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场在虚拟社会中的演变及意义
2018-09-10龚婷
龚婷
摘 要:审美活动是人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形态,而审美场是人的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舞台,也是人的审美活动赖以进行且展现其作用的社会文化场域。社会性的审美场与社会的存在形式是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审美场也必然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代科技革命导致了网络化的虚拟社会的形成,实现了社会存在形式的创新。在虚拟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存在形式中,审美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而深刻的演变,并对人的审美活动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场;审美活动;现实社会;虚拟社会;演变;意义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3-0082-06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3.013
审美活动是人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形态,也是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人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场”中进行,离不开一定的活动场,审美活动也不例外。可以说,审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审美场中展开的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审美场的活动,审美场是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舞台。审美场作为社会性活动的场域,必然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变化有大有小而已。当代科技革命导致了网络化的虚拟社会的形成,实现了社会存在形式的创新。在虚拟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存在形式中,审美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而深刻的演变,并对人的审美活动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问题在学界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为此,认真研究审美场在虚拟社会中的演变以及对审美活动变革的意義,应该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现实社会中的审美场及基本特征
要研究审美场在虚拟社会中的演变及其对审美活动变革的意义,必须首先分析现实社会中的审美场及其基本特征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两种社会存在形式中的审美场的比较,充分认识审美场在虚拟社会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演变以及这一演变对审美活动的变革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中,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即“场”形态,如电磁场、引力场等等。后来,“场”或“场域”概念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美学在使用它,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也在使用它,成为多门学科的重要概念。从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看,谈到“场域”就不能不提及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正是他于1975年在《科学场域的特殊性》一文中提出了“场域”概念。其后,他又在与华康德合著的《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中对场域进行了阐述,认为:“从分析的角度看,一个场域可以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1]122在布尔迪厄看来,场域是体现社会行动者要素的关系位置的社会网络,场域有其自身的结构形式和运行逻辑,并且“各种场域都是关系的系统,而这些关系系统又独立于这些关系所确定的人群”[1]133。场域既与社会行动者等要素的关系相关,又是相对独立的。布尔迪厄把场域作为自己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形成了自己颇有特色的场域理论,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较大影响,审美场域、社会场域、哲学场域、政治场域、经济场域、文学场域等多学科的场域概念开始出现。
美学界也逐渐关注审美之“场”,逐渐深化了对审美场的认识。已有学者强调:“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场中完成的。没有人可以抽象悬空地、孤立地审美。没有一个人的审美活动不受到他所处的特定的‘场的影响和制约。个人的审美有个人性格的因素起作用,但他无论如何也逃不出特定时空的审美场加给他的审美标准。因此,认识美,先认识审美场是很必要的。”[2]316这种见解颇有代表性,阐述了认识审美场对审美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审美场呢?有学者认为:“事实上人的审美是受到制约的。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审美追求,与所处的社会文化时空中的生活氛围息息相关,我们把这种社会文化时空中制约社会审美变化的氛围称做审美场。”[2]317即审美场是在社会文化时空中形成的生活氛围,它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审美追求及审美变化。这样的定义对我们认识审美场确实颇有价值。
笔者认为,审美场是人在从事审美活动时必须依存且展现其作用的社会文化场域,主要由审美的空间、审美的时间和审美的环境所构成,也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场域。如此界定表明:第一,审美场作为人的审美活动必须依存且展现其作用的场域,与人的审美活动密不可分,具有“属人”性和“为人”性;第二,审美场是蕴含社会文化的社会场域,具有社会性;第三,审美场包含人审美时位于的空间、持续的时间和所处的环境,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第四,审美场是变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可以说,在人类产生、现实社会构成、现实审美活动形成后的漫长岁月里,审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审美场中进行的,离不开一定的审美场,因为审美场在审美活动中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第一,它是审美主体存在并从事审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场域。审美主体是现实的人,也只有现实的人才能从事现实的审美活动,成为审美主体,因为在世界万物中,只有人才是有意识、有情感、有精神追求的能动存在物,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促使情感交融、实现精神追求的审美活动,成为审美的行为者、主导者,即成为审美的主体。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不仅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和环境中存在的人,也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和环境中从事审美活动的人,因为人在进行特定的审美活动时,必须位于特定的空间、持续特定的时间、处于特定的环境,才能从事现实的审美活动,感受美、鉴赏美,获得美的享受、美的认知。所以,审美场必然成为审美主体存在并从事审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场域。
第二,它是审美客体呈现其审美价值并成为审美对象的必不可少的场域。审美客体是审美主体作用的对象或审美的对象,这样的对象总是现实存在着的事物,也是对人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只有具有这种存在状态和价值属性的事物才能进入人们的审美视域,成为审美的客体。而只有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中存在的事物,其美的特质、美的价值才能呈现出来,才能成为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所鉴赏、所指向的对象,才能与审美主体形成情感交融的关系。所以,审美场也必然成为审美客体呈现其审美价值并成为审美对象的必不可少的场域。
第三,它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建立对象性关系并构成现实审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场域。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活动是表示对象性关系的范畴,即审美活动体现的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已构建起了对象性的关系,没有这种对象性的关系,就形不成现实的审美活动。当然,这种对象性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即审美主体已实施了审美行为,发挥了审美作用,而审美客体已接受了审美主体的审美行为,并表现出了自己特定的美的吸引作用,从而构建起主客体之间情感交融的精神关系。审美主体与客体这种动态的对象性关系的建立也同样需要位于特定的空间、持续特定的时间、处于特定的环境,离开了这些要素,就不可能建立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也不会有现实的审美活动的发生。所以,审美场必然成为审美主体与客体建立对象性关系并构成现实审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场域。
在物理性的现实社会中,审美场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其特征主要是:
其一,空间位置的具体性。在现实社会中,空间位置是物理性的、具体的。从与审美活动的联系上看,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的,其存在的地方是具体的、有现实方位的,地方的大小是具体的、可计量的;作为审美客体的事物也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的,其存在的地方也是具体的、可感知的;作为体现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审美活动同样是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其活动的场所是具体的,构建审美关系的地点是具体的。可见,现实社会审美场的空间位置是具有具体性的。
其二,时间流逝的确定性。在现实社会中,时间流逝也是物理性的、確定的。从与审美活动的联系上看,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时间中的,其存在的过程是确定的、有具体时间流向的,时间持续的长短是确定的、可计量的;作为审美客体的事物也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时间中的,存在的过程也是确定的、可感知的;作为体现审美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审美活动同样是在特定的时间中进行的,其活动持续的时间、活动过程的长短也是确定的。可见,现实社会审美场的时间流逝是具有确定性的。
其三,环境存在的现实性。在现实社会中,环境存在同样是物理性的、现实的。从与审美活动的联系上看,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的,其存在的环境即生活条件和文化氛围都是现实的,或有现实的状态,或体现为现实的关系,这些状态和关系也是实在的、可感知的;作为审美客体的事物也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的,其存在的环境即自然性条件和社会性条件也是实存的、可感知的;作为体现审美主客体对象性关系的审美活动同样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环境的好坏状况、优劣状况也是现实的。可见,现实社会审美场的环境存在是具有现实性的。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中的审美场与现实社会的存在形式或存在形态是相适应的,只有这样,现实的人才能在现实的审美场中从事现实的审美活动。而社会存在形式或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审美场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二者的适应是动态的适应,是变化发展过程中的适应。
二、虚拟社会的形成与审美场的重大演变
人类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其密切相关的审美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而迄今最为重大、最为深刻的演变,就发生在网络时代的虚拟社会这一人类社会新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之中。通过演变,审美场呈现了新的特征,并对审美活动的变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了网络世界的形成,网络世界的形成促使社会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虚拟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存在形式、存在形态,从而使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人的活动场域从物理性的现实社会拓展到了网络化的虚拟社会。
应该看到,虚拟社会决不是突如其来、凭空产生的社会,而是与现实社会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它是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有别于现实社会;较之现实社会,它既有历史延续性,又有时代创新性。
一方面,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延续。虚拟社会虽然是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或存在形态,但它仍属人类的社会,仍是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或存在形态,具有人类社会的共同点。如人、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生活等仍然是虚拟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虚拟社会仍然是人、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生活等要素的构成形式或组织结构,离开了人、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生活等基本要素和这些要素的构成形式或组织结构,就不可能形成人类社会,也谈不上虚拟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或存在形态的出现了。在虚拟社会中,人、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生活等会凸显新的特征,会呈现新的存在状态和结构状态,但人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主体和主导者是不变的,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生活的属人性、为人性和社会性是不变的。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虚拟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特殊形式或形态,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延续,否认了这一点,就否认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也否认了现实社会对于虚拟社会的渊源性。
另一方面,虚拟社会又是现实社会的时代创新。虚拟社会毕竟产生于当代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形成于计算机科技、网络科技、信息科技、虚拟现实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是高科技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存在形式或存在形态,又有区别于原有社会的不同点。如在网络化的虚拟社会中存在的人,一定是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紧密联系的人,是人机结合的人,是虚实交融的人;人的活动是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而展开的虚拟性活动,人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也都具有了虚拟化的特征。一切社会要素、社会存在、社会关系,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都能转化为以“0”和“1”为格式的抽象数字或符号,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所接收、存储和处理,并可依靠软件程序,根据特定的指令来自动地完成这一过程。虚拟化、数字化、符号化、抽象化等是虚拟社会的显著特征,也是虚拟社会有别于现实社会的新的特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虚拟社会是人类社会存在形式、存在形态的当代创新,否认了这一点,就否认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变革性,也否认了虚拟社会对于现实社会的创新性。
社会存在形式、存在形态的创新必然导致包括审美在内的人类活动场域的创新,导致审美场发生了重大的演变,其演变主要表现为:
其一,存在空间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自虚拟社会出现后,审美活动的存在空间发生了重大的演变,既有了具体性,又有了抽象性,表现出了具体与抽象的有机统一。因为随着虚拟社会的兴起,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活动的空间已从物理性的现实世界拓展到了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作为体现人类精神追求的审美活动也能够在这两类世界的空间中进行,而现实世界的空间是具体的,虚拟世界的空间则是抽象的。从与审美活动的关系上看,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既能以具体形态的方式存在于有具体方位、具体地点的具体空间中,又能以抽象的符号、代码的方式存在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抽象空间里,没有物理性的方位和地点;作为审美客体的对象物也既能以具体状态的方式存在于有具体方位、具体地点的具体空间中,又能以抽象数字和符号的方式存在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抽象空间里;审美活动既能以具体感性的方式在有具体方位、具体地点的具体空间中展开,又能以鼠标点击的方式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抽象空间里进行。总之,在虚拟社会这一人类社会新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出现以后,审美空间呈现了双重性质,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其二,存在时间既是确定的又是变幻的。自虚拟社会出现后,审美活动的存在时间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变幻性,表现出了确定与变幻的有机统一。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二元世界里,人类审美活动所赖以存在的时间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时间的流逝已不是只有一个维度,即已不只是沿着过去、现在、将来一个方向向前流逝,而是既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向前流逝,又可以逆转时间,还可以超越时间,使时间流逝出现多个方向。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和作为审美客体的对象物,能够以现实社会存在物的方式存在于特定的过程中,这一过程是时间流逝的过程,也是沿着过去、现在、将来一个方向向前流逝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时间是确定的、可以计量长短的;同样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和作为审美客体的对象物,也能够以虚拟社会存在物的方式存在于虚拟性的过程中,这一过程虽然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但凭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设定的程序,存在的时间可以从现在倒回到过去,也可以超越现在直达将来,改变现实时间的一维性,使时间向两端延伸,实现时间的瞬间变幻;作为体现审美主体与客体对象性关系的审美活动,也同样可以在这种既确定又变幻的时间中进行。总之,在虚拟社会这一人类社会新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出现以后,审美时间也呈现出了多维性,既是确定的又是变幻的。
其三,存在环境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自虚拟社会出现后,审美活动的存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虚拟性,表现出了现实与虚拟的有机统一。在现实社会中,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活动存在的环境是现实的,无论是自然性的条件还是社会性的条件,都是现实性的条件,只有这样,审美主体、审美客体才能在其中现实地构建对象性关系,审美活动才能在其中现实地展开。而在虚拟社会里,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活动所处的环境可以是虚拟的,特别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审美要素和审美活动所处的虚拟环境更加逼真、生动。虚拟现实技术也被称之为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作为一项当代尖端技术,它是汇聚了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而形成的最新成果,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而构建的高技术模拟系统。凭借这一技术,可以构建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在内的综合可感知的虚拟环境,使人能产生一种沉浸于该环境的感觉,形成活生生的“虚拟现实”,使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事物之美、鉴赏事物之美。这种虚实交融的审美环境,也只能产生于虚拟社会兴起、虚实二元世界形成之后。从这一意义上说,审美环境的重大演变是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总之,在虚拟社会这一人类社会新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出现以后,审美环境也呈现出了显著的变动性,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
这些演变也充分表明,虚拟社会的审美场与现实社会的审美场之间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既有历史延续性,更有时代创新性。这种创新,是当代科技革命强大力量和重要作用的有力证明,也是社会进步、人的发展、人的活动变革的具体体现。
三、审美场的演变对审美活动变革的意义
审美场是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场域,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挥作用的舞台,审美场既制约着审美活动,又支撑着审美活动,对审美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审美场的变化必然引起审美活动的变化,审美活动的变化也必然反映了审美场的变化,从这一视角看,审美场的变化与审美活动的变化具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审美场的变化对审美活动的变化具有其特定的重要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虚拟社会条件下审美场的重大演变对审美活动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审美场的演变对审美活动变革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拓展了审美活动的领域。审美活动领域的大小、宽窄状况也反映了审美活动的发展状况,一般说来,审美活动的领域越大、越宽,表明审美活动的发展程度越高,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从审美活动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看,活动领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宽。但在现实社会中,活动领域的扩大、增宽都是物理性的,是现实地域、区域的扩大、增宽;而随着虚拟社会的产生,审美活动的领域已从现实世界拓展到了虚拟世界,审美领域发生的不仅是地域、区域面积的演变,更是性质的演变,出现了过去为不可能的审美领域,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新型审美领域。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不仅可以基于现实世界展开审美活动,而且可以依靠计算机科技、网络科技、信息科技、虚拟現实科技等在自己创建的虚拟世界从事审美活动。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从事审美活动会呈现新的功能,因为“网络审美文化活动不是在人类现实生活的空间进行,而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进行,它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充分实现主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审美创造开拓出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艺术天地。”[3]确实,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里,凭借高科技,人们可以更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审美的想象力、创造力,创造性地构建起虚拟化的审美场景,使虚拟性的审美领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也使审美活动更加多样化、更加新颖化。
第二,丰富了审美活动的指向。审美指向是人们审美追求的直接体现,也是审美选择的目标。可以说,审美指向的状况反映了审美活动的状况,审美指向的对象越多,表明人们审美活动的能力越强,反之亦然。在现实社会的审美场中,人们的审美指向也是现实性的,即指向现实存在着的对象物,只有这种性质的对象物,才有现实的审美价值,才能为人们所感受、所欣赏、所赞美,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人们是不会选择其作为审美对象的,也不会进入审美指向的范围。而虚拟社会兴起以后,虚拟化的审美场得以形成,人们的审美指向也从现实的审美场拓展到虚拟的审美场,审美指向的对象既可以是现实的存在物,也可以是虚拟的存在物,指向面实现了创新。在虚拟化的条件下,人们在审美时,不仅可以指向现实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事物,而且可以指向现实生活中不现实存在的事物,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人们可以指向过去曾经存在而现在已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指向现在尚未出现而只有到了将来才会出现的事物,甚至还可以指向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出来的事物,审美指向趋于无限,也使审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趋于无限。
第三,创新了审美活动的方式。审美活动的方式就是人们如何审美的方法和形式,它也是审美活动怎样实现审美目标的手段。一般说来,审美方式的科学程度、先进程度直接体现了审美活动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反之亦然,二者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在现实社会的审美场域中,人们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感官并通过现实感性的方式去感受、鉴赏事物之美,形成现实的情感交融之审美认识。而随着社会存在形式的创新,随着审美场域的演变,随着虚拟化的审美世界的出现,人们的审美方式也发生了巨变。在虚实并存的二元世界里,人们既可以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直接地、现实感性地接触现实具体的事物,感受、鉴赏事物之美,获得美的认识、美的享受,也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特定的程序,在虚拟性的网络世界中去审视表现为抽象数字或符号的事物,在其转化为“虚拟现实”的状态下感受、鉴赏其美,形成具有虚拟特性的情感交融之美感。这样的审美方式,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审美方式,是科学性、先进性凸显的审美方式,也是与时俱进的审美方式;这样的审美方式,是审美活动发展水平、发展程度的体现,也是审美活动变革的重要标志。
第四,提高了审美活动的效率。从本质上讲,审美活动的效率是作为投入或过程的人的审美活动与其活动目标的比值,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关系,它反映了人的审美活动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什么样的目标,或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人耗费了多少审美活动。人们对审美活动效率的追求,实质上是对审美活动目标的追求,是对审美活动价值的追求。一般说来,人们审美活动的效率越高,表明审美活动的水平越高、作用力越强,反之,审美活动的水平越高、作用力越强,也表明人的审美活动的效率越高,二者也是正相关的关系。虚拟社会形成后,人们的审美活动也从物理性的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化的虚拟世界,借助网络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的事物,包括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虚拟存在的事物以及基于人们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事物,转化为以“0”和“1”形式存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予以接收和加工处理,即时再现为“虚拟现实”的形态,供网络所及的人们感受、鉴赏其美,节省了审美时间,压缩了审美空间,减少了审美投入,提高了审美效率。虚拟社会条件下审美效率的提高,也是审美活动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五,推进了审美活动的共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也是人的本性,传播审美文化、共享审美感受应该是人们从事审美活动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审美文化是审美活动的精神产物,审美感受是审美活动的观念认知,它们都是审美活动的成果。一般说来,审美成果传播面的大小、审美成果共享人数的多少以及共享速度的快慢等,也反映了审美活动的发展状况,传播区域越大、共享人数越多、共享速度越快,表明审美活动的发展状况越好、手段越先进,二者同样是正相关的关系。在物理性的现实社会中,审美的成果也可共享,但只能通过物理的方式在一定的区域和人群中共享,并且共享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如对美的景色的共享,要么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向他人转达,要么通过照片、图画等向他人展现。通过这种方式转达、展现的审美成果往往是平面的、静态的,同时还要受到物理时空的限制,致使短期内能够共享的区域和人群是狭窄的和有限的。而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里,审美的成果可以转换为抽象的数字或符号,通过一定的设计程序和操作程序,这种数字化、符号化的存在又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呈现在网络空间中,还能突破物理时空的限制,以电和磁的方式即时存储和快速传播,只要是网络在线的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予以复制和共享。虚拟社会中这种审美成果的广泛共享性,是现实社会难以想象、难以比拟的,它也反映了审美活动在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审美场在虚拟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存在形式、存在形态中确实发生了重大演变,其演变对审美活动的变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们必须看到,虚拟社会还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继续发展,审美场在虚拟社会中的演变还在持续进行,其演變对审美活动变革的价值还在逐步显现,为此,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 布尔迪厄,华康德.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 封孝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3] 余虹.审美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7.
(责任编辑:杨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