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体结合”培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创新途径研究

2018-09-10梁美花赵成彬

体育风尚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创新途径

梁美花 赵成彬

摘要:高校作为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如何发挥好高校优势,构建内容丰富、内涵全面、内生动力强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创新的重要诉求。本文拟从“教体结合”理论的内涵特征研究入手,结合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分析,进而深层次分析融入“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教体结合”;培养机制;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创新途径

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体系,在诸多文化体系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形式,无论是具体的文化理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实际上都是当前我们全面而成熟认知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而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时,其需要的不仅仅是系统化的传承机制,同时更要充分注重构建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教体结合”理论的内涵特征研究

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成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了全面提升和广泛应用。结合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看,其中存在相应不足,尤其是未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具体效果。而这就为“教体结合”理论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相应诉求。“教体结合”理论指的是在科学教学理念影响下,让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回归到教学本身,通过构建教学活动与体育活动综合融入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该理论应用中,其集中诠释了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在肯定体育的教育价值基础上,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教体结合”应用过程中,其突出反映为教育机制与体育系统之间的互动关联,以及文化教育活动与体育训练体系之间的深度融合。该理论应用时,其必须顺应整个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注重将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与人才培养之间的规律相结合,进而推动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创新。在该理论具体应用时,需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分别为:

构建良好的运动员选材机制,尤其是结合运动项目的具体特点,为人才选拔、培养制定良好的计划和方案。构建科学的课余训练活动,结合体育运动项目实际,搭建课上、课下“一体化”的教学训练体系。搭建文化学习与教学培养相结合的层次化教学机制,通过融入层次化的文化理念,进而让学生在掌握系统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重要的文化认知。

二、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分析

我国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然而在时代发展影响下,这些文化的传播与社会认知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当前培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时,其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学发展缺乏合理规划,未能构建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多数高校在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对该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活动的有效实施。与普通教学活动所完全不同的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当前具体教学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传承氛围,从而限制了该教学活动的实施进程。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具体教学传承时,需要有合理的教学规划,才能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传承发展处于科学、可持续的体系之中[2]。

(二)教学活动中重视技能教学、忽略文化教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教育,也包含文化元素的必要融入。但是就以往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看,其更多将重点放在了体育技能上的教学,并没有将系统化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文化是一种稳定状态,其中诠释的是大众认知。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来说,必须将民族文化、体育文化等等诸多元素融入其中,在引导学生形成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实现该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当前我们已经整理和收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达到700余种,但是由于多数教学者的认知相对有限,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项目的技能,忽略了文化元素的深層次融入。实际上,对于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来说,已经不能用普通的体育教学的眼光来具体理解和认知,必须从文化内涵角度具体切入。

(三)教学活动中未能构建课上、课下“一致”的教学模式

高校阶段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极具特殊性的教学阶段,而高校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阶段的最大的特点在于高校学生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而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效果。事实上,该教学活动中项目内容多样,项目内涵深厚,而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很难完善讲述其中所关联的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课下教学环节,才能让该教学活动内涵得以全面展现。然而就目前我们所具体开展的教学活动实况看,其中过多关注的是课堂上教学,忽略了课下环节的必要融入,从而影响了该教学的有效实施[3]。

三、融入“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创新途径

当然随着当前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人文内涵等诸多理念认知日益成熟,我们看到:凸显文化内涵,诠释文化价值,构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文化传承机制,才是当前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前我们创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时,一方面需要充分诠释该文化体系中的内涵推动力,而另一方面则更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优化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声色并茂”,其作为一项形象立体化、内涵人文化的传承活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既需要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该文化的价值形成突出认知,同时也需要我们培养相应的传承人才体系。

(一)融入文化元素,完善教学机制

结合“教体结合”理论的应用价值看,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完善应用该理论,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对于高校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来说,其能够为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出系统化的人才体系,而完善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其中所具体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识,同时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在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其中所需要的不只是掌握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实施技巧的人才,更关键的是这些人才要形成必要的文化意识和价值理念,而这正是整个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

(二)融入兴趣元素,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而想要实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就必须注重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整个培养机制中主体就是学生。事实上,“教体结合”理论是一种成熟的教学理念,其中倡导的是基于兴趣前提下的快乐教育,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时,要充分注重融入兴趣元素,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教育与体育之间是相互融合、互动共促的关系。而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其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完善的知识内容,同时更重要是要将兴趣元素和快乐元素相融合,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学习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是多样化的,只有学生具备充足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内容的学习与理解[4]。

(三)合理教学定位,提升老师认知水平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丰富,同时极具文化内涵的人才队伍。这是教学定位,也是我们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是多样化的,其中所关联的不仅仅是文化元素,同时也有着系统化的体育技巧,而在当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发展背景下,精准的教学定位极其必要。而这一定位则是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规律。结合“教体结合”理论的具体要求看,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老师负责具体的答疑解惑,所以老师认知水平的全面提升极为重要。

四、结语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应用,最终的落脚点都需要有人才进行传递。当然对该文化进行传承的前提是对这一文化的充分认可。结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具体发展状况,不难看出,虽然我国有着成熟而稳定的优秀文化,但是由于缺乏正确而合理的文化观,加上对现代体育文化过分推崇,从而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结合“教体结合”理论的价值应用,其将为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的创新实施铺就“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健.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5,6:129-131.

[2]王献升;覃林.浅谈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学科建设和民族体育人才培养——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6,7:118-120.

[3]陈兵.高校体育教学对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2017,5:115-116.

[4]李江.试析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7,9:258-261.

(作者單位:凯里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创新途径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浅析新时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