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018-09-10王鹏
王鹏
摘 要:如今,市场环境十分复杂,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在新时期,企业应该提高内外部资源的利用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展开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企业管理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a)-108-02
新时期,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外部环境;二是组织内部管理。如今,市场经济对企业组织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对组织行为学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把组织行为学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最大化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1 组织行为学分析
组织行为学实际上就是对人在组织中的心态和行为进行研究,属于科学的分支。组织行为学与以下学科相互交叉:一是心理学;二是社会学;三是人类学;四是工程学;五是计算机学科。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力度,进而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能力,实现有效管理。
2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要
企业管理不仅要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在短时间内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相比而言,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更大,企业只有实现内部因素平衡才能提高企业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对此,企业必须采取对策来协调内部因素。组织因素包括:一是人员;二是目标;三是技术;四是結构。一个企业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人力;二是物力;三是财力。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国内知名企业都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国内市场发展现状来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对企业组织进行调整实际上就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展开调整,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挖掘员工的潜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员工不只是生产要素,更是独立的个体,企业要懂得尊重员工,每一位员工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事实上,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行为学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全程,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入引导,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3 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员工得不到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员工的流失率比较高。公平在组织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很多员工感觉在企业得不到重视,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这对于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员工离开企业并不是因为对薪酬不满意,而是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认可,自身价值无法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很多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比较差,员工比较分散,精神涣散,最终根本无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除此之外,企业缺少高素质员工,企业是一个组织,组织中必须具备高素质和专业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很多企业不仅没有引进高素质人才,也没有认识到加强现有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员工的专业性欠缺,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进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虽然组织行为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是很多管理者对于组织行为学的认识不深入,组织行为学变成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新时期,企业管理者也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增强管理意识,否则就无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无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4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4.1 平衡企业人员与组织的关系
一家成功的企业管理人员绝对不仅仅是管理学家,管理者需要精通企业所有业务流程,而且能够具备责任心,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带领企业员工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管理者要引导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当然,企业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目标,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让员工找到归属感,能够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多重矛盾,比如短期利润与长期利润的矛盾,员工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矛盾。很多企业中,员工的心态都是干一份活赚一分钱,特别是一些技术人员对自己的薪资不满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比较低。针对企业现存的管理问题,企业要从完善组织行为入手,合理应用组织行为学,注重细节,采取调整对策,统一个人目标和企业组织目标。
4.2 完善组织奖励机制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企业组织都是人构成的,任何组织要想发挥出作用都不能缺少管理,而管理的实施者依旧是人,组织的活力和动力都来自组织成员,面对内部众多成员,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明确员工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技能:一是洞悉人性;二是把握人性;三是合理激励。在组织行为学理念下,企业要注重员工个人发展,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耐心疏导,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企业管理不再是生硬的,企业管理更要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看到企业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提高企业员工的创造力。
4.3 建立组织目标
企业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目标制定中,并对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衡量。企业目标的设定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关系到企业每位员工的未来发展,企业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把个人发展目标融合到企业发展目标中,把企业和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以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要不断引进技术和高学历员工。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弹性化,制度不再是约束员工行为的唯一工具,管理人员要缩短与基层员工的距离,提升员工对自身职位的满意度。
在企业中,公平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员工在企业中感觉到不公平就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员工离职。目前,很多企业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这部分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公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聘公平;二是绩效考评公平;三是报酬系统公平;四是晋升机会公平;五是辞退条件公平等。公平是企业员工渴望的,企业只有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员工才能让员工心无旁念。企业还要坚持优胜劣汰的绩效考核制度,而且考核的标准要公开透明。企业要想保证公平不仅要保证员工所得薪酬的公平性,还要保证分工的公平性。企业还要为每位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想要的薪酬和职位。
4.4 创建学习型组织
企业组织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所有人价值的体现,组织文化可以体现出组织的特色,是引导企业员工行为的关键工具。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包括:一是柔性化;二是有机化;三是扁平化;四是人性化。在企业中,学习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集体的事情,企业要增强员工的学习意识,企业也要加大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注重培训环节,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时间。组织学习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终身学习;二是创新学习;三是反思学习;四是互动学习。在工作岗位上,企业员工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属于特殊学习。企业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交流心得,分享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并最终把个人财富转变为企业的财富,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学习型组织更加注重员工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为员工发展提供支持和源动力,让员工把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素养。
在新时期,影响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因素比较多,工作环境就是影响因素之一。对此,在组织行为学理念下,企业要为员工创設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员工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企业在为员工匹配职位时一定不能盲目,企业必须在员工特点和专业的基础上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岗位,不能因为企业缺少某个岗位员工就随意安排,盲目分配不仅会浪费企业资源还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虽然企业员工的工作职责明确,但是企业要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否则员工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就会出现疲劳心理,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就比如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每天以相同的形式在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工人就好像是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机械式的工作,这样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无法达到预期。员工在进入一家企业后,都希望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员工才有工作动力,而且可以有奋斗的目标。如今,很多员工进入企业后看中的并不是薪酬,而是未来发展,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升值的途径,也能让员工在企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5 结语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新时期,组织行为学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组织行为学包含多个学科,主要是在组织中对组织成员心态和行为进行研究,并结合组织成员的特点来引导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组织行为学被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倡导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特点,并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方案,实现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为企业员工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认可员工,多赞赏员工,给与员工适当的报酬,让员工在企业找到归属感,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奋斗。
参考文献
[1] 李有庆.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7).
[2] 李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8).
[3] 熊若愚.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