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后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8-09-10杜妍

中国商论 2018年34期
关键词:模块化半导体

杜妍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所处背景、实施战略等进行分析,参照其发展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出四点启示:一是半导体产业应遵循模块化发展;二是设立“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三是提高外商准入条件;四是建立產业研发联合体。

关键词:半导体 模块化 研发联合体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2(a)-161-02

二战后,日本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历程,从最初的落后到最后的转 型,期间还创造了超越美国成为半导体产业第一的“奇迹”,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下,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国内市场对其需求是巨大的,然而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 的成长模式却仍在探索。所以,本文想通过探究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敲响警钟。

1 文献综述

二战后日本半导体产业快速崛起,不少学者对其发展历程和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研究。

早在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东京大学教授田中昭二在报刊上就发表了关于未来世界信息化技术主导权将把握在日本手里的演说。他认为,日本半导体产业日后的发展将走向精密化和复合化,精密化会带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复合化会带来超晶格技术和超导复合技术的发展。虽然其对日本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近乎准确,然而他却没有考虑到几十年后的贸易战问题、日本自身环境等问题对争夺半导体产业主导权的阻碍。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让全世界瞠目结舌,在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虽然后期有一些衰落下来,但也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其发展的研究。其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成本竞争力低、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优势等,并提出了半导体企业应进行经营和组织改革、集中生产线、加强技术研究等对策,但其建议中没有考虑利用专业化分工模式来解决最难的成本的问题。补充到日本半导体产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优势获取市场份额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进行产业模块化管理才是正确的选择。他提出了模块化管理来节约成本、用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方法。还有学者研究了日本半导体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认为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进步。

考察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学者们还探索出一些对于我国的启示。有学者指出国内应实施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投入国内市场, 技术上走引进、消化、吸收、赶超的道路,加入国际联盟、吸引国际人才。考虑到半导体产业的特性,提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其表面上看各个企业是竞争主体,实际上国家才是背后的主人。当下,我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与美国的贸易战已经打响,通过研究日本半导体的产业政策、产业方向及日美贸易摩擦对其产生的影响,总结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成败。为中国更好地发展半导体产业得出重要启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开放更有利于为半导体产业带来资金、技术和市场、关注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发展方向和警惕美国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压制。

2 二战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2.1 依赖出口到自主研发阶段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刚刚开始萌芽,政府颁布“外国投资法”,实施倾斜政策对国内技术性产业进行引导和鼓励,1953年,盛田绍夫赴美通过谈判获得晶体管专利,带回了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并利用它探索了新的领域。在日本政府实行的关税壁垒及贸易保护政策的庇护下,日本电子产品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半导体产业崛起。这一阶段,为了降低外国产品的技术优势,日本对其提高了市场准入条件,要求外企与国内企业进行合资以达到技术引进的目的,不仅如此,日本还提高关税降低外国半导体产品的成本,避免其由于价格低廉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引进赶超”的道路永远慢人一步,在美国停止了对日本技术和投资的支持后,这个道理愈发深刻。日本半导体企业大规模退出市场,市场份额也一度下跌,日本半导体产业受到了致命一击。日本政府不得不出面,作为投资方和组织者,联系日本几家龙头企业和研究所合作进行了VLSI项目,该项目大获成功,取得了1000多项专利。几年间,日本半导体产业核心零部件从对外依赖度80%变为国产化率70%,日本半导体产业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2.2 半导体产业由盛转衰阶段

1971年,因特尔公司研发的“通用型MPU”撬动了DRAM内存芯片需求的大门。VLSI项目使日本企业对DRAM有深刻的了解,为该产品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成功制造出高水准的DRAM制造设备进行了批量化生产,短时间内,日本半导体产品迅速抢占了世界市场,到1981年彻底扭转了与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并取代美国成为了DRAM第一供应国。

然而,日本DRAM的鼎盛时代并没有停留太久。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PC产业大爆发,半导体市场风向骤变,不善于风险经营的日本半导体企业整体陷入困境。从90年代初期韩国企业抢占内存芯片市场开始,随后美国芯片设计公司也一个接着一个崛起。同时,台湾的代工厂迅速壮大,使日本半导体产业像踏入了沼泽一般的困境中,越陷越深。日本经济进入了“失去的20年”,GDP增长停滞,半导体产业出口逐渐放缓,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减少,日本半导体产业整体开始明显走向衰落。

2.3 半导体产业重振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倒下,为了摆脱困境,各大半导体企业纷纷作出了战略性改革,大部分企业压缩了部分长期无盈利的半导体业务、将制造业务转向外部委托方式、强化设计和系统部门、细化自己的专攻领域。其中,各大企业改变了IDM经营模式成为了此次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特征,这打破了半导体企业坚守全部生产链的传统模式,降低了生产和经营成本。

在半导体产业重振期间,日本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填补日本因风投基金先天不足、创新乏力的劣势,出资820亿设立了产业革新机构专门投资于瑞萨电子、富士通、松下三家巨头公司联合创办的芯片设计与开发公司,并为其进行担保,使其最高融资规模可达8000亿日元。在政府的保驾护航中,日本半导体企业不仅各自进行了战略性改革,还为了国家产业的再次崛起强强联合,半导体产业走上了新一阶段的创新发展道路。

3 对我国的启示

3.1 半导体产业遵循模块化发展

模块化概念最早由IBM公司提出,这种创新、高效的生产方式也逐渐在計算机产业内普及。半导体产业的模块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垂直一体化,即将整机产品、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过程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其次是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的剥离阶段,即形成IC、设备、材料三大体系;再次是前、后工程分开,即封装和测试等后工程从产业中分离出去;最后一阶段是设计分离阶段,即生产、设计分离,这是当下半导体企业间最流行的生产方式,为了顺应潮流发展,产业间还出现了专门从事IC的设计公司——Fabless。

模块化发展能利用水平分工优势大大降低成本,更具效率和赢利性,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3.2 设立“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

半导体产业与传统工业不同,在其制造工艺、科研项目上都需要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且工艺、技术更新发展飞速,所以是一种资金密集型产业。日本、韩国在国内半导体发展初期,都在发展该产业的资金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韩国成立了“工业发展基金”和“工厂设备自动化基金”等为其提供贷款,而后政府又拨款设立了“特别投资基金”提供给尖端电子产业技术;而日本政府组织银团为其提供接近于零的低利率贷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研项目。

我国也可以实施类似方式为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资金链,提供税收优惠、设立“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专门为其提供经济支持、为半导体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信用担保来扩大企业资金渠道和规模等。

3.3 提高外商准入条件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半导体需求主要依赖进口,外资企业控制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能力。这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形成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造成关键产业的发展受到其他国家的牵制。还对我国信息产业群的建立造成严重的制约,因为半导体产业就像电子信息大厦的砖、瓦,是该产业的根基,若无法成长,那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无法得到保证。

为了我国半导体企业能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关条款来提高外商进入的条件、抑制其技术优势,如外企不得进行直接投资,需要与国内企业合资以进入市场;外商进入市场需要给我国企业转让先进的技术;外商不得在国内市场打价格战、扰乱市场等。

3.4 建立产业研发联合体

我国半导体产业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在发展初期阶段,各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较为松散,进行重复的技术开发会使关键性技术分配不到充足的资源,造成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日本政府曾组织几家龙头半导体企业和政府进行共同研发,美国也曾组织半导体企业和国防部建立“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来促进美国半导体技术的开发。

我国政府可以建立产业研发联合体,招收企业的技术部门人员以及高校的尖子生进行半导体产业的研发。设立奖励措施如科研经费、技术人员出国交流机会、表现优秀的学生可直接留用等吸引其加入联合体。这鼓励我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为未来半导体产业能拥有更多技术型人才撒下了种子。

参考文献

[1] 何声贵,陈洪转.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国际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1).

[2] 张锦,贺旭光,王超.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府行为初探[J].科研管理,1999(6).

[3] 张玉来.从震灾看全球产业链上的“日本元素”——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J].日本研究,2011(3).

[4] 白雪洁.“IT革命”与日本的产业竞争力[J].日本学刊,2001(3).

[5] 方厚政.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的启示[J].日本学刊, 2006(3).

[6] 宋德生.美日在半导体工业领域的竞争[J].世界经济,1987(1).

[7] 段晓川.日本半导体产业陷入危机[N].国际商报,2002-12-19.

[8] 尹小平,崔岩.日美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的国家干预——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视角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1).

[9] 李浩东.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得失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17).

[10] 张玉来.模式困境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战略转型[J].日本研究,2012(3).

猜你喜欢

模块化半导体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全球半导体行业1月份 销售额同比略有下滑
安森美半导体收购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安森美半导体收购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中国半导体产量将占世界2成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AP1000模块化施工在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