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关于体育教育改革的探索

2018-09-10毛永强杨洪志刘杨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毛永强 杨洪志 刘杨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由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过渡阶段,出现了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格局,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应势而生。高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之余,其体育精神和规则意识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挑战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把体育育人功能贯彻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势必能够让体育教育成为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8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8)02001106

Abstrac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the transition from mass education to popularization,and citybased,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emerged with the arising of diversified schoolrunning modes. In addition to enhancing students physique and helping students master athletic skills, the sports spirit and rule awareness contain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als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teamwork ability, challenge spirit, practical 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teaching reform,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alentcultivation system, and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inevitably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city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ity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0前言

1973年,美國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依次经历“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将毛入学率作为划分高等教育不同阶段的关键性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18岁至22岁年龄段的人口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了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依据马丁·特罗的

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时,其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其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1]。高等教育

各个阶段的具体功能和特征见表1。

197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1988年达到37%,1998年升至976%。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标志着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2]。进入21世纪后,中国高等教育呈现迅猛发展

的势头,根据2016年4月7日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 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 852所,位居世界第二;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进入普及化阶段[4]。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由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高等学校为了适应需求,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办学模式,出现了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格局,不仅传统的高等学校依据学生生源的变化,开始调整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更加注重办学特色,而且出现了一批新型高等学校,这些高等学校突破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呈现出更强的办学活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这一阶段催生应用型大学的快速发展,也在客观上要求应用型大学选择多样化发展道路,对于探索我国应用型大学的有效发展模式,进而促进此类院校主动融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中,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北京联合大学在应用型大学建设长期实践的过程中,秉承“立足北京、融入北京、服务北京、发展北京”的发展思路,始终注重加强理论研究,提出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概念,并于2016年在其“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大学类型,而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5]。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要求与城市发展接轨;要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要求具有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要求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懂得排解不良情绪,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而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培养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之余,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炼就学生的性格,并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品质。同时,高校体育具有竞争、协同、表现、规则、拼搏等特点,无论是在体育教学中还是课外学生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中,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在正确的规则下与他人竞争,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树立自信、自强的品格,并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以及宽容地对待竞争中的他人。这些也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修养。

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发挥体育育人功能方面做得不够,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要强化体育育人功能,挖掘体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潜能,发挥体育优势,把体育育人功能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成为人才培养环节中重要的一环。

1高校体育对培养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对培养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更在于通过体育教

学,能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團队合作精神、体育精神和规则意识等,并迁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塑造良好个性和意志品质。

11良好的健身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身体和生活习惯。众所周知,“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学生终身健身习惯的养成为其一生的学习和工作将打下良好的基础。

12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体育活动以竞争、协同、表现为主要特点,这些特点都与集体活动密切相连,且绝大部分体育项目必须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很多运动都是以多人的集体形式出现,如篮球为5人、排球为6人、足球为12人、小足球为5人、健美操和艺术体操有5人集体项目等等,即便是双人的羽毛球、乒乓球也需要协同作战的合作精神。因此,体育运动与团队合作有着天然的联系。

体育的教学不同于教室中教学,受场地、器材和活动范围的影响,体育的学习形式也是经常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使得体育学习方式与集体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3体育精神是培养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的助燃剂

131体育精神成为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学会发扬体育精神,坚定必胜的信心,以顽强的意志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必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132体育精神是完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利器

对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的学生,如果他们能以体育精神启迪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将会出现奇迹,体育精神可以成为净化人们心灵的武器。

133体育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体育教学中,要把体育精神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个人能动性。要用奥林匹克精神和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的事例作为素材,感染、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使他们逐步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4规则意识是培养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的必修课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说的规矩就是指规则。现代社会处处都有规则,人们遵守规则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体现,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城市发展接轨、与社会接轨,这就要求它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而体育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体育与规则密不可分,体育中处处能体现出规则,体育比赛时有比赛规则,体育游戏时有游戏规则,体育课堂也必须遵守规则。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无论你进攻能力有多出色,但每次都违例或犯规那也是不得分的。高校体育学习和活动中无处不在的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

2北京联合大学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中体育教育改革现状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理念是北京联合大学在特定的教育发展阶段和我国新形势下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并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当然,在体育教育方面也不例外。

21培养学生两项体育爱好,倡导终身体育的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并保证运动爱好的多样性,体育教学部通过对2015版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并从2016年开始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育爱好一学年一选课,自主选择上课项目和任课教师,并保证他们在大学期间掌握两门以上的体育项目。通过每一项目一学年的学习,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坚持体育运动,养成终身健身的习惯,让学生明白体育不仅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体能,还能够愉悦身心、排解不良情绪。

22实验班试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靠传统的每周两学时课堂教学和缺乏有效监管的课外锻炼已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北京联合大学在信息学院、旅游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实验班进行了试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通过试点改革,我们得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开展体育娱乐、竞赛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切实有效地发挥体育独有的教育、健身和娱乐价值。我们将在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论证后在全校学生范围内推广。

23培养体育裁判人才,服务北京体育赛事

体育教学部多名不同专项的教师联合成立了校级体育裁判学生社团,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育裁判人才。学生在学习体育裁判法之后,推荐他们承担企业甚至市级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体育赛事的裁判和助理裁判的工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发挥自己的能力。

3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中体育教育的改革措施

将高校体育育人功能贯彻到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改革,将会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培养身心健康、勇于进取、适应能力强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贡献一份力量。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中体育教育的改革措施与目标见图1所示。

31体育课程内容改革

311加入拓展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通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拓展训练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学生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培训而得到提升。拓展训练这种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拓展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项目活动中的所得应用到工作中去,是对日常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

312将体育理论教学穿插在實践课之中

之前,北京联合大学的体育理论课是每学期集中2~3学时进行纯理论教学,事实证明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征求老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改革体育理论课,在每堂实践课中穿插5~10分钟理论小常识教学,既可以调整实践课的锻炼强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体育理论在以往基础知识传递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体育运动排解不良情绪,以及体育精神的内涵。

32将案例教学引入体育战术教学与裁判法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6]。案例是联系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而体育战术和裁判法的经典案例更是来源丰富,案例教学可以灵活运用体育经典案例而不必拘泥于书本,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战术和裁判法的学习。笔者在2013年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案例教学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常规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战术识别能力、设计能力和战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因此,将案例教学引入体育战术教学与裁判法教学势必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创新高校体育课程考试评价体系

新的考试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发展。不能像过去一样以学生几次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好坏,而是要以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弱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来衡量学习质量,并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具体讲,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既注重基本体育概念、动作、技能和战术的掌握,更需要对整个学习阶段的综合表现:意志、团结合作、责任与信任等方面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扩大学校体育产业外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应努力扩大学校体育产业外延,为学生在校园中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既要参考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也不能拿来主义,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按照体育发展与其他学科建设互惠互利的方向进行改革;二是实事求是原则,明确体育的特性优势并与相关学科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确实符合实际状况的需要。例如:管理专业的许多实习、实训活动与体育产业、体育比赛志愿者服务等紧密结合,学校的体育产业又与营销与策划、金融管理等专业课程密切合作,等等。学校的体育社团及体育赛事活动可以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既有书本上的理论,也有学校实际产业中的操作和案例,为培养城市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35将“致用”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应用”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内涵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的根本特征,应用型大学要“教以致用”“研以致用”“学以致用”,要建设“致用”文化,将“致用”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5]。体育教学在继续重视“教以致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应多在“研以致用”方面下功夫,重视体育教学类的研究项目、高水平论文、与实际相结合的微课建设等,并将科研理论与成果应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6继续强化社会公共服务

高校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和义务之一,现阶段北京联合大学已经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育裁判人才,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服务于北京各体育赛事。

在我国《全民健身条例》中,规定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节假日应向社区居民开放。然而,北京联合大学一直以来由于没有解决好校内教育需求与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体育设施并没有向社会开放。学校要继续强化社会公共服务意识,把体育公共服务与体育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使体育公共服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要多渠道开展体育公共服务,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途径,并具有中国特色。

4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由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高等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办学模式,出现了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格局,更加注重办学特色,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应势而生,它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的丰富、深化和拓展。高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之余,其体育精神和规则意识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挑战精神、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把体育育人功能贯彻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必定能够让体育教育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参考文献]

[1]史健勇. 基于东方管理理论的应用型大学竞争力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DB/CD]. http://baike.sogou.com/v73777647.htm,搜狗百科.

[3]刘奕湛.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DB/OL].

(2016-04-07)[2017-09-12].http://www.gov.cn/xinwen/2016-04/07/content_5062041.htm.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EB/CD].

(2017-01-19)[2017-09-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5]韩宪洲.推进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路径思考[J].前线,2016(10):77-81.

[6]孙自强.对新课程评价体系的认识和反思[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1):44-45.

[7]杨洪志,毛永强. 案例教学在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106-112.

(责任编辑李亚青)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