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霖铃》教学设计

2018-09-10郭明丽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雨霖铃杨柳岸雨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理解《雨霖铃》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学习鉴赏名句,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整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词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特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借助多媒体和师生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情感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雨霖铃》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赏析名句,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翻开灿若星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李白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苏轼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崔莺莺说:“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江淹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能销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所以柳永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是如何抒写那份离情的。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流浪了一个时期。至景祐元年(1034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听——感受词的音律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这种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五)读——语感训练

1、再次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体会情感。

2、教师范读一小节,重点放在节奏指导,学生自主诵读训练。

3、第三次读:全班朗读。

(六)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教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学生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杨柳岸 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2)找出体现作者形象的词语,说出其所表达的情感。

人物形象:无绪 泪眼 凝噎

情感:无奈 伤痛 难分难舍

(3)写作技巧的探讨:

请学生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个人体悟

请学生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說出自己感受到的意境。

2、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学生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充足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

例如: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选佳句

对比美句,结合评析,让学生指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不可一锤定音,允许百家争鸣)

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小结。

(七)美美地背——感受美妙的情致

(1)播放Flash课件,学生齐读课文试着背诵,品鉴柳词美妙的意境。

(2)播放《送别》二胡乐曲,学生随着此背景音乐,想象离别情景,边背诵诗词。

(八)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主要是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大家通过分析本文的词句品位词中意象,作者在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婉约派词的风格,再次齐读《雨霖铃》。

(九)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课下搜集豪放派诗词,并与《雨霖铃》进行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词风的不同特点。

作者简介:

郭明丽(1980-),女(汉族),山东曲阜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嫩江县职业高中)

猜你喜欢

雨霖铃杨柳岸雨霖
雨霖铃·有一年
阜南春
上林春令·滋味
题庐山三叠泉
一字一句总关情
《雨霖铃》点染手法浅析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雨霖铃》教学设计
理解“画面” 把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