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又营养 冷冻海鲜正崛起
2018-09-10刘旷
刘旷
在当今这个零售圈子,你甚至无需太过敏锐,就能轻易闻到生鲜领域弥漫的硝烟味。生鲜一直是个香饽饽,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商超巨头在争,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在抢,一些长期深耕于生鲜行业的企业也在发力。其中,具有活题性的高单价海鲜品类最为瞩目。
活鲜繁华背后
去年生鲜新零售之役刚打响,盒马鲜生式活鲜先声夺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生鲜市场。其后,不少资本纷纷入局,整个生鲜新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这些入局者们没能如愿牟取暴利,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数据说明行业实现盈利,部分生鲜商甚至出现大幅度衰退。
在笔者看来,活鲜之所以有这短暂的繁华,大都是商家在炒作。事实上,活鲜高成本、高损耗的特质一直是整个生鲜行业的痛,这主要是因为活鲜对供应链要求极高。
一方面,海鲜的保鲜保活条件苛刻。在被捕捞离开深海之后,海鲜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生存,例如,相对恒定的温度、稳定的气压、水的含盐度和含氧量等。在运输过程中,无论采取任何保鲜手段,活鲜只要一离开生长环境,就开始进入营养流失状态,所以,精明的消费者会发现海鲜特别是生长环境较远的进口海鲜,在烹饪后会出现肉与壳分离的情况,这说明海鲜肉质已经收缩。更有甚者,活鲜在运输途中被养死了,价格就要比活的低一倍不止。
另一方面,从捕捞、运输、门店销售到最终烹饪,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对海鲜存活造成威胁,更别说食品安全。例如,运输途中因为条件极其有限,部分商家为了保证“活鲜”而使用抗生素,这就导致很多活鲜还未到达食客的餐桌就已经被判不合格。
因此,经历了“活海鲜爆款”炒作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那些看上去诱人的鲜活海鲜,特别是野生捕捞的远洋活海产,品质其实不如预期。那么,高单价、具有话题性的高端海鲜的下一个热点会是什么呢?
冷冻海鲜崛起
难道只有“活鲜”才能保证海鲜的“鲜”吗?很多人忽视了“冷冻海鲜”这一概念。事实上,常见的冷冻海鲜在生鲜市场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发达国家广为消费者所接受。不过,在国内消费者的固有印象中,冰冻海鲜没有活鲜新鲜。在过去确实是这样,但现在,行业已经极大改良了冰冻保鲜的技术,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把海鲜随意冰冻起来的简单粗暴操作,而是一种能保证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的概念。
以帝王蟹为例,主打活鲜的超级物种、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是把捕捞的帝王蟹用保温箱装起来,按照温度的标准保存12个小时或者24个小时,让帝王蟹“休眠”以保证帝王蟹的品质,而后全程控温直至运送到国内入水散养,再送到门店。然而,帝王蟹从遥远的深海到国内门店,再到消费者买走,无论如何高效,仍需要经历没有食物的空运期,以及到达门店后模仿海水环境的饲养期。即便是有精湛的存活技术,帝王蟹仍会避免不了经历饥饿和人造海水的二次污染,最终帝王蟹的质量、营养和安全性都会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山姆会员商店则在处理上采取更大胆更先进的熟冻技术,即对帝王蟹进行快速加工后急速冷冻。熟冻是指将海鲜捕捞后立刻煮熟再急冻,然后全程冷链运输至门店销售。这种熟冻技术可以巧妙地解决鲜活海鲜在运输途中保鲜保质的问题,既保证海鲜的营养不流失,又降低了食品安全隐患。
除了熟冻技术,“活体冷冻”同样也是不可小觑的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壳薄虾类海鲜。对离开海水的海鲜进行急冻,在此过程中海鲜仍然有正常的代谢,因此不会吸入过多的水分,能保汪最原生的状态,使海鲜不会在长途运输中发生肉质收缩甚至空殼。急速冷冻可使温度骤降,微生物、寄生虫在极低温下已经死亡,诱发化学性腐败的物质也在低温下失去活性,有效防止了运输途中海鲜腐坏,保证海鲜的食品安全属性。
纵观生鲜新零售之战,虽然活鲜成本高、损耗大,但是总有消费者会“尝鲜”,所以活鲜拥有一定市场毋庸置疑,而以活鲜为主打特色的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平台依然会继续厮杀。
只不过,活鲜市场这块蛋糕也就这么大了,毕竟高损耗的特质不是所有生鲜商都能驾驭的。而冰冻海鲜因为满足消费者对海鲜商品“安全”和“品质”的根本诉求,正开始对市场发起猛烈进攻。随着消费者对海鲜的认知升级、对营养和安全性的关注提高,冷冻海鲜品类会逐步被中高端家庭所接受。因此,正在国内崛起的冰冻海鲜后劲更足,市场覆盖速度将极大提高,极有可能在生鲜新零售的下半场战争中实现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