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外贸型茶叶企业贸易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①

2018-09-10任晓萌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关键词:福建省

摘 要:近年来,面对外茶叶市场格局变化以及贸易壁垒的阻碍,使我國茶叶出口市场发展受限,但内因主要是我国外贸型茶企自身发展模式落后与国内生产水平与质量安全难以达到国际要求。为了取得我国与其他茶叶生产国的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外贸型茶企面临的发展困境,并结合福建茶叶外贸公司的运行发展模式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福建省茶产业对外贸易添以浅见。

关键词:福建省 茶叶出口 外贸型茶叶企业 贸易困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064-03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贸易大国,唐代“丝绸之路”以丝绸而得名的同时,也承载着中国特有的茶叶对外贸易。近代茶叶外贸发展急速衰落,现代改革开放后迎来复兴。随着新品种数量、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已拥有充足的茶叶资源可进行对外贸易。福建省作为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大省,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的冲击,茶叶出口面临困境。为了摆脱市场的阻碍,促进茶叶出口贸易,福建省外贸型茶企在茶叶加工技术、深加工产品创新、生产产业链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及绿色生态无公害茶园的建设等方面向产业标准化稳步发展;随着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福建茶产业要抓住这一契机,结合自身优势以提高中国茶产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影响力。

1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概况

中国作为最早生产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出口茶叶历史悠久,而且以茶为源的副产业连绵传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茶叶生产国,国内茶产业面对出口市场的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重。近5年来,我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25%左右,次于肯尼亚而位居第二。2013年,我国生产茶叶技术随年稳步提升,加以肯尼亚等国茶叶产量锐减等因素,我国茶叶出口量创出32.58万吨的新高[1];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市场遭受贸易壁垒的冲击,我国茶叶质量安全受到国际市场的质疑,出口量较上年减少了1.21万吨。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与种植与生产技术的改进下,2015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2.49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有三种:红茶、绿茶及特种茶[2]。虽然我国出口茶叶总量连年浮动,但是我国作为绿茶出口第一大国优势明显,而且以抹茶为代表的特种绿茶出口量小量稳定增加。2011年绿茶出口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70%,2015年则增长到了82.7%,且年出口率达到国际绿茶市场的80%[3]。而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作为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竞争者,它们主要是以优质红茶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其生产技术发展潜力不容轻视,我国出口红茶占比较小,无明显优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主要茶叶出口国家对茶叶需求量的增加,我国茶叶出口量逐年上涨,茶叶贸易额不断创下新高;2015年,“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茶叶出口贸易带来机遇,沿线国家从我国进口茶叶增长15.2%茶叶出口量与贸易额的增长表现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巨大潜力;同时,我国茶叶出口只占我国茶叶产量的14.5%,占世界茶叶出口量18%,也表现出我国茶叶贸易面临诸多困境[1]。

2 福建省茶叶生产与出口概况

2.1 福建省茶叶生产概况

作为我国茶叶生产大省,福建茶叶年产量稳居我国茶叶总产量前列,且近年来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据统计,2013年福建省的茶叶种植面积达232.3千公顷,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9.4%;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福建茶叶产量也屡创新高:2013年福建茶叶生产4.70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8.03%,居全国之首。福建作为乌龙茶的四大产区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2011年,福建省乌龙茶产量达12.6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近八成。尽管福建省茶叶产量居全国前列,且茶叶企业繁多,但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低层次的运营模式,经营缺乏一体化及规范化,导致省茶产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如多数企业不具有现代生产设备与规范化生产环境,生产效率低,规模普遍较小[4]。

2.2 福建省茶叶出口发展趋势

福建省出口茶类主要有乌龙茶、白茶及茉莉花茶,出口范围遍及世界60余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福建省的主产茶类乌龙茶销往日本、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身为白茶的主产地,福建生产的白茶主要销往港澳和德国;生产的绿茶及红茶则主要销往非洲和欧美地区。

近年来福建省茶叶出口占总比不高,茶叶出口规模较小。2002年,出口量下降,虽在2005年之后有所回升,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福建省茶叶出口量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状态。从出口总占比来看,近年来福建出口茶叶比重一直在下降:从2001年福建出口量占全国的15.24%到2013年的4.32%,由此可见,福建省茶叶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欧盟与日本作为福建省茶叶出口的两大重要市场,近年来由于两国陆续增订农药检测标准,并更新频率迅速,使检测越来越严格,出口茶叶受到阻碍。严格且修订频繁的出口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的发布已经大大降低了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08的欧洲委员会新标准的实施临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此项标准在2010年增加到了397项[5]。2011年欧盟的10%进口茶叶农药检测的规定,如货物被抽,抽样实施100%(每袋),福建茶叶出口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2013年欧盟的农残限量指标规定项目已达492项。

2006年欧盟开始实施新标准,同年5月29日,日本发布“肯定列表制”: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项目从71项增加到276项,将设限检测外的标准按照一律标准(0.01ppm)设定,而设限之外的农药残留超标表示非法[6],而且在不断更新农残检测项目,提高进口茶叶的标准。2012年,欧盟与日本修改水溶性农药检测标准,使福建茶叶出口企业的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福建茶叶出口。美国、德国及澳大利亚也在不断的严格茶叶中农残的控制指标。复杂多变的茶叶安全质量检测使福建茶叶出口贸易非常被动。

3 阻碍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

3.1 茶叶出口企业水平整体较低,少有国际影响力显著的对外茶企

我国茶叶出口“有姓无名,有品无牌”一直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大部分茶叶出口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与实力不足,未能建立规范化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的生产普遍是收购茶农的散茶,茶产品原料的质量监控无法实现,产品质量不稳定,因而缺乏知名品牌[7]。此外,茶叶品牌市场的不规范的无序状态加以国际知名茶叶品牌的冲击使福建建立茶叶品牌面临巨大阻碍。目前福建省茶叶出口主要是初级茶产品,作为国外品牌的原料,占消费价值的比例很低。2007年,近九成福建省出口茶叶成为散装茶叶[8]。这种以外贸茶企以茶叶原料形式出口国外,经国外企业加工包装再进入本国市场的模式使我国茶企难以在国外市场树立品牌。

3.2 省内主产茶类生产不符合国际消费需求与趋势

我国主产茶类为绿茶,近几年乌龙茶出口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的国际市场消费习惯仍以红茶为主,交易量占世界茶叶的88%[9]。我国出口红茶占比较小,而且国内生产红茶成本较高,对于我国出口占比较重的绿茶在国际茶叶消费市场受限[10]。面对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红茶生产大国的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福建省红茶并无优势。乌龙茶是福建省出口茶叶的主要茶类,但是只在日本茶叶市场占有相对份额[11]。近年来日本对乌龙茶的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因此对日出口茶叶上较难取得更大的进展。

3.3 出口茶品质参差不齐,低端茶、低价茶占主流

我国出口茶叶多数为散装,贴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有些对外茶企为了抢占国际茶叶市场份额采用低价竞销方式,成交价格甚至低于茶叶初制成本,导致企业收益微薄甚至亏损[12]。目前我国出口的茶叶国际价格普遍在1~2美元/公斤,均价比其他产茶国家出口的茶叶低20%~60%,这种低价茶现象不利于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

3.4 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

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是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的话题。茶叶从茶园到茶杯中间环节有茶园种植、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及贮藏运输。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在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残料与重金属超标,是造成我国茶叶贸易壁垒的主要障碍。随着绿色与有机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国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绿色茶与有机茶的市场,而我国尽管是最大的有机绿茶生产国,但多数用于内销;对比最大的有机红茶生产国的印度,50%生产的红茶用于出口;斯里兰卡的有机认证茶园生产国仅次于印度,其国内有机茶园占总茶园面积的5%,但几乎都用于出口[13]。在绿色、有机茶产业方面,中国并不占优势,对我国茶园的新规模建设是一大机遇。

3.5 贸易壁垒

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易技术壁垒的形式对茶叶进行严格的检验标准,提高茶叶进口的门槛,其中近乎严苛的农残标准限量标准使福建省茶叶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贸易壁垒的主要方式。如在2012年初,欧盟将不断地收到茶叶出口到欧盟的中国农药残留超标,僅从2012年1月24—26日,集中通报4批,通报产品包括茉莉花茶、绿茶和乌龙茶,出口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浙江,福建茶叶出口受到严重阻碍。

4 增强福建省茶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对策

4.1 建立知名品牌,加强地理标志认证保护

知名品牌的缺失是福建省茶叶缺少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福建的特种茶由于地理环境与加工技术使其在国际特种茶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将名茶与地理位置一起命名使茶叶变成地理标志产品。提高福建名茶的知名度需要进行原产地的保护,从而提高茶企业的无形价值。以品牌的建立为载体,使产业向优势产区聚拢,同时加强标准化生产,通过质量、卫生、管理等认证,尤其注重GAP、HACCP等国际上重要的标准认证;其次福建省可以以自身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作为产品宣传突出品牌价值,在国际上增添福建茶叶的新形象。

4.2 提高茶叶生产科技水平,推广无公害生态茶园,发展绿色贸易

企业必须从茶叶规范化种植到标准化生产、包装及贮藏,严控把关食品质量安全,建立可追溯体系,使茶园到茶杯形成产业化,确保出口茶叶各项指标符合进口国相应标准,迎合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需求趋势,推动有机茶标准与认证体系的互认,发展绿色、低投入、减少土壤污染的茶园耕作体系;在2001年福建省茶叶进出口贸易公司建立了检验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完善原材料和成品的控制,对所有茶叶品质、微生物残留农药残留等项目实行批检过程监控,茶叶行业建立了最早的产品追溯体系,严格控制茶园的种植、农药施用和管理。目前已建成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标准茶园(大气、土壤、水源),有机茶园38000亩。

4.3 创新茶叶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提高福建省茶产业的附加值。如通过茶叶机械的创新开发实现加工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及标准化;重视茶叶深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对生物制品产业提供产品研发投资,如茶饮料的加工、功能性茶保健品的研发、日常护理产品的开发等。除此之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如速溶茶粉、茶爽等消费市场增加,国际市场的茶叶产品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泡茶饮用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贸易壁垒日益严峻,我国以茶叶原料出口存在较大障碍,发展深加工产品的出口贸易会降低其对福建省外贸型茶企的不利影响。如福建凯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追求茶叶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同时,在包括速溶茶粉与浓缩液的提取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领域涉入开发研究。因此,福建省外贸型茶企可以创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或与高校和研究所参与合作,开发新产品,共同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

4.4 利用扶持政策,把握政策机遇,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茶叶出口扶持政策,抓住“一带一路”对外贸易经济共赢的机遇,重视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茶学专业人才,以深厚的闽茶文化背景和优异的茶叶品质开拓国际茶叶消费市场。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发祥地,泉州、福州及漳州茶企可以利用历史文化优势开展与茶叶消费国的合作项目,如福建省“闽茶海丝行”经贸活动的开展,将闽茶文化推广到欧洲与东南亚,并在途中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推动了福建茶外贸市场的开拓。

参考文献

[1] 梅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式分析[J].茶世界,2016(4).

[2] 方青.我国绿茶出口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茶叶,2003(4).

[3] 王浪萍.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 2017(26).

[4] 危赛明.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07(3).

[5] 林斐婷.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5).

[6] 余妙志,赵捷.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24).

[7] 徐桂鹏,章晓静.福建茶叶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J].茶叶科学技术,2007(4).

[8] 林晓娉.发展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思考[J].福建农业, 2008(10).

[9] 王晓林.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食品,2015(7).

[10] 何春明.从茶叶供需角度谈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0).

[11] 蒋颖.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 2008(4).

[12] 李亮科,吕向东.世界茶叶市场发展及其对中国茶叶贸易的影响分析[J].价格月刊,2017(9).

[13] 杜建斌,陈富桥,周利.世界茶叶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关于参加FAO第22届政府间茶叶工作组会议的报告[J].世界农业,2017(3).

①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11415281)。

作者简介:任晓萌(1997-),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本科,主要从事茶叶品质化学方面的研究;黄艳(1985-),女,福建福州人,讲师,主要从事茶叶品质化学、标准化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福建省
另解2020年福建省高三质检理科数学第21题第(Ⅱ)问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Guinness World Records吉尼斯世界纪录
28万个福建:将建成各类充电桩28万个 满足35万辆电动车充电需求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
福建省德化县幼儿园美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