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

2018-09-10周富龙

中国商论 2018年33期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企业管理

周富龙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显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评价评估体系和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判断企业盈利情况以及对未来作出预测。分析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方法,进而选择合适的方式,有助于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改良,实施更加有效的市场管理,从而达到企业获利最大化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意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了现阶段企业盈利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 盈利能力 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c)-159-02

1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意义

企业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通过各种经营活动来获取利润的能力,也就是企业投资人通过获取投资收益,或者债权人获取本息的资金来源,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效果,而且,也是保证单位职工基本福利的重要来源。所以,分析企业的盈利情况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指标有企业资金的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一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那么在市场经济竞争下,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表现在现金获取、成本管控、市场开辟与营销以及风险规避等各个方面。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有赖于企业在各个环节上全程把控。客观来讲,企业是以追求所获得利润最大化为发展动力。所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分析盈利能力的大小,不仅关乎企业管理是否高效,同时也是最终落脚点,对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企业获得利润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和成本的关系,还关系着业绩的高低,有时候甚至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基本方法

在实际情况下,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某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比如通过计算基础销售业务,求得销售利润率;或者根据企业占有的资源多少,来计算资产报酬率;或者根据投资强度,来考量净资产收益率等。其中,后两项属于综合性指标之一,主要是考察企业对投资者回报能力的强弱。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所获得利润的多少与营业收入的高低、投入成本的多少,以及随之产生的费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1 通过资本经营能力进行分析

所谓分析企业的资本经营能力,也就是了解所有者对企业等经营主体投入的资本情况,进而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以资本为基础,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经营手段,来获取所需要的利润,在资本增值的条件下,企业在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在进行此项分析时,要依托于资产经营。在此基础之上,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进行资本经营。

2.2 通过资产经营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这也就是企业在运营资产的过程中所产生利润的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反映: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收现比率。

总资产报酬率,也就是通过计算售前利润与总资产之间的比值,进而合理评估企业在所拥有的资产情况下获利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回报情况,受到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两个因素共同作用。

销售收现比率,也就是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之比。一般而言,该数值与单位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的关系。

3 现阶段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存在的不足

3.1 单方面考虑企业盈利能力

企业对产品的营销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的盈利情况产生影响,尤其是对营业利润而言。只要提高产品销量,同时扩大相关增长幅度,就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创造利润。反之亦然,低迷的产品销售势必会创造较少的营业利润。而每一个分析者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分析视角,水平各有高低,参差不同。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成本如何控制,产量如何合理分配,质量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情况,所以,单一层次的考量势必造成结论的不完整、不确切。

3.2 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響

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时候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最为分析者所忽略的内容。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低和企业负债如何息息相关。当企业的借款利息率低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的时候,此种情况之下是有利的。适当的负债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状况。但是如果在接受资本的同时缺乏长远的规划与发展,盲目扩充经营而忽略因此产生的负债情况,那么短时间内虽然会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则是“饮鸩止渴”。

3.3 忽视资产运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运营,通俗而言,就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把企业价值得以提升,而企业资本的增值与否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直观而言,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越高,越代表着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资本增值速度加快,以此看来,二者是正相关的。反过来说,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对于本身资本增值的能力有限,此时,如果单纯评价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产品的销售情况,利润的多少等方面,那么结论是不明朗的。

3.4 缺乏企业盈利因素变化分析

从财务因素方面来讲,主要有国家政策,利润构成,资本结构以及资本效率,经营模式,利润以及利润质量以及企业的经营历史和对未来的遇见是否准确等诸多方面来影响。从非财务因素方面来讲,主要有企业信誉,宏观环境,企业文化,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学历构成,以及企业设想与现实情况是否吻合匹配,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程度,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4 优化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建议

4.1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措施

4.1.1 综合设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体系

获利是企业生存与经营的直接目标,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反映在盈利能力的强弱,而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体系,则是评估一个企业是否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容纳的指标可以有营业利润率(一定时期内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比)、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一定时期内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比)、资本收益率(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值)等。

4.1.2 建立合理的籌资组合

为了确保筹资组合的合理性,需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关注:首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需要合理;其次,通过确保所有者权益,来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第一,筹资组合正常化,也就是企业的短期与长期资产分别由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分别负责的方式来处理。第二,筹资组合冒险化,也就是短期资产除了负责短期资金融通之外,还确保部分长期资产的融通。第三,筹资组合保守化,也就是长期资金来负责融通短期和长期资产。

4.1.3 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通过竞争来获得业务的拓展,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成本的控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实例表明,控制成本,成为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获得更大的利润,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成为每个企业都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制度要完善。成本管理的制度是否完善关系到企业后续生产的各个环节是否可控。因此,生产资料的请领,生产过程的监督,销售产品的完备都建立在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上。其次,核算要准确。作为控制企业成本的基础,精准的核算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是确保管理高效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日常管理的参考和依据;再次,成本要监控。科学的制度以及核算的精准离不开监控机制确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案作为解决方案的参考,让企业运行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最后,考核要科学。综合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将会计中的基本原理加以运用,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以期确保权利与责任相统一,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使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优化。确保降低成本落实到位。

4.2 运用分析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措施

4.2.1 降低成本

在提升企业营业收入的同时,“开源节流”才是确保企业经久不衰的不二法门。一般而言,营业收入提高会促使净利润的上升,一边是利润的上升,一边是成本的降低,一增一减,这么下去会让企业得到更多更实惠的东西。通俗来讲,产品价格一般而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所以,降低成本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降低成本意味着节约开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利润就会越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普及,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装备的革新,新发明的不断运用,让新型设计、质量管控、员工操作越来越熟练让这条途径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

4.2.2 产量增加

产量的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产品可以占领市场,销售数量可以大幅度增长,同时又可以分摊企业的固定费用,把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下来,反过来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4.2.3 重视质量

质量是确保企业可以长时间运转下去的关键。减少残次品以及产品的返厂率,减少产品在物流运输等各种过程中可避免的损耗,从而在细微之处增加了利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以质量论价格”,质量好的产品比其他产品可以更好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参考文献

[1] 宋小保.企业盈利能力、机构投资者与股票波动风险[J].管理工程学报,2015(2).

[2] 周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J].商业经济,2013(7).

[3] 金碚,李钢.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 2007(11).

猜你喜欢

盈利能力财务分析企业管理
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实施财务预警分析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外部治理环境、公司特征与财务信息质量的实证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浦发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陕西煤业偿债能力分析报告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