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困境与对策初探
2018-09-10张文风
张文风
摘 要:话语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界定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话语转化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并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提出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0-0182-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concerns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ecurity of the national ideology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main dilemmas in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 are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s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roposed.
Keywords: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 dilemma; countermeasure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媒介,有“论述、谈话、演讲”之意,主要是体现主体在实践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说的话,说什么、怎么说以及效果怎么样。具体而言,话语体现了人的主观意图,对于话语的研究主要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下主体的話语主导力和实效性问题。
一、话语体系与话语转化
话语体系是依照一定的内在逻辑所表达和建构出的结构完整、内容完备的言语体系,蕴含着一个民族国家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1]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的表达。无论从个体层面还是国家层面而言,思想和思想理论体系的表达都要借助于话语和话语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言,“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2]
其二,话语体系在民族和国家内部发挥着凝聚、融合以及教化的功能作用。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话语体系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征方式,尤其对民族而言,是否使用统一的语言和话语体系来构建和表达民族文化,是衡量民族的重要标志。[3]
简而言之,话语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关于话语转化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争夺话语权,要明确争取中国的话语权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举措;二是构建话语体系,不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究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三是实现话语转换,主要指宣传教育要通过话语方式的更新实现教育的实效性。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话语体系内涵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形势与政策”课话语,是指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描述和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重大时事问题、剖析宣讲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形成的一套话语。[5]
(一)从话语主体上看,由师生“主——客”二元对立走向“主——主”关系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翻转课堂,教师“一堂言”的行为越来越为时代所摒弃,“形势与政策”课亦是。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要做好组织者,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机会发挥特长。学生在明确本课程学习主题的基础上,依据教师设计的或学生提出的师生共同讨论的系列问题,对课程教学所提供的核心信息进行研究,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上的提高,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二)从课程结构上看,“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由基础层面和动态层面的话语构成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要密切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和国内重大宣传教育活动展开。其一,重大时事热点问题。主要指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深刻影响国家、社会和个体的重大政治事件。如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朝鲜核问题等。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有偶发性和延续性两种,偶发性时事热点问题在时间上具有偶然性、缺乏判断性特征,如2017年6·18中印洞朗地区对峙、2018年7·13巴基斯坦重大自杀式袭击事件等。延续性的时事热点问题在时间上具有必然性、前瞻性特征,已经形成惯例或者某种稳定机制,如国内部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广为关注的全国“两会”、 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部分包括“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其二,重大宣传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史,并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政策。如建军9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都会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组织设计若干学时的教学专题进行宣讲。
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由基础层面和动态层面的话语构成,体现“形势与政策”话语体系的“变”与不“变”的特征。基础层面的话语体系主要是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相对稳定的、高度认同、基本约定的话语,如某些政治名词、理论术语和形势政策分析原理等。动态层面的话语体系主要是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反应时代需求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逆全球化现象等,从关注的时间节点看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
(三)从专题内容上看,“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是一个开放性、跨学科的话语体系
相对于高职院校必修的另外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言,“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明显的多门学科交叉渗透、互相融合的特性。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在这门课程中有具体反映。“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形势讲解与政策解析,已经很难凭借一己之力、一本教材、几个网站和数个课件能胜任的,了解前沿、寻求百家、相互探讨才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从课程价值导向上看,“形势与政策”课话语体系主要包括政治性话语、文件话语、学术与思想性话语、其他宣传性话语等
其一,政治性话语,“形势与政策”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课程,要坚定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传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二,文件话语。毋庸置疑,“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任务是解读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精神,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话语系统转化为人们易于理解的话语系统。其三,学术与思想性话语。“形势与政策”课不是简单的理论宣贯,而是纳入马克思主义二级学科建设的范畴。其四,其他宣传性、实践性的话语。“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形势与政策”课还需要直面现实、直面学生问题、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契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这就需要在“形势与政策”课实施过程中广泛使用现实生活中的话语形式,如群众话语和网络流行话语等。
三、高职“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的困境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丰富、师资力量的增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效果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声音比较小”、“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或“传开叫不响”等多重话语困境。主要原因在于: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海量信息导致课程话语体系的构建失据
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是一门挑战知识性、教学技巧难度高、时效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渗透、互相融合的特性,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在这门课程中有具体反映。“形势与政策”课程信息的海量性给授课老师带来诸多挑战,为确保课程的时效性,部分教师常常疲于应付备课,对于课程话语体系的构建理解不到位,对于课程话语体系的重难点主次安排失当。
(二)复杂的社会存在导致混乱多元的话语格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发展,在涉及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的今天,中国社会多元化现象严重,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对抗和冲突大量存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对于同一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远甚于单纯的课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尤其是贫富差距、贪污腐化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一度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度不断弱化,主流价值文化、主流话语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学生授课内容的内化和社会现象认知之间的冲突问题,对授课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话语和如何进行话语转换造成较大困惑。
(三)“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对象的高职特性带来的困境
有效进行话语转换,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学会观察分析形势,了解把握政策,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成功应对走向社会后所面临的职业挑战。就具体困难而言,主要是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功底较薄弱,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兴趣不够浓烈,对思想政治教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抗拒的心理。在教学实践中,高职学生对于学术性的话语和宣传性的话语吸收能力较差,“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既有课堂话语,还有学术性话語和宣传性话语,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有效选择搭配决定着话语转化的效果。
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的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的路径,就是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受教育者更喜欢听、更容易懂,从而更能够接受的话语,来表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积极建构“形势与政策”课核心话语,建好课程话语体系内核
课程的话语体系强烈体现了课程的特色和科学内涵,是“形势与政策”课程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要素。其一,时事热点,即反映当前的热点问题与突发事件的话语。对时事热点问题的探讨是“形势与政策”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显著的表征。其二,背景分析,即反映时事热点问题的历史、现实和走向,是对事物发展状况和趋势的认识的体现。其三,政策剖析,即反映党和国家在时事热点问题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范畴。其四,习惯养成,即通过大国、和谐、自信话语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惯常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是专题教学中常常有意无意被忽略的要素。
(二)灵活运用“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话语方式
主要指教育者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过程中,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实现课堂上抽象的教材文本与学生真正的“生活世界”有效连接,用平易近人的话语方式传播真理。[6]
第一,叙事话语。就是要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其一、视角问题。视角问题的本质是立场问题,同一个时事热点问题,不同的观察者叙述的角度是不一样,叙述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叙述的声音传达着各自潜在的价值观立场。因此,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话语转化的出发点一定要坚定,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社會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其二,切入点问题。同一个热点事件,往往由时间、地点、人物主体等要素构成,选择不同的构成要素深入阐述,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同样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三、节奏问题。就是要分清热点问题的轻重缓急,辨识事件的主次,保持叙事情节和脉络的清晰延续。第二,释疑话语。释疑话语就是解释性的话语,从着重讲“是什么”的知识性内容,转向着重讲“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重大理论问题、时事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困惑问题的有效对接。第三,说理话语。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性的力量征服人,并促使理性认知的话语方式。
(三)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话语转化的主要形式
话语转化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指语言形式与风格问题,是指在“形势与政策”课实施过程中“话语如何表达”的问题。第一,娴熟掌握课堂话语。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战场,课堂组织好坏决定着“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效果。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话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但基本的要素必须得到遵循,如按在一节课中出现的早晚可分为问候语、导入语、讲解提示语、提问语、评价语、结束语。第二,灵活运用网络话语。网络用语在一定层面表达了青年学生期待的时代话语内容,丰富了大学生寻找社会归属感和拓展话语权的途径。运用好网络话语,能够消除师生之间话语表达隔阂和话语内容的差异,增进共性,促进思政课堂教育双主体话语形式的衔接和话语内容的融合。简而言之,学会网络话语,既增加了学生的共同兴趣点,又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时空距离,消除话语“代沟”。第三,通俗圆润生活话语。相对于学术性话语,生活话语使用的是人人理解、人人适用以及人人使用的一般日常语言形式,不需要经过专业的专门教育就可以为人民大众所掌握的最一般技能。[7]把“理性话语”“政治话语”转化为学生听得懂、记得牢的“感性话语”“大众话语”,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亲和力。第四,学理服膺宣传性话语。推动党的思想理论“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构建话语体系、创新宣传话语。讲好宣传性话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要求。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鲜兰.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点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2):59-65+15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
[3]郭湛,桑明旭.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兼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03):36+155-156.
[4]邱仁富,戚焕祥.“形势与政策”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10):26-31.
[5]贺东航,徐进功,胡荣涛.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话语权构建研究[J].东南学术,2017(04):1-8+246.
[6]吴琼.思政教育当学会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N].光明日报,2017-06-27.
[7]丁亚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话语表达[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