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年后的团聚

2018-09-10陶遵臣李晓伟

派出所工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锦旗二哥户口

陶遵臣 李晓伟

最近一个月,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正甲夼村刘希花家比过年还热闹,盘新炕、扫房子、修外墙……老两口忙里忙外,几十年不变的老房子一下子换了模样。

村里人都知道,在村里待了37年之后,72岁的刘希花找回了身份,也找回了儿子。这些事听起来虽有些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找回身份

2017年12月1日,72岁的刘希花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张身份证,彻底摆脱了“黑户”。

故事还要从午极派出所的一次户口补录说起。

1993年出生的付赢入警一年,被派去为午极镇所有没办户口及户口遗失的村民补录户口。

刘希花来到正甲夼村37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属于“黑户”,不光享受不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就连远门都出不了。

10月中旬,付赢发现,跟正甲夼村其他说不清来历、神志不清的“黑户”不同,刘希花知道老家在高密大牟家镇东村,还记得二哥的名字。

有了这些信息,付赢一下子有了信心。

“找!”

接下来的几天,付赢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刘希花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试图查询户口却一无所获。但幸运的是,对方派出所联系上了刘希花的哥哥。当派出所告知刘希花的哥哥“您的妹妹现在威海乳山”时,刘希花快80岁的二哥震惊了:“妹妹竟然还活着?!”

付赢详细撰写了刘希花的情况报告,快递发过去后,很快拿到了对方派出所情况调查的回函,两边情况基本吻合。

找到了亲人,办户口的事儿就容易多了。

“死”而复生

“妈妈竟然还活着?!”

刘希花的二儿子赵书文来乳山之前,特意回高密老家办了一件大事——把母亲刘希花的名字从墓碑上抹去。

30多年的寻找无果,家人都以为刘希花已经去世。几年前,刘希花的前夫、赵书文的父亲去世时,家人在墓碑上一起刻上了刘希花的名字,希望两位老人在地下和解、团聚。

因此,这次相见,对于刘希花的亲人来说,不仅仅是团聚的欢喜,更是“死而复生”的人生大喜,与平淡如水的生活相比,这更像是电视剧里的剧情。

刘希花的二儿子赵书文说,母亲当年离家出走以后,家里人疯了一样到处寻找,却始终没什么消息。他们弟兄三个长大以后,也一直都在寻找母亲的下落,到各地登报,还在网上发布了寻人启事。

“那些年,我们每个月都能接到两三个电话,说他们那边有人特别像母亲,可是,等我们开车过去,才发现都不是。”赵书文说。

就这样一直找、一直问,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每次都抱着希望,但每次都免不了失望。直到这一次,听说乳山这个人确认是刘希花,赵书文从长春驱车1700公里而来,大哥赵书山从青岛开车过来,刘希花的二哥和侄女也从高密老家匆匆赶来。

这个人真的是离别37年的刘希花吗?如果真的是,她现在过得好不好?她身体怎么样……

直到相見的前一秒,这一切都是未知。

母子团聚

10月23日,是即便总犯糊涂的刘希花也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一天,阔别37年的亲人找到乳山来了。

回想见面当天的情景,刘希花几度哽咽。看到年迈的二哥和儿子侄女出现在自家门口的那一刻,她恍惚了,感觉自己在做梦。

用刘希花自己的话说:“那一会儿,觉得自己的脑子又不清楚了!”

37年,从1980年到2017年,当年健硕的二哥已步履蹒跚,靠别人搀扶才能勉强行走,离别时才十几岁的儿子,如今已是十几岁的孩子的爹。

再多的埋怨、再多的辛酸和思念都化作喷涌而出的泪,这些泪水里,包含太多太多。

“终于找到你了!还以为你都不在了!”

“37年,你怎么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相聚的第二天,刘希花的儿子帮母亲办理了落户的所有手续,打扫了堆满杂物的院子,说了许许多多的话,还去镇上拍了全家福,逛了电动三轮车市场,准备送辆车给母亲和继父王坤,但被两位老人拒绝了。“孩子赚钱不容易,我们不需要。”王坤说。

王坤,这个快70岁的老汉,当年收留刘希花的好人,最近一个月激动得总睡不着觉,在村里扫街时总忍不住哼歌。他知道,这37年,刘希花心里有多少难言的苦衷,有多么想念家人。

是啊,不论是想了多少年、苦了多少年,好在终于跟亲人团聚了。

由于都是临时出门,工作上还有很多事没有交代,团聚三天后,亲人们不得不先回去了。

当年离家

说起当年离家出走,刘希花一边摇头一边叹气,不住地重复着一句话:“对不起儿子们,他们当时太小了!”说着,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

1980年11月,忍受不了丈夫多年的棍打脚踢和厉声痛骂,绝望的刘希花趁夜色偷偷离开了家,撇下了14岁、11岁和6岁的三个儿子,身无分文。“我当时真的想死,太难受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走到哪儿算哪儿。”刘希花说。

遇到马车就搭马车,遇到驴车就坐驴车,困了就在路边睡会儿。就这样,刘希花一路乞讨,不知怎么的,就走到了乳山午极镇正甲夼村。

在村子里流浪两天,村里一位老人看见了她,想询问她的具体情况。当时的刘希花受了太多刺激,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老人可怜她孤苦无依,也想趁机了却一桩心事,便把她介绍给了腿有残疾的侄子,也就是陪伴刘希花37年的“老伴儿”——王坤。

认识王坤以后,这家人对她照顾有加,还帮她治病,慢慢地,刘希花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好,两人便这样生活在了一起。加上王坤有木匠手艺,生活过得还算有滋有味。

日子照过,但“来路不明”的刘希花始终没能在村里落户,再加上刘希花本人不想提以前的事,想着没户口也没啥大事,所以,办户口的事就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一面锦旗

采访到最后,刘希花和王坤从里屋拿出来一面锦旗,这是他们委托村会计王世龙做的,送给午极派出所民警、一家人的恩人——付赢,锦旗上写着八个字:“态度热情、为民解忧。”

付赢实在没想到,不识字的老两口会有这样的举动,一时无所适从。

刘希花一把拉过付赢,用粗糙的手掌覆住付赢的手,使劲握了握,说:“大闺女,你说说,我们该怎么感谢你!”

“大姨,我真的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祝福你们一家人。”付赢更不好意思了。

一直站在旁边不说话的王坤,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说:“付警官,你和王会计跑前跑后,连口水都没喝过我们的,真心谢谢你。”

在你拉我推的“拉锯战”中,付赢接下了这面锦旗。这也是她从警以来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离开的时候,腿脚都不太方便的刘希花和王坤坚持要送送大家,从家门口送到村里的大道上,从大道上又几乎送到了村头。这段路上,付赢一直走在他们身边,聊聊这个说说那个,隐约听到刘希花嘱咐了刚结婚的付赢一句:“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千万要和和气气的。”

猜你喜欢

锦旗二哥户口
无意河边走
老师退休前最后一课获学生送锦旗
木手枪
巴山背二哥
国家监委引渡第一案:姚锦旗被引渡回国
锦旗,从荣光到没落
户口
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户口的如何申请恢复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