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保管时代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的研究应用
2018-09-10高爱民韩劲草霍飞
高爱民 韩劲草 霍飞
[摘要]《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迈进了以电子档案为主的后保管时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关于记忆的档案化理论对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论文从档案形成者角度提出的“原始信息档案化”,从电子档案形成主体和原始信息两个源头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其本质是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标准化管理,关键是法规遵从性机制与透明化体系的契合,目标是形成真实、完整、全息的电子档案。
[关键词]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电子档案法规遵从性业务驱动型
[分类号]G271
Research on Archiving Original Im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Post-custody Era Gao Aimin1, Han Jincao2, Huo Fei2
(1. Zhengzhou Municip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15;2.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Henan provincial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16)
Abstract: Chinas construction project archives management has stepped into Post-custody Era based on electronic archives. The archival theory of memory by postmodernist philosopher Derrida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manage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fi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rchiformers,which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electronic archives from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subject and two original information sources.Its essence is the real- time colle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e key is to fit the compliance mechanism and transparent system, and the goal is to form the real electronic archives complete hologram.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Archiving Original Information; Electronic Archives; Compli? ance;BusinessDriven
2016年11月,《國家档案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档发[2016]11号)印发。《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指出,“本办法适用于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建设计划、竣工验收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和移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档案专项验收内容”。[1]
《暂行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迈入了以原生性电子档案为主的“后保管时代”。为落实《暂行办法》,本文把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的记忆档案化理论与建设项目实际相结合,针对档案形成主体(建设单位、监理机构和承包商等)提出“原始信息档案化”,与档案管理部门的“前端控制”相向而行,从源头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探索建设项目业务驱动型电子档案管理的途径。
1德里达的记忆档案化理论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弗洛伊德的“心灵档案”理论,雅克·德里达从人类记忆的高度提出了记忆外部化——档案化理论。“‘档案化也就是对事件的记录过程‘档案中记录着历史,它们是档案化过程的产物”[2]。“档案化意味着从文件形成之时就将档案目标纳入考虑范围,也就是要将保证文件完整性和证据价值以及能否有效保存的问题纳入形成文件的业务活动过程,参与规定应该记录什么和保存什么,包括相关元数据的生成、捕捉和封装以及如何支持业务活动,如何反映业务活动者的社会责任”[3]。
电子档案的发展对以纸质档案为客体的传统档案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提前介入、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观点,但问题并没有解决”[4]。“在实践工作中,档案部门的职责应该是负责电子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并从整体出发,积极关注与参与相关工作,而不可能做到针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或担负起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5]。建设项目档案的形成过程复杂,档案部门更难以做到前端控制。
档案化理论以档案形成为研究起点,涵盖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超越了一般档案理论偏重于档案管理部门的局限性,对基于建设项目管理者(档案形成者)业务驱动型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信息档案化、原始信息档案化、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
档案化是在一定技术结构环境下通过载体记录信息。所以,档案化在实践和微观层面可以称作信息档案化。“信息档案化是指档案部门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按照档案部门对信息进行有序整合、加工整理、分类检索、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对各类信息进行有序化、规范化处理,将系统、全面、有序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利用者”[6]。显然,这一论述指的是档案部门的信息档案化,对形成阶段档案形成者的信息档案化则付诸阙如。
电子档案形成阶段信息档案化的核心是信息的采集,档案形成者采集的信息是第一手信息,所以适合称作“原始信息档案化”。形成阶段的原始信息档案化,是指在标准化、信息化、透明化环境的业务活动中,同时作为业务活动者的档案形成者,按照超前设定的流程、格式、方法等,实时采集上传电子信息,形成原始电子记录并赋予其档案属性的过程。
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需要把记忆档案化理论与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业务驱动型档案管理为理念,注重档案形成主体和原始信息采集双源头治理,做到法规遵从性机制与透明化体系内外契合,实现信息采集、文件生成和鉴定归档实时无缝衔接。原始信息档案化的本质是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标准化管理,基础是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融合,关键是法规遵从性机制与透明化体系的契合,目标是形成真实、完整、全息的电子档案,目的是促进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的研究应用
3.1原始信息档案化的主要有利条件
(1)建设项目档案“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
“各种各样档案的具体形成过程尽管不同且很复杂,但从其制作动机角度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其制作者具有明确的档案意识,……二是在其被制作时并不是档案。”[7]建设项目档案的内容、格式和管理流程等,是根据法规、规章和标准等提前设定的,监理、承包商等人员具有明确的档案意识。所以,建设项目档案属于“在其被制作时就是档案”的类型。
(2)建设项目标准化程度高
从标准化、信息化到电子档案管理,伴随着以标准为载体的科技发展进程。随着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已经渗透到建设项目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这有利于从基层操作人员(档案形成者)开始的原始信息档案化。
3.2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的实践应用
原始信息档案化与笔者参与编制的《公路工程工序质量节点实时监控规程》(DB41/T1164—2015)相结合,前置信息采集和档案管理的技术结构和流程,建立源头治理、内外契合、实时并行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以施工阶段工序质量节点为信息源,人工采集与自动采集信息相结合,实时采集上传以质量信息为核心的原始信息生成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实时归档形成规范的电子档案,实现信息管理与现场业务管理融合的在线智能控制。质量节点法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在国道327封丘县城至原阳段改建工程、新增S324郸城县城南至淮阳瓦关集改建工程等项目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1)构建多维全息的信息采集应用体系
“档案化行为当然不仅仅是‘对事件的记录,更应该包括对‘事件发生过程及背景的关注、记录和阐释”[8],对过程信息的采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和抓手。以业务过程的发生次序为轴线制定分项工程工序质量节点;在每一个节点上,以质量信息为核心同步采集进度、安全、位置等信息,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交互融合,形成多媒体的全息剖面;建立时空节点与信息剖面对应链接的多维全息的信息采集应用结构。
(2)省级平台、三级联建、四位一体
建设项目具有分散性、一次性的特点,管理信息化适合集约化的集成管理。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提供项目管理平台,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和建设项目直接登录应用,形成了省、市、项目三级联建和建设、设计、监理、承包商等四位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建设项目进行立体化的实时在线管理。
(3)信息采集的技术要点
第一,采集信息、生成记录、鉴定归档之间无缝衔接。第二,综合运用文字、图像、视频、声频等形式,形成多媒体原始记录。第三,利用导航卫星和物联网等,人工采集与自动采集信息交互印证,减少人工采集信息的机会。第四,实现档案保管主体与形成主体的相对分离。第五,信息采集过程中,事件、人物、时间、地点、内容、流程等六对照,保证原始记录的真实性。
(4)智能歸档、数据挖掘
超前设计定义图表、图像等格式和档案号序体系并前置于管理信息系统,原始信息采集捕获时自动生成原始记录,归档后形成信息实时高效、数据真实完整、逻辑脉络清晰的原始记录数据库;充分挖掘数据库的多维价值,使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建设项目的管理中心、决策中心和智慧中心。
4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的意义
4.1强化档案形成者的法规遵从性
“法规遵从性是指社会主体在履行职责和业务活动中,遵守政府和行业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同时又能证明自己确实达到了相关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依法依规管理,把法规遵从作为首要的指导思想和最高理念。”[9]基于建设项目管理者的原始信息档案化,强调档案形成者的主体责任,电子档案管理融入于业务管理,集成制度和技术优势调动建设项目管理者的法规遵从性。
4.2信息采集透明化,保证档案的真实性
建设项目原始记录的形成主体、业务活动主体和利益主体具有三合一的特点,由于利益驱动,原始记录有意作伪、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难以避免。建设项目原始信息档案化,从三级联建、四位一体等方面建立反制造假的透明化环境,节点式对原始信息实时采集上传生成原始记录,有利于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4.3为建设项目标准化和信息化奠定基础
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都生存在科学完整的标准体系中。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活动中,会遇到许多明确和潜在的问题。原始信息档案化从源头把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为真实规范的原始记录,为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奠定精准高效的信息基础。
5结语
《暂行办法》的施行,需要理论、制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基于档案形成者的原始信息档案化,要把记忆档案化理论与建设项目实践相结合,注重从档案形成的源头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形成业务驱动型的电子档案管理,强化建设项目管理者的法规遵从性。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公路建设项目业务与档案流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编号为2017-X-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发[2016]11号)[Z].2016.11.21.
[2]郭建平.电子文件档案化的实质[J].档案学通讯,2008(02).
[3][8]何嘉荪,马小敏.后保管时代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之四[J].档案学研究, 2016(03).
[4]刘东斌.论档案形成在前[J].档案管理,2007(2):17-21.
[5]陈永生,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问题与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5(2):28-37.
[6]张汉群等.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08
[7]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9]冯惠玲,刘越男.电子文件管理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