力实现“与商贸经济共进,与新桂商企业共赢”,把南宁学院管理学院商科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有特点、有作为、有影响的专业。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商贸经济 新桂商企业
中图分类号:F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a)-186-03
应用技术大学是人才培养类型的一种独特模式,是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的普遍趋势和共同选择。自1999年本区11所升本的高校中表现特明显,高校在扩招以及发展进程中大部分都是质和量不成正比、专业同质化、内涵建设不完善、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不强等共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共同聚焦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之路。
可以说,广西大部分高校都面临定位发展、转型发展、提升发展、跨越发展等问题,面向社会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所以是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放式办学模式,既轉变了办学理念和观念,更推动广西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社会服务方式、科研模式、文化创新与传承等路径,从而走上了不仅仅是依靠自身力量关门办大学,而是走上依靠、依托社会力量与资源来办大学的良性发展道路,这就是大学基本办学职能的重新定位与转向行动。
要克服广西高校办学定位不清、学科、专业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一个重要的路径是提升办学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道路之所以有助高校提升办学特色,就在于应用技术大学强调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产业与科技发展服务,在服务社会中发挥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可以有力促进广西高校提升办学特色。越来越接近生产与技术第一线的办学之路就是应用技术大学办学之路,形成办学特色的可能性越大,越往社会的基层走。想办出学科专业特色,只需要在某一个层次领域做好文章,抓住某些特色和亮点,就可以成为标杠。应用性与实践性将成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优势,这两点正是这些新升本后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应用技术大学之路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力深化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用技术大学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催生了开放式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不管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上,都是围绕着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这个为核心,对接生产岗位,面向职业与实践,以实际动手应用为导向,遵循“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技术发展到哪里、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充实新技能、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这样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教学不管在任何时侯都接近生产与技术的前沿。
1 以服务新桂商企业经济为学校发展定位的重要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之间的不适应问题也更为明显,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如何从这方面破解这一难题,就要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层次等方面入手,围绕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这一特色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南宁学院创新发展思维,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校2012年12月升格为本科高校,是南宁市政府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办的国有民办高校。它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邕江大学。升本以后,学校明确办学定位,走出发展新路径;调整专业结构与科研社会服务方向,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新能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流程、新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人才培养新目标;转变管控体制机制,释放办学新活力。围绕“五新”,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先后于2013年、2014年分别成为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成为首批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面对广西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学校围绕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选择有一定的情怀和实力的新桂商知名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办商科特色,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走开放式办学,协同创新之路。引导专业建设向城市经营管理产业专业聚焦,这是符合南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几年来,南宁学院管理学院坚持“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接广西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主动将学院的专业设置符合广西经济社会的要求,不断与社会磨合、适应,明确“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服务面向,凸显应用商科特色,进行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努力实现“与商贸经济共进,与新桂商行业企业共赢”,努力把南宁学院管理学院商科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有特点、有作为、有影响的专业。
2 在服务新桂商企业经济中升华,凝练商科管理类专业的特色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效果是高校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依据,也是凝聚并彰显高校优势与特色的重要手段。而合适的服务方式、针对性的服务内容、长效的服务机制,才能使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地。
近几年来,南宁学院管理学院为促进南宁市及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经验,广泛而有效的构建多方合作机制,赢得了“学校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社会赞誉,逐步摸索出特色的协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校企产学、专人才培养、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与科研等方面成效显著。一是“共投共建共管”合作模式彰显价值。已建设和立项采购的实训平台设备总价值超过300万,包括经管类综合实训室、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交通等行业实验室。二是服务邕宁百济乡能力起步良好。
2.1 主动服务,深度融合
一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办学定位强调“地方性”,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做到“根植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南宁学院管理学院现已与论道网、和桂集团、南宁百货大楼、国凯证券、万科物业、华润万家公司等多家公司签订校地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定向培养人才、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创新创业、合作研发产品等方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学校参与邕宁区百济镇进行精准扶贫,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参与统筹规划该镇农产品、旅游资源,借旅游推进其经济发展;助力该镇“土特产”等建立土野网申报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助推百济镇“种养植”产业化,助推百济镇乡村建设。对梁村小学义务支教活动、对梁村小学实施长期爱心工程的资助、江南客运站志愿服务、埌东客运站志愿服务、曙光养老中心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学校周边街区走访志愿活动等。
2.2 校企联动,协同育人
研究型高校面向研究,应用型高校应该面向经济、面向当地需求,因为在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应用型人才。大学的社会声望,取决于它培养的学生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都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培养质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视为大学的核心使命和基本任务。
应用型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现实基础尤其是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当地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指培养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专业型、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知识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社会紧缺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是指教育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人格,加强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培养的人才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能够适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不断创造的能力。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議。
一是积极成立新桂商研究院,南宁学院是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牵头组建了新桂商研究院,抢占了新桂商研究的桥头堡,积极搭建平台,引领全区高校院校与新桂商行业、企业的共同研究发展,在后续开展的活动中,应加大力度从制度设计和落实层面双管齐下,为着力构建成为新桂商研究重镇和理论新高地而努力。
二是校企合作开办订单班。学校与万科东莞物业公司和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启动“大学生合伙人”培养计划,采取“学习+实习+合伙”方式,3年里培养出多名“出资占股”的源生堂店店长。
三是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对接现代新桂商企业,与威宁公司集团合作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获批为南宁学院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对接现代商贸业,与南宁市百货大楼、华润万家超市、威宁集团的宁家超市、和桂集团、国海证劵合作共建示范基地。
四是校企共建实训室。与用友新道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同类高校中规模较大、经管类企业仿真的跨平台综合实训中心。健全高校的创新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等,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等的关系,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3 科技协同创新,提升产学研创水平
(1)建立地方就业创业基地提升新桂商企业人才培养能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但要实施地方区域企业经济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地方高校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学习实践的平台——社会化办孵化园,以便他们在基地里得到很好的锻炼,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缩短距离,积累一定的经验。
(2)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切入点,就是区域新桂商企业发展战略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传导作用。
(3)根据地方新桂商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拟采用“校园+企业”“校园+开发区”“校园+社区”“校园+农村”的形式,建设地方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实现社会化企业办孵化园的新模式。要提升地方新桂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根据新桂商企业区域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厚、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对象:广西新桂商区域企业等。
3 融新桂商经济与行业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新桂商及企业家协会融入课堂教学、广西工商联企业家协会与学校联手培养专业人才,实现新桂商培养下一代新桂商接班人。
(2)学校教师与新、新桂商企业人员共同进行分析新桂商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为商科专业的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新桂商企业案例及广西工商联企业家协会与经管类本科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包括桂商企业案例撰写、案例与课程匹配、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实训教材编写等。
(3)基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为新桂商产业选择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研究与数据依据。
第一,基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对桂商产业选择能力的提升进行研究,运用战略分析工具对其选择方向进行判断,分析新桂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为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第二,以新桂商竞争力和产业吸引力为分析依据,建立两维的新桂商产业选择指标体系,以期成为该研究领域的有益补充。
第三,在构建基于竞争战略的新桂商产业选择战略匹配模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桂商在进入市场前如何进行产业选择,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并为新桂商作出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投资选择提出相應的对策,切实提升新桂商产业选择的能力。
第四,新桂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资本的竞争,而广西的企业家相互之间缺乏浙商、晋商、闽商等互帮互助的精神。所以,通过成立新桂商研究院这个平台,为广大新桂商企业牵线搭桥。
4 高校和地方新桂商企业之间应该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创立共赢机制
应用型高校在组织管理、制度机制建设上采取措施,如建立高校与地方新桂商企业合作的协作组织和基地,使高校与地方新桂商企业之间有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渠道;建立密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平台,可以让高校能切实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需要,也使社会及时、充分地了解学校的科研与学科的发展,更加关注学校,接受并支持学校的办学使命。此外,也可以增加科研成果的社会认知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经费支持,从而拓宽学校的资金来源,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改善学校的办学状况。同时,地方新桂商企业和社区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科技、学术、文化、人才的动力支撑,并增强对学校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实现学校和新桂商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5 结语
准确定位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科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握住时代发展需求,紧紧的围绕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主动和多方位服务地方发展,高度重视行业和地方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撑。为促进学校转型提升,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建成有特点、有作为、有影响的学院,学校在融入商贸经济与新桂商行业企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深化服务地方的路径。
一是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想。深刻认识高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摒弃等、靠、要思维,主动作为,融入行业企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学校实力、扩大学校影响力。
二是完善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配套的机制与制度。以学校、二级院、专业三个层级为依托,深化政行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激发二级院开展政行企校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拓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与途径。
三是扎实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瞄准地方战略发展重点,积极跟进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文献
[1] 夏建军,赖每,陈雄章.创新发展思维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N].广西日报,2013-06-25.
[2] 创新发展思维 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EB/OL].https:// wenku.baidu.com/view/3119108f51e79b8968022680. html,2013-06-25.
[3] 孙军涛.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州化工,2015,7(8).
[4] 韩民春.与商贸经济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R].第一届全国应用商科教育创新与对外开放论坛,2016.
[5] 翟安英,成建平.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6] 程斯辉.简论大学与地方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7] 闫科培,周瑾.新形势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思考重[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
[8] 夏建军,赖每,陈雄章.破解广西新升格本科高校的发展难题[J].当代广西,2013(14).
[9] 廖媚.浅谈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中图书馆读者创新服务工作[J].科技视界,2014(6).
[10] 董跃进,吴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基于区域发展战略的视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
[11] 刘泉生.南宁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析[J].广西教育,2014(7).
[12] 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
[13] 刘平.对地方高校传承与输出地方文化的思考[J].江苏高教, 2012(5).
[14] 林尉天,刘晓保.试论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建设之路——以上海某高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7).
[15] 韦相晓.浅谈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新课程(下),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