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8-09-10安礼
安礼
摘要 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根结线虫病;病原;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2-011-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2.005
植物根結线虫(Meloidogyne spp.) 是当前危害农业生产最大的一类线虫,作为专一性内寄生植物线虫,能侵染114科,3 000多种植物。水稻根结线虫病(Rice rootknot nematode)是由稻根结线虫(Meloidogyne oryzae Maas, Sanders & Dede.)寄生在水稻根部所引发的一种线虫病害,多发生在热带及亚热带稻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安徽省凤台县地跨温热两带,农作物复种指数高,非常有利于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造成水稻减产,发病严重田块减产甚至超过50%。文中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进行了总结,类比了几种水稻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
病原为的稻根结线虫(Meloidogyne oryzae Maas, Sanders & Dede.),属线形动物门垫刃目,寄生于水稻和陆稻上。
1.1 形态
1.1.1 成虫 雌成虫乳白色,梨形或柠檬形,体长987~1 281 μm,宽630~913 μm;雄成虫呈线状,色较透明,体长1 995~2 330 μm,宽57~64 μm,尾短而钝,末端稍圆。
1.1.2 卵 卵呈蚕茧状,较透明,外壳强韧,长95~105 μm,宽46~50 μm。
1.1.3 幼虫 初龄幼虫呈线状,卷曲在卵壳内。2龄侵染幼虫线状,无色透明,初出卵壳时长275~305 μm,宽46~50 μm;2龄寄生线虫由线状变为豆荚状。3、4龄幼虫呈豆荚状,尾端有尖细的小尾。
1.2 特性
3龄幼虫时,雌雄开始分化。4龄幼虫时,性别已可从体形及生殖器官加以区分。
2 侵染循环
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病土壤和带病秧苗,可借水、肥、农具及人、畜传播。线虫只侵染新根。
该病以1~2龄幼虫在根瘤中越冬,翌年,2龄幼虫侵入水稻根部,寄生在根皮和中柱之间,引起根部薄壁组织过度生长,形成膨大的根瘤。幼虫在根瘤内生长发育,经4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虫成熟后在根瘤内产卵,卵发育后,先在卵内形成初龄幼虫,幼虫蜕皮1次后破卵而出,成为2龄侵染幼虫。2龄侵染幼虫陆续离开根瘤,活动于土壤和水中,侵入新根。在月平均温度26℃的情况下,完成上述循环共需27~28 d。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可重复侵染多次。
3 流行规律
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程度与寄主抗性、栽培情况等因素有关。
3.1 寄主抗性
线虫只侵染新根,新根产生较多的时期,侵染较多。除秧苗外,主要的侵染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分蘖期发根多,适宜侵染,受害重。另外,不同的品种对线虫的抗侵染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2 栽培
①砂土或砂壤土田发病较重,黏土田发生较轻。酸性田发病较多,严重病田的酸碱度多在pH 5.4~6.0。将重病田的土壤酸碱度调节至pH 6.5~6.8,可减轻发病程度。
②水田发病重,旱地发病轻。连作水稻发病重,水旱轮作发病轻。连作稻田冬季浸水则发病重,翻耕晒白则发病轻。病田冬浸后,线虫数量增加,种植水稻后发病较重。
③病田轮种旱作半年或冬季翻耕晒白或冬种旱作线虫数量减少,种植水稻后,发病也较轻。
④病田增施有机肥,能促进稻株发根,有利生长,减轻受害。
⑤在病田播种,秧苗发根3~4 d后,线虫即开始侵入幼根寄生。在春季若秧期超过1个半月,夏季超过1个月,线虫即可在根内完成其生活史,随着秧田线虫数的增多,水稻即发病加重。
4 危害症状
4.1 根部
水稻根尖初病时扭曲变粗,其后膨大,形成根瘤。根瘤初呈白色,多为卵圆形,坚实,逐渐增大变成长卵圆形,两端稍尖,色淡黄、棕黄、深棕、棕褐以至黑色,并逐渐变软。老熟根瘤大小7 mm×3 mm左右,腐烂时,外皮易破裂。
4.2 穗部
抽穗期病株矮小、叶黄、穗期短、穗数少、出穗较困难,常有半包穗或穗节包叶的现象;发病重的不能抽穗。结实期的病株穗短,结实少,秕谷多,结实率低。
4.3 全株
由于线虫寄生稻根的影响,水稻地上部症状近似缺肥症状。幼苗期根瘤数目达到根数的1/3以上时,出现较明显症状。病苗纤弱,叶色变淡;移植后返青缓慢、长势差、发根迟、死苗多;分蘖期根瘤数量骤增,症状显著;病株矮小,根短,叶片均匀发黄,茎秆纤细,分蘖迟缓、分蘖力弱。
5 类症对比
线虫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有水稻茎线虫病、水稻根结线虫病和水稻干尖线虫病,这几种病害的特征见表1。
6 防治措施
6.1 植物检疫
病原线虫为我国二类检疫对象,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禁病苗传入无病区。
6.2 农业防治
①实行水旱轮作,收割水稻后,种植非寄主植物;②发病田改冬季浸水为翻耕晒白或冬种旱作;③旱育秧铲秧移植,减少秧苗带虫数;④在病田增施石灰,在水稻分蘖前使用才能收到保护新根减少侵染的效果;⑤选用对水稻根结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6.3 化学防治
6.3.1 药剂浸种 用巴丹药液6 000~8 000倍浸种48 h。
6.3.2 施用杀线虫剂 主要以在秧田施用为宜,可选用噻唑膦、阿维菌素、氯唑磷(米乐尔)、丙线磷(益舒宝),以培育无病秧苗。
参考文献
[1] 还进,许美琴. 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寄生线虫种类鉴定初报——I.水稻寄生线虫[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4(4):81-88.
[2] 陈良宏. 安徽省植物根结线虫鉴定及茶皂素对南方根结线虫杀线活性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3] 刘维红,林茂松,李红梅,等. 人工接种测定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上的病害发展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7(12):2734-2740.
[4] 许晓斌. 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 河北农业科学,2009(9):31,50.
[5] 刘树芳,董丽英,李迅东,等. 水稻茎线虫病研究进展[J]. 生物安全学报,2016(3):229-232.
责任编辑: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