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师范大学 开辟产教融合提升专利质量新路径

2018-09-10李菡

河南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新药专利知识产权

李菡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率领的团队经长期研究,合成得到了抗病毒有效化合物阿兹夫定(FNC),即“2-氟-4-取代核苷类似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号:ZL200710137548.0),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中国专利金奖。从全国共1 554项优秀专利参加评专利中脱颖而出。

阿兹夫定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Ⅰ类新药,该药物于2013年4月30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应用于临床试验,目前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该技术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国际专利申请,并获得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授权。这是河南师范大学提升专利质量的一个例子。

随着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深入,河南师范大学在促进校企科技交流、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建设、成果推广转化、专利转让及许可、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咨询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突破。

尤其是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推进应用研究快速发展,开辟了“高校+”产教融合新路径,自觉融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学校转型发展与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的双赢,专利质量不断提升,专利转化获得突破。2016年河南师范大学发明专利申请509件,比2015年的257件增长98%,在河南省高校排名第二;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发明专利授权162件,比2016年授权的103件增长57%。

深度融入地方发展 取得多项新突破

河南师范大学历来重视产学研相结合。近年来,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河南师范大学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结合自身源头创新优势,加快高水平成果涌现,加速校地企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实现“现实需求—协同攻关—科技创新—首站转化”社会服务全链条螺旋式上升,对打造中原大健康产业发展强市、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技术的问世从来都不是偶然。“世界上有两种技术,一种传承恒久远,一种开创新时代。” 阿兹夫定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突破。而这只是河南师范大学诸多科研成果中凸出的一项。学校注重应用研究,开辟“高校+”产教融合新路径,自觉融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从而实现学校转型发展与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的双赢,专利成果遍地开花。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用户痛点,要以人为本,方能实现价值。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常俊标教授曾获国际、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余件,团队研发的脑保护一类原研新药“布罗佐喷钠”和抗艾滋病一类原研新药“阿兹夫定”,分别获“国家新药一期临床批件”和“国家新药二期临床批件”。

开拓创新,打破技术垄断。在化学制药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团队围绕医药行业的创新药物、原料药、大品种药以及医用仿生材料的绿色合成和技术创新开展协同攻关,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3个,国家一类新药临床研究批件2个,省科技进步奖7项,授权专利40余项,推广转化了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

注重技術成果产业化运用,积极与企业共同促进科研成果量产,拉动就业,让专利成果真正造福人民。2007年,渠桂荣教授主持完成的“系列核苷生产新工艺”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技术成果在新乡拓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解决了2 000多人的就业问题,打破了日本对国际核苷市场的垄断,结束了我国核苷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并出口到美国、西欧、日本等地。

发挥高校科研对地方经济的“鲶鱼效应”,打造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河南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源关键材料研发,将实验室原始创新与合作企业结合,以镍氢电池材料为代表的原创性研发成果已实现产业化,杨书廷教授带领的团队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的“新能源电池及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与智慧库。其中,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在中科公司产业化后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第一个替代进口的产品,对中国锂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搭建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强强联合,发挥区域联动效应。目前,河南师范大学正与新乡市高新区拟共建河南省创新药物产业研究院、河南省绿色化学与新型能源材料产业研究院,并通过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协同组建创新平台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面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多方位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2017年3月份,由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编制完成的《新建铁路三门峡至洋口港铁路洛河特大桥建设工程对洛河鲤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报告》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审查,三门峡至洋口港铁路是我国重要的煤运输通道,环境影响专题论证报告顺利通过专家审查,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加快了这一运输通道开工进度,使沿线地方经济更早受益。

构筑良好体制和机制 助力工作开展

知识产权工作最基础的是构建一个良好的体制与机制。为此,河南师范大学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校的知识产权工作,处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把它贯穿于整个科研工作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合理划分学校、学院(研究所、研究中心)、个人在知识产权上的权益,做到产权明晰,权利义务清楚。一系列管理办法中体现强激励、硬约束原则。

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开展,确立资金保障。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强化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设立了“河南师范大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基金”,制定了《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范了知识产权工作及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与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对于校市、校企合作项目学校给予多方支持,如与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管委会的技术合作,初步协商合作筹建河南师范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创业创新工程、河南师范大学财经金融实践研究基地、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河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教学实践研究基地等5个合作平台。

加大经费投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河南师范大学在职称评定,科研工作量考核中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河南师范大学2013—2015年在专利申请及授权经费投入为:2013年47万元,2014年58万元,2015年115万元,2015年经费投入是2013年的2.45倍。2016及2017年经费投入都在160万元以上。

继往开来 任重道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继往开来,科技创新任重道远。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科技工作者始终秉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立时代之潮头,开技术之篇章。科研工作,尤其是新药的研制工作,研究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若没有一颗求真务实、大医精诚的心,很难在这条路上有所成就。“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疾风烈火,碧血丹心,一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玉汝以成。河南师范大学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习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奠产业之基、践工业之实、起药业之势、扬发展之帆。河南师范大学秉承时代精神,勇担科技创新使命,未来站在高位发展的起点,必将一如既往,诞生一个又一个具有颠覆意义的科研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

猜你喜欢

新药专利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邱小龙:致力研发国家原创新药
境外抗癌新药审批提速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