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点亮作文教学

2018-09-10陈玮殷

大东方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标题生动作文

陈玮殷

近年来社会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提倡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同时,也应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积累一定程度的作文底蕴,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作文教学:

一、熟读背诵经典,积累传统文化底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巧用传统文化,就一定要熟知这方面的文化。季羡林曾说: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上。我们可以诵读经典文化,让学生了解积累传统文化。

熟读传统文化,可以落实在早读、晚读期间。让班干部带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内容应广泛多样,如《三字经》、《论语》、《菜根谭》、古诗词等内容。在浓厚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熟记大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如名言警句、古诗词等。有丰富的积累,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就会渗透,就会运用。

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尽可能创造传统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营造氛围可以依靠对课室的环境进行布置,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在课室内张贴名人名言及诗句。可以张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等等。其次可以建立文化角。在课室合适的位置建立一个文化角,摆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张贴古典文学作品。能让同学有资料浏览,同时也能把作品与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拓展知识面。

二、引用古诗名句,增加作文亮点

熟读背诵经典,有较好的积累之后,便可以尝试运用。古诗词、名句巧妙地引用到写作中,能为文章增色,增加文章可读性。

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写作过程中碰至合适的语境,引用古诗句。如,描绘清新优美的自然,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达离别相思的悲伤,用“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又如中考满分作文《我依然懂您》:“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作者巧引诗文显诗意,把诗歌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文章增添了不少美感。

其次,把古诗句作为作文的题目或主体部分的小标题。这样,构思精巧,意境优美,且典雅大方。如南平市满分作文《为自己鼓劲》中间用了三个小标题: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引用三个古诗句作为小标题,第一个小标题暗喻父母的离婚,作者无力挽回,“面对过去,我虽无可奈何,但花毕竟已落去。面对未来,我要更上一层楼,要为自己鼓劲,相信单亲家庭也可以很幸福。”第二个小标题暗示母子生活的艰辛,在艰辛的生活中作者找回了“那似曾相识的幸福”。第三个小标题象征“我一个人漫步在考试的香径中,为自己打气,为自己加油。三个小标题题与文相映,情与境呼应,引人入胜。

三、遣词造句学经典,锤炼作文语言

要使学生作文文辞华美语言生动,必然要在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方面多下功夫。我国的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等代表文学作品,语言文雅生动、精炼传神,可以借鉴到作文中,让作文更上一层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的精品中学习锤炼语言的方法。如《长亭送别》中的句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语言精简,生动渲染离别时环境凄凉、萧条,反衬离人的心情,以美景映悲情,烘托出离别的不舍之情。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借鉴用精简且生动的环境描写,烘托情感。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精炼地表达了春天到来,江南一派生机盎然的动态过程;“闹”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绿”“闹”两字之妙,不言而喻。可以有意识地多用模仿借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作文精炼、生动、文雅。造句也是一样,如果能从传统文化精品中学会句式的多变、手法的多样,就能使平直的陈述具有更多的况味。

四、传统文化、经典文学,引领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学生在可以多选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事例来充实文章。如全国卷“小陈举报老陈”。这则材料意在引导我们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如何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对于这个立意,学生们很容易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关例子来充实文章内容。如可以引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最终维护了军法的威严。这些材料都充满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以此为例,既令人信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也可采用我国历代名人作为典范,使作文更充实更有说服力。如王国维——用生命树起民族文化的大旗 厦之将倾,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彰显赤子真魂。梅兰芳——将京剧艺术引向世界。

此外,引导学生正确选材,处理材料的关系也可以借鉴经典文学。如名著《红楼梦》、《水浒传》。其人物形象很多靠材料再现出来的,有顶天立地的大事,也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共同反映人物的多個层面。因此,教学生写文章选材时,大事有大事渲染,小事有小事用场。若一篇文章写多件事,则要注意详略得当;若只写一件事,则要写清其来胧去脉,挖掘其意义,给人警示。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作文教学中,让传统文化点亮作文教学,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更多的“新”元素,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文化底蕴。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轻松自如地写出好作文。

参考文献

[1]姜天宇.让传统文化回归作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5.07.

[2]于秀敏.浅谈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语文立交.

[3]郭常青.用传统文化引领作文教育[J].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标题生动作文
巧用小标题为作文“点睛”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