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管理深度融合路径与方法
2018-09-10张鑫
摘 要: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均是依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执行的,但缺乏法律的制约。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虽然有章可循,但无法可依,导致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没有统一的法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要求,并对公共图书馆运行管理制度、应当承担的服务功能和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等作了具体规定,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观念转变;文化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3-0110-03
The Path and Method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The law of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and the change of four ideas
ZHANG Xi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For a long time,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ar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national and local,lack of legal constraints. Although public libraries have rules,there is no legal support l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at all levels no uniform standard. public library law further clear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public libraries to encourage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power. The draft make a specific provision for the public librar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ar the service fun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to achieve click-and-mortar made specific provisions. It reflects the modern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Keywords:public library law;concept change;cultural service system
0 引 言
图书馆法律法规是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活动的专门的法规。图书馆法是建立与管理图书馆、制定图书馆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依据。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国家支持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推动利用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
2017年4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框架下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和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法律性文件。该草案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要求,并对公共图书馆运行管理制度、应当承担的服务功能和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等作了具体规定,鲜明地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均是依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执行,缺乏统一的法律制约,所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虽然有章可循,但无法可依,导致各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没有统一的法律标准,难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图书馆法》提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网络),大力加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能力。公共图书馆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按照新颁布的《图书馆法》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第一要务就是深刻学习和领会新的图书馆法律,全面转变思维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建设经费投入、提升读者服务质量、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读书推广等各个方面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智库”作用,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1 经费投入的观念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规模是指馆舍占地面积、馆藏数量、工作人员数量、服务读者数量、购书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数据综合,但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指图书馆馆藏质量和数量。因此,公共图书館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不足和图书存贮空间的限制,这是制约公共图书馆规模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随着数字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图书馆规模的含义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不再是指图书馆物理概念上的大小,而是指公共信息平台搜索引擎的功能、数据资料库存储量、读者的阅读点击量及读者服务的时效性、精准度、人性化等诸多因素。无论哪个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功能都是满足广大读者从中吸取知识的需求,新通过并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律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明确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当免费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查询、借阅服务,免费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有条件的可以免费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第四章 第二十九条)”。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图书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用阅读终端随时随地查询阅读电子资料逐步成为新时代阅读的趋势。在各地政府下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数字化服务,是缓解经费和存储空间不足、增加资料数量的有效图径。
1.1 加大“硬投入”
注重数字图书馆相应設备、平台、网络等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渐压缩和减少纸质图书资料购置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电子资料资金投入,以达到增加馆藏资料数量的目的,满足广大读者全方位的资料需求。在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同时,要重视有保留价值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的转换,对需要保留原生态特征的真迹、书法、图文、照片、声像及多媒体等历史资料(特别是善本资料)进行扫描、拍照、音频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广大读者通过网络学习和传承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对善本资料也是很好的保护)。
1.2 重视“软投入”
数字图书馆硬件构建完成后,还应加大软投入。比如:研发、更新、维护人性化的网站平台,把硬件设备有机结合起来;研发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及操作手册,提供快速、便捷、准确的服务;建立并及时更新大容量数据资料库,提供满足电子资料存贮的虚拟存贮空间;各级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的资源优势;鼓励广大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宣传、引导、培训,培养新的阅读习惯;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等。
2 服务形式的观念转变
过去公共图书馆绝大多数是纸质版资料,读者服务方式是图书馆工件人员与读者之间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工作人员对呈缴及购买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并制作成可供读者查阅的目录卡片,读者到图书馆检索所需的图书资料目录卡,再由工作人员根据读者分类目录卡的信息到库房索取相应的图书资料。受工作人员对图书资料存放的熟悉度、图书复本数量等因素影响,借阅时间相对较长。由于读者事先不了解所需图书资料是否借出、何时归还等情况,所以往往为借阅一本市面上的畅销书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甚至为一本书多次往返的情况经常发生。过去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及质量主要体现在对图书资料的分类及放置位置、复本数量、借阅状况的熟悉度等方面,还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对新书加装保护措施,对借阅过程中图书资料出现的破损及时进行修复和维护,脑力和体力劳动强度较大。
电子版信息资源相比纸质图书资料有信息不易丢失、易收藏和编辑整理、免维护、时效性强、多人同时阅读或下载等优势。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的载体不再仅仅是纸质版,而是纸质版与电子版共存,考虑到时效性和保留价值等因素,这类信息可能只有电子版,没有必要再印制成纸质版。未来新增的纸质版图书资料会越来越少,大量保留的是电子信息资料。互联网、局域网、云存储、智能平台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资料的存储形式和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用电子阅读终端(电脑、手机、各种电子阅读器等)阅读逐步成为新时代学习阅读的主流。纸质版和电子版图书资料通过相应设备可实现互换,通过扫描、照相、录入等方式实现从纸质版到电子版转换,借助打印设备通过互联网下载和传输可实现从电子版到纸质版的转换,转换可以在有互联网的任何地点完成,不再受地域局限,极大地方便读者阅读和索取图书资料。图书资料载体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必然带来服务方式的转变,过去“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将逐步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过渡,线上服务的工作量将大大超过线下服务的工作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对传统的图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目、借阅外,主要精力将用于电子信息资源整理、纸质版与电子版资源转换、国外电子信息资料翻译、信息平台更新及维护、读者使用信息平台指导、线上咨询服务、下载及打印等。
3 服务定位的观念转变
《图书馆法》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宗旨,即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传承和弘扬包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当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还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群体的特点,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设施设备和服务(第四章 第三十二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定位于面向全社会,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专业图书馆的根本所在,既要重视“多数”,也要考虑“少数”,既要重视“面”,也要顾及“点”,不可顾此失彼。在经费投入、图书资料种类、设备购置、工作人员配备、精准化服务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特殊读者群体。
(1)设立老年人、残疾人借书和阅览的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残疾人图书馆阅览室配备相应的辅助阅读设备(适应老年人特点的电脑、盲文阅读器等)和工作人员(熟悉老年人阅读习惯、能进行哑语交流、懂盲文等),提供个性化服务。(2)根据儿童特点设立儿童图书阅览室,考虑到儿童安全和自控力差的特点,可采取家长协助陪读,购置适应儿童特点的阅览设备(比如:儿童学习机、动漫学习机等),配备了解儿童心理及阅读特点的工作人员进行阅读指导和教育辅导。(3)根据学生年级设立学生阅览室,利用节假日或课外时间,适时组织如何选书、读书、提高读书能力等方面的知识讲座(非专业课目辅导),补充学生在学校未涉及的知识和能力。(4)结合世界读书日等相关主题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日活动,通过宣讲、辅导、讲座、好书推荐、新书签售、作者答疑等多种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全民读书热情。
4 服务技能的观念转变
《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还应当免费开展公益性讲座、培训、展览等阅读推广活动(第四章 第二十九条)”。过去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被动地根据读者需求提供查询和借阅服务。全面落实《图书馆法》,重要的是,要转变服务观念,以服务观念来带动服务技能的转变,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
4.1 拓展建设
公共图书馆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宣传和引导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公共图书馆建设,弥补政府支持经费不足,做募集资金的宣传者和倡导者。
4.2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
目前,公共图书馆中有不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还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要及时组织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各项技能培训。
(1)学习计算机、互联网、局域网、数字录入、纸质资料与电子版资料互换等方面的技术和操作,及时对读者进行现场阅读指导和网上咨询服务。(2)根据图书资料分类,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面,不仅能为读者提供精准的资料查询,还能为读者推荐最新的电子资料。(3)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现代管理和服务经验,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4)坚持开放的思维观念,及时了解并收集全球最新的技术和信息资源,与国外著名电子资源提供商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互通有无,对有价值的电子资源及时分类和翻译,方便国内读者阅读,特别有价值的技术资料及时向相关专业机构推荐。
4.3 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主动改进工作
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信息平台窗口,在平台页面中设立“读者建议栏”,主动征求读者对图书馆建设、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需求、读者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图书馆醒目的位置和网络平台上提前公示将要开展的讲座、培训、展览、阅读推广等活动计划,认真听取读者建议,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活动效果,改变过去组织者和参与者互不沟通的脱节现象;在平台页面设立“投诉栏”,自觉接受读者的监督,对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差的工作人员坚决调离;结合本职工作,制定服务职责,约束工作行为,自觉做好全民阅读的推广者和指導者。
5 结 论
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全民阅读,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员的文化素质,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J].当代兵团,2017(5):43-46.
[2] 柯平,朱明,何颖芳.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2):24-29.
[3] 谢明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图书馆发展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3):101-102.
作者简介:张鑫(1965.08-),女,汉族,北京人,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