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 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充分释放
2018-09-10张瑞
张瑞
十九大的阳光普照中原大地,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正激越澎湃,又一个加快发展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不易,唯有筚路蓝缕方能夺取制胜先机。
2017年度,河南理工大学获得授权专利658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发明专利857项,获第十八届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获河南省首届专利奖2项,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推荐申报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
2017年,实现专利转化55项,专利转化合同金额1 000多万元。
注重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领域筛选,开展知识产权挖掘与布局,加强与市场的对接,促进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在经济蓬勃发展时代,在创新驱动时代,在河南新动能快速形成过程中,河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事业正砥砺前行,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充分释放,为中原创新驱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专利转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流光溢彩的发展图景中,创新绽放着最夺目的光辉。而追寻创新之光的源头,必有生生不息的知识产权动力源泉。
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依托煤炭行业背景,65%的专利都来自于涉煤领域。在煤层气地质学、煤层气开发工艺和煤矿瓦斯灾害预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一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正在积极转化,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18年1月,河南理工大学赵波教授团队向广州汇专工具有限公司转让有关超声波加工刀具、装备、工艺等专利技术,共计专利50项,参考资产评估公司评估报价,双方协议定价转让费为850万元,标志着河南理工大学专利转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014年,河南理工大学李辉老师的发明专利“瓦斯预抽钻孔煤屑回填封孔方法”获河南省首届专利奖二等奖。该专利技术是利用钻屑作为骨料进行封孔,代替了水泥、高分子材料,实现绿色封孔,降低封孔成本。该项技术在平煤集团、大有能源、潞安集团、郑煤集团,冀中能源等多矿井进行广泛应用。于2016年该专利实施许可给山西大平美固德矿用材料有限公司,实施许可合同金额100万。2015年,孙玉宁教授的实用新型专利“双孔管注浆封孔装置”(专利号:2013205565220)实施许可给山西联安矿用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金额100万。
学校与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市华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十家煤炭企业、焦作本地企业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联合科研攻关,并共同申报专利100余项,并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联盟共同体。与焦作市共建装备制造技术研究院、筹建大学科技园、焦作市磁悬浮电梯产业研究院、焦作市十大产业智库等,并先后与马村区人民政府、大江重工(焦作)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署了30多份战略合作协议,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十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一项发明专利从发现研究方向到形成专利,通常需要多年的努力。例如,苏现波教授的发明专利“煤矿井下钻孔水力压裂增投抽采瓦斯工艺”获得2016年度(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该专利是苏现波教授10年来在瓦斯抽采领域的智慧結晶,是一种全新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技术,在重庆、山西、河南、陕西、河北等煤炭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多项举措建立立体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
激励创造,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披荆斩棘、不断拔除体制机制难点障碍,才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激情,才能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变革,才能将知识产权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行工作,才有河南理工大学专利工作的新突破。2017年,学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科学技术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人事处、泰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法律办公室等单位,制定了工作流程,明确分工与责任。
创新提升,思想先行。为了在广大科研人员头脑中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河南理工大学定期开展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多媒体宣传等,使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价值形成最广泛的认同。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创造热情,学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的相关政策,为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为加强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创新创造,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出台《河南理工大学成果管理与转化管理办法》《河南理工大学在职员工入科技园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专利转化应用收益加大对课题组的分配比例,并高于国家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以推动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出台《河南理工大学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和《河南理工大学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业绩奖励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促进创新平台建设,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活力。2017年初,学校进一步出台了《河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办法中进一步提高了成果转化中成果完成人的收益分配比例,从之前的70%收益比例提高到了最高90%,大大提高了成果完成人的转化活动的积极性,切实保障了成果完成人的实际收益。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最大限度地保障科研人员专注科研,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为此,河南理工大学建立多渠道专利申报体系,丰富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优化管理流程,让科研人员更多地把精力用在科技技术的攻关上。2013年,学校开通专利电子申请渠道,至今提交的专利申请1 400多项,提高了专利申请工作效率,缩短了工作周期。同时,学校还与省内外十几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优秀专利代理公司助力学校科研团队的专利保护和运营工作。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咨询、申报等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建立专门转化运营机构,服务专利转化。学校成立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专门从事学校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化和运营,服务学校教师开展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发展。2016年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形成官、产、学、研、资、介、贸互利发展的创新创业与专利转移转化体系。
迈入新时代 开启新篇章
知识产权是中原迈向未来的原动力和新引擎。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是河南经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河南理工大学积极融入知识产权支撑发展大趋势,勇担时代重担,为中原转型发展尽心尽力。
2017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校加入中国矿业知识产权联盟组织,与我国矿业科技界的骨干单位强强联合,抱团进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携手开拓美好未来。
作为中国最早的矿业高等院校,河南理工大学见证了中国矿业的风风雨雨。近年来,学校有效融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等各个环节,更好地助力技术革新,充分发挥高校对企业的研发供给作用。
跨入新时代,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过程中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提高学校高含金量发明专利,提升专利转化率,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社会能力,是未来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方向。
立足根本,开拓创新。当前产业更新迭代加快,对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更迫切,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理工大学有底气和魄力在新一轮科技周期中,挺立潮头、把握机遇,做中国矿业的继承者与开拓者。
创新虽难,只要勇克难关就能迸发磅礴伟力。
在知识产权支撑发展的新征程上,河南理工大学正凝心聚力、擘画知识产权新蓝图,为点燃新时代的强大新引擎,助力创新驱动振羽高翔挥汗如雨。
(作者单位: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