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投资活动的影响
2018-09-10李天舒
李天舒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互联网金融对居民传统投资活动有较大影响,居民的支付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国内互联网金融普及的力度比较小,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居民 金融投资活动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b)-037-02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丰富了居民金融投资方式,金融投资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低成本;二是高效率;三是操作简单;四是产品种类多。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居民,改变着居民的投资观念。
1 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2013年,余额宝首次出现,这也预示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2014年,国家相关部门把互联网金融写进了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加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一是余额宝;二是借贷宝等。其中,余额宝属于全新的金融工具,能够为用户提供存款和投资服务,用户所获得的利息远远高于银行,用户也可以使用余额宝直接进行支付,而且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借贷宝属于一款全新的网络借贷软件,用户可以在借贷平台上得到自己需要的资金。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人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资金流动,十分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下的支付方式包括:一是移动支付;二是网上银行;三是三方支付等,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三方支付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三方支付方式也更加正规。新时期,很多人放弃了传统的支付方式,开始选择网上支付方式,节省了大量时间。
如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比较常见的包括:一是保险理财;二是银行理财。余额宝也是比较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余额宝的成功让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金融市场上开始出现更多类似于余额宝的金融理财产品,吸引更多的用户。
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中,网络借贷属于投资产品之一,在借贷平台上,出资人可以和借贷人达成交易,借贷平台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众筹融资也是一种全新的投资理财方式,众筹融资虽然兴起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可小视。目前,众筹融资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
2 居民金融投资活动分析
金融投资实际上就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居民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参与到金融活动中,并从中获取利润。虽然我国居民也具备投资的意识,但是投资的方式比较单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存款一直是居民金融投资的主要方式,居民会把手中闲置的资金存到银行,银行会按照当时的利率来给居民利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投资的方式不断增多,居民也愿意积极参与到金融投资中。如今,银行主要推出了股票与证券等投资理财产品,而且利润的空间也比较大,受到很多居民的认可。但是,相比于存款而言,股票和证券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导致部分居民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也导致部分居民依旧不敢尝试,只能远观。如今,居民希望找到利润高风险小的投资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居民提供了更多投资方式,更好的满足居民的投资需求。
通常情况下,能够开展投资活动的居民手中都有闲散资金,这就导致我国投资者出现了年龄特征。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投资者的年龄偏大,这部分投资者手中积攒了部分闲散资金,但是这部分投资者也比较稳健,不愿意冒险,喜欢风险小甚至是无风险的投资方式。银行存款和基金成为大多数中老年投资者的选择和方向。相比而言,年轻投资者的数量比较少,年轻人都刚刚进入社会不久,正处在奋斗的关键时期,闲散资金比较少,即便是部分年轻人有投资意识,投资的数额也比较少。但是,年轻投资者喜欢冒险,年轻投资者更加倾向于股票等投资方式。在互联网金融下,居民投资活动存在地域区分,在一些金融机构十分完善的地区,居民投资的欲望比较强烈,更愿意去主动接触投资产品。在一些金融环境不发达的区域,居民即便有闲散资金,但是投资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对投资的认可度不高。
3 互聯网金融对居民投资活动的影响
3.1 居民投资额度
互联网金融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居民比较常见的理财产品都是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居民传统投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市场出现多层次运作的现象,为居民提供了更多投资途径。在传统的居民投资模式下,投资产品对居民投资的额度有一定要求,也就是有最低投资限额,低于这个限额无法购买投资产品。相比而言,只有银行储蓄对资金没有额度要求,股票或者基金等都有额度限制。投资额度的限制导致很多年轻投资者望而却步。新时期,互联网金融对投资额度并没有做到明确规定,有部分投资产品是一元起投,就比如微信理财等,这就提高了居民的投资热情和积极性,很多人都愿意参与到投资活动中,没有额度限制的投资产品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年轻人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比较重,而且愿意寻求刺激,喜欢挑战自己,他们投资时是带着一种愿赌服输的心态,并通过购买投资产品来掌握一些投资技巧。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投资额度没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了大量资金,实现双赢。
3.2 居民投资途径
在传统的居民投资模式下,居民要想购买投资产品需要亲自到金融机构购买,而且需要提供相关证件等信息,程序比较繁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互联网金融下,金融投资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而且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购买投资产品,购买投资产品的方式更加便捷简单。目前,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力度,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途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对投资额度没有限制,而且居民所投资的资金可以随时取出,这也是居民比较认可的。
3.3 金融投资态度
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投资态度有很大影响。在传统投资模式下,虽然部门居民也有投资意识,但是只是少数人具备投资意识,大多数人观念比较陈旧,认为钱还是放在自己手中比较安全,导致居民参与投资度比较低,特别是在证券市场不景气时,大多数居民都处在观望的状态,不愿意尝试,這就导致居民的资金无法集中在一起,银行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很多居民的投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居民开始主动尝试购买金融产品,而且愿意尝试新的投资产品,突破限制,互联网金融给居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居民投资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非常大,居民随处可见金融投资宣传资料,这加深了居民对于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互联网金融没有投资限额,但是互联网投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居民在增强投资意识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4 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见
截至到2013年,国内支付平台的交易额已经达到5.6万亿,这个成绩并不会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终结果,互联网的发展步伐还在加快。预测到2020年,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上的交易额能够达到45亿元。如今,国内每周都会有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出现,到2020年国内将会有1000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人们在感受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存在风险性。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非法集资等非法问题的出现,损害居民的利益。如果居民在投资的过程中遇到投资安全问题,居民一定要第一时间报案,联系当地公安部门,尽力挽回自己的损失。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监管办法,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
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就是把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结合在一起,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之上展开互联网投资活动。互联网金融包括:一是金融市场体系;二是金融服务体系;三是金融组织体系;四是金融产品体系;五是金融监管体系;六是信息金融等。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并未完全取代传统金融投资模式,而是把二者结合在一起。互联网金融改革和发展一直都是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下,金融服务更加直接,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客户更多为微小企业,覆盖了全国各个地区,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国银行正在与证券企业合作,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保护居民的信息,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禁止非法投资活动的开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历程比较短,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快,但是经验不足,我国应该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能够自觉帮助居民解决投资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社会认可度,能够在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立足。
5 结语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居民的投资理念,投资模式,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利润。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对象主要是微小企业,少部分产品是针对个人,无论如何居民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投资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互联网金融没有投资额度的限制,这就导致投资参与者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节省时间,随投随取,资金的使用不会受到限制,这都是互联网金融受欢迎和认可的原因。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很多违法行为的出现,损害居民的利益,也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国家必须认识到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俊彦.互联网金融对居民金融投资活动的影响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
[2] 黄萍,彭威.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投资理财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调查问卷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7(4).
[3] 李彤,游登贵,吴江文.京津沪渝数字出版投融资政策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