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蔬菜供应链追溯体系的发展研究

2018-09-10李萍

中国商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展望食品安全

李萍

摘 要:蔬菜供应链的可追溯体系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我国供应链体系和蔬菜供应链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对蔬菜供应链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蔬菜供应链 可追溯体系 食品安全 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b)-001-02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蔬菜的质量安全不仅仅影响着政府的政绩,更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目前,人们从批发市场或者超市里购买的蔬菜都无法直接查找到其来源,这就导致一旦蔬菜安全出现了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1]。为了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这就要求必須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生产到销售都包含在内的蔬菜可追溯体系。

1 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进展

可追溯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的是在发现食品安全的时候,可以沿着产销体系链按照所记载的各个体系从销售往生产方向寻找,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处理,从而解决问题[2]。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大程度上对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企业人员进行监督,从而预防食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可追溯体系可以根据信息的传递,来调整食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方向,并可以进行有问题食品的处理和召回,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所购买食品的来源和质量情况,从而解决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不公开的乱象,让生产者更具有责任心,从而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3]。

在我国,这一体系的研究年份并不算很长,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与组织机构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积极的开展食品可溯源系统的研究[4]。2004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其中就包括《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和《水果蔬菜追溯指南》等。2008年,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局,首次确定了质量安全追溯的职责部门,并于2010年,出台了对可追溯体系的基本要求的相关制度,从而对蔬菜流通体系的规划建设有了制度上的要求。

2 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现状

在整个供应链的所有环节中,蔬菜的质量安全都极其的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所以,为了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就必须要建立完整的可追溯体系,让每个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下[5]。我国对于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年份较短,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极大地推动了这一体系的发展。现阶段,我国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6]。

2.1 蔬菜供应链内食品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蔬菜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蔬菜质量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便从整个供应链的建设方面展开了蔬菜质量安全保障的研究。袁康来等人将供应链管理中的可追溯技术的种类分为两种:可追溯技术和追踪技术,并指出对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追踪已然成为影响蔬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胡定寰认为蔬菜的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要以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要对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把控,严格控制流通到市场上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韩燕从供应链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从逆向溯源的角度对蔬菜供应链的发展和改进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对物种蔬菜供应链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出了“蔬菜生产者+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销售网络”这种模式下蔬菜质量最有保障的结论。

2.2 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大量的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他们认为可追溯体系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其视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范红萍等指出食品的可追溯体系是一种信息记录体系,它既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食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还可以对加工的各个过程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而真正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在,这一体系已经被很多国家所采用。陈耀庭阐述了何谓供应链产品追溯体系和这一体系的内容以及如何建立,指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法;刘俊华等分析了国外各种可追溯体系系统,总结了其特点并作为理论依据为我国蔬菜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服务;李庆江等分析了在我国实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并且为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林建材等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各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追溯的途径分析追溯信息的采集和相关制度建设等,除此之外,他还在文中指出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源头是农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

2.3 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技术发展

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需要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作为基础,这些技术体系包括自动识别技术、数据通信和获取技术等,所有的这些技术的基础技术都是产品的标识和数据的编码。最近几年,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杨信廷等以全球统一标识体系的基础上,在互联网平台上首次建立起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付晓等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设计出了互联网蔬菜质量可追溯系统;李笑等利用条形码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蔬菜产品生产方面的控制;常志军等同样利用条形码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农产品可追溯的平台,对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卢磊等分析了现有的蔬菜生产和销售过程,总结了其问题所在,以RFID和互联网为基础,开发出了一套农产品质量追溯的物联网系统;冯天忠等基于RFID和UCC编码技术,设计了一套蔬菜质量安全供应可追溯系统,并成功的运行;冯恩东等利用条形码技术等,建立了一套蔬菜质量安全的互联网可追溯系统,将蔬菜产销过程统统进行备案,通过信息的统计,可以为消费者们提供蔬菜产品追溯的可能。韩志慧等在已有可追溯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的带密码的追溯代码,建立了一套新型的蔬菜可追溯系统框架。

2.4 我国蔬菜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历程

我国蔬菜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企业和政府在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中承担主要的责任。周应恒等分析了国外可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王风云等对我国目前可追溯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追溯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刘鹏等对发达国家的相关可溯源制度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优缺点,为我国的食品追溯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付泽天和崔春晓等从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政府部门的角度分别总结了蔬菜可追溯体系的鲜明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等[7]。

3 蔬菜供應链可追溯体系未来的发展前景

蔬菜的质量影响着千家万户百姓的生活质量,蔬菜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但是现有的蔬菜供应链体系还存在着信息不共享等诸多问题[8],因此对蔬菜质量保障完备的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因此,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必须要建立起更可靠的蔬菜可溯源制度和相关的模型,以进行定量的讨论;并且要加强蔬菜供应链中生产、加工以及销售各个环节负责人认知程度;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共同打好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的这一仗。

4 结语

目前,我国众多学者已经对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构建理论的完善、构建平台的建立以及分析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现实问题,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建议。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总结了我国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发展历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为其未来的发展完善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马鸿健,柳平增,张耘凡,等.我国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研究现状[J].农业网络信息,2014(4).

[2] 姚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西安市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3.

[3] 张晨光.基于物联网的生鲜蔬菜供应链可追溯系统设计与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4).

[4] 李燕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寿光蔬菜可追溯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 马鸿健.基于供应链的蔬菜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研究与实现[D].山东农业大学,2014.

[6] 吕晓华,张微微,寇雪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2014(12).

[7] 苗芃.基于物联网的生鲜蔬菜供应链可追溯系统设计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8).

[8] 濮永仙.基于物联网的新鲜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构建[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6).

猜你喜欢

展望食品安全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