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8-09-10刘冬梅

高教学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刘冬梅

摘 要: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生动丰富的感染力,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令大学生在主动的审美体验中,心甘情愿地、不知不觉地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首先针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与音乐教育内涵展开阐述,其后具体分析了音乐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最后对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0-0157-03

Abstract: Music has a strong emotional color and vivid and rich appeal.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it can enric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will accept the socialist core willingly and unconsciously in the active aesthetic experience. Firstly,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Then i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music educa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music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eywords: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university student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概述

音乐是人们精神的重要产物,具有审美、认知乃至于道德价值。《乐记》中曾论述道“德音之为乐”、“乐者,德之华也”,音乐教育能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相关认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对此,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贯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大重要问题。

二、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与音乐教育内涵

(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价值观,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新时期“强国一代”,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此,高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其是大学生承担历史新使命、适应社会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各大高校必须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大学生音乐教育内涵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音乐知识、剖析音乐作品指导音乐实践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是面向大众的无意识教育行为,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后者主要指的是学校音乐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行为,包括专业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

本文中所讲的音乐教育是指高校的基础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欣赏、学生演出、音乐介绍等活动,陶冶情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音乐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根据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情况来看,其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优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音乐教育更适应“95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如今我国大学生基本为“95后”乃至“00后”,其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均较高,与此同时其辨识能力与意志力都较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必要性。但是,新一代的大学生较为抵触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颖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方式更易被接受,如: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用电脑、手机等播放音乐,大学生接触音乐的数量多、时间长、方式多样,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此音乐教育的优势得以凸显,成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机。

(二)音乐教育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音乐不仅具有审美、娱乐价值,更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通过音乐教育,可令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 学生接受音乐熏陶后,通过知觉和记忆过程,可实现认知层面的改变,如通过《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均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爱国主义情怀;2. 学生接受音乐熏陶后,其情绪、感情均会出现变化,进而引发观念、价值体系的改变;3. 学生观念改变后会体现在其言行中,实现对其实践的引导。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的创新

当前,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时,局限于思政课堂,实际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通过音乐的方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强大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接受度,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育方式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四、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归纳

目前,音乐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已经有了诸多应用,但是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作了如下归纳:

(一)音乐教育过分重视课堂,忽略了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的作用

根据国内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情况来看,其主要阵地放在课堂上,通过音乐知识讲解、音乐作品鉴赏、歌唱教学、乐器教学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其对相关文化、价值观进行思考。但是,此类音乐教育的局限性较大,包括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等等,如: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听到欢快的音乐时,人们也会欢欣雀跃;听到忧伤的音乐时,人们也会因为情感的共鸣而感到悲伤,然而在课堂上往往是无法实现这样的感染力的。

通过对高校教育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大学生除了上课外,大量的时间均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对此必须认识到课下时间的重要性,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促进广泛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比赛,潜移默化的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作品选择方面存在单一性问题,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存在一个思维定势,即音乐作品的来源必须“正统”、“高雅”,要求思想性强、主题明确,相应的一些非主流的音乐文化被拒之门外,如:R&B 音乐、说唱歌曲、摇滚歌曲等。但是,新一代的“95后”、“00后”大學生是在各种非主流音乐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其对此类音乐的接受度更高,同时也拒绝被束缚,希望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形式。由此,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摈弃传统的音乐作品筛选方式,可以更多的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传播正能量的音乐,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三)音乐教育过分重视价值观培育,成为变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目前部分高校过分强调音乐教育的人德育作用,以致于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极强,无论是教师亦或是学生,均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去欣赏音乐,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对音乐作品作详细的分析:“这首歌曲展现了……通过这样一首曲我们要……”由此,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并非是通过旋律、节拍的变化感受相应的情绪,而是不停的思考“我应该感受到什么思想”,由此音乐课成为了变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学生依旧在接受“填鸭式”教育,而非是音乐的体验者。

音乐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过分强调思政教育,则会导致在课堂上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德育效果,甚至是会导致学生开始对音乐课产生厌烦情绪,得不偿失。

五、基于高校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现主要从上述问题出发提出几点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一)明确音乐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提升大学生认同感

通过上文分析可明确高校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必须明确其地位。

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强调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6月13日发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令第1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等。高校应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法规,扎实落实文件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促进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对音乐教育思政功效的认同感,真正实现审美与道德素养的全面培育。

(二)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高校音乐教育必须牢牢把握课上课下两部分,方可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现主要从开设音乐必修课程、依托音乐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借助新媒体进行音乐传播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 开设音乐必修课程: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高校不应将音乐课设置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应该在全校开设必修课程,令每一位学生均有机会更广泛、更深入的接触音乐。从开课时间来看,音乐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此学校应合理规划音乐课的课时,以每学期30课时为宜,保证三年不断线;从开课类型来看,音乐课不应局限于理论课,还应积极设置一些实践课,同时也可利用新型的“微课”实现更为便利的音乐教学,令学生在丰富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能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2. 依托音乐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是高校大学生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校园文化发展、优化学生成才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创办、参加音乐社团,其不仅为有着音乐爱好的学生交流提供了平台,也可以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可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可通过社团与高校管理层的深入合作,开办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节日晚会等,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其活动的精神也会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3. 借助新媒体进行音乐传播:新媒体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其指的是各种数字设备传播信息载体,包括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等,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此,借助新媒体进行音乐传播、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渠道。如:高校可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学生推送一些高雅的、脍炙人口的音乐,以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一些低俗音乐,可将其作为反面教材,以免学生产生错误认知,将其误认为“时尚”,对相关观念、价值认知产生偏失。

(三)注重多元音乐文化,承认非主流音乐的教育价值

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表现在音乐领域也是如此,由此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认识到多元化的重要性,在对传统音乐、古典音乐、严肃音乐等主流音乐进行分析、教学的同时,也要承认非主流音乐的教育价值,为其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选材的多元性应做到以下几点:1. 选择积极向上的、具有爱国情感的代表性作品,如:《黄河大合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此类音乐作品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以深刻感染当代大学生;2. 选择一些具有广泛性、通俗性的世界名曲,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教师可对此类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价值以及作者的人格精神进行介绍,实现对大学生审美的熏陶,促进其思想的探索;3. 选择部分旋律悠扬、风格清新、节奏明快的优秀流行音乐和轻音乐,此類音乐通俗易懂且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接受度更高,更有利于一些正能量的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音乐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非主流音乐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教师不能片面剔除此类音乐,而是更加积极的引入此类音乐,通过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音乐,进一步增强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效性,不可否认此类音乐的演唱方法、编配方式、表演形式更为活泼自由,更能自由抒发情感,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关注音乐本真,平衡音乐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严禁因此忽视音乐本身,否则即为本末倒置。高校音乐课程中,首要的是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进行学习,通过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优秀音乐作品欣赏、音乐技能培训等,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增强其对美的感受力,由此方可真正体会音乐中所蕴藏的思想,最终实现艺术美与思想性的统一,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的,如:《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国歌,其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民族精神,然而高校在教学中往往过分重视其政治性、民族性,对其背景、历史意义、时代精神等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在音乐性本身的介绍却不多。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下,学生虽然了解了我国国歌的内在含义,却并非是通过音乐鉴赏实现,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此,作为音乐教师应适当减少一些音乐价值、意义方面的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以国歌教学为例,适当的时代背景介绍后,即可开始欣赏音乐,适当穿插歌曲音乐旋律的讲解,如:号角音调、三连音的特殊节奏、抑扬顿挫的处理方法等,由此令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旋律与歌词,真正了解歌曲的艺术性,并由此感受到其斗争精神,如此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真正发挥了音乐的德育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因其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使得众多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并学有所获,同时其在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是高校在加强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探索和研究的主攻方向,对此各大高校必须明确音乐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增强大学生对音乐教育思政功效的认同;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包括社团活动、校园比赛等等;注重多元音乐文化,承认非主流音乐的教育价值;使音乐回归本真,以情化人,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善江,陈光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与路径[J].教育探索,2014(11):102-104.

[2]张晓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机制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36-40.

[3]李均凤.论优秀音乐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高校音乐生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2):104-106.

[4]王双群,潘学良.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178-182.

[5]杨健,朱雅芸.将核心价值观培养渗透音乐教育全过程[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6(2):43-44.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MOOC的高校音乐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