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古菜

2018-09-10

爱你·心灵读本 2018年3期
关键词:北京城译林食客

最近,我经常去上海博物馆。我跟老同学讲:“假如我能开博物馆,我会开个饮食博物馆,把跟吃有关的东西都展览出来。”

古代的菜谱虽然保存了下来,但菜本身无法存世。我心生一计,若是有人要开馆子,管我要计策,我会建议他弄一个考古菜馆,里面的菜都是古书里出现过,而现在已经失传的。

我曾去著名作家H家吃饭,他给我们做了一道仿古菜——羊肉跟鱼肉放在一起炖的汤,此汤便是汉字“鲜”字的来由。

在我的饮食博物馆里,如果实在找不到类似的仿古菜,还可以找某些祖师爷来充数。有本书叫作《中国餐饮业祖师爷》,说豆腐的祖师爷是关公,杀猪的祖师爷是张飞,糕饼店的祖师爷是诸葛亮,但凡三国里头有些名头的人都能当上祖师爷。很古怪的是,酸梅汤的祖师爷是朱元璋,而米粮店、杂货店和旅馆的祖师爷都是闻太师。

当然,这个饮食博物馆还得有厨子,有配菜的,有采购的,有跑堂的,有菜贩子,有食客,有分布在不同家庭中的家庭主妇。

在食客里头,最有趣的一类人是鲁迅先生常常笑话的阔人。有出话剧讽刺阔人跟人吹牛,说整个北京城“没有一个掌柜我不认识,没有一个管账的、跑堂的我不熟悉”,某美食家点评,说那时北京城说得上数的饭馆不过二十几家,要认识几十个人也不算多么了不起的事。

在現代,饮食业如此发达,这个饮食博物馆要弄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如今,上海一小条吴江路的馆子,就够以前整个南京城的中产阶级吃的了。

(摘自《厨房里的思考家》译林出版社 图/Whooli Chen)

猜你喜欢

北京城译林食客
北京城建停滞的利润
蜈蚣井的传说
叫住他
喝汤
最悲伤的字
就餐卡一下
北京城雕劣作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