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跨文化视角下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2018-09-10向丹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化差异国际贸易

向丹

【摘 要】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如果对文化差异不了解,就会产生交际障碍,甚至会产生误解和隔阂。在国际贸易中消除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顺应各国的不同文化特征,培养能够融通文化的跨文化管理人才,有利于加强国际贸易中交往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国际贸易中正视并把握好这些差异,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化冲突;国际贸易;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688(2018)04-0067-02

0 引言

文化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由社会习得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指受社会成员决定和制约的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还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教育等[1]。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去了解交往对方所处文化的差异,只顾及本民族文化习惯,就容易出现摩擦,甚至出现障碍、误解和隔阂。

人们的消费需求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电子贸易,文化因素的加入刻不容缓。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中,结合本国文化,融通各民族差异文化,在此基础上有望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客户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存在各种习俗差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商谈、接待、邮件往来等,都需要和外国客户接触交流,沟通交流中不同背景和文化必然存在。处理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尊重各国的贸易礼仪规范是商务活动的关键。

1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 风俗习惯的文化差异

1.1.1 语言交际中的差异

在我国,人们初次见面会询问对方的个人情况,以表示关心和友好,通常会问到对方的年龄、家庭和工作情况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为了增进相互了解,交往探底增进彼此信任,通过私人问题的了解有的甚至成为亲密朋友。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人比较习惯打“感情牌”,在彼此熟悉和信任的条件下更容易达成合作。综合各方面因素,中国人可能更偏重情感因素,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会更多考虑熟悉或者合作过的人。西方人则不同,他们一般不会谈及个人情况,认为涉及了个人隐私。即使提及到,对方也不会如实相告。他们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考虑合作对象的公司理念、产品质量、可行性等因素,而不会把个人情感放在首位。所以,在交往中会保留个人空间,更不会谈及个人隐私。当然中国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隐私观念,只是中国人对隐私的顾忌点和西方有所不同。中国人讲究互相关心,并给予对方关怀和帮助。与此相反,西方人特别注重保留个人空间,尊重个人隐私,对不是很亲密的人不会过多说到个人情况,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过于“关怀”。

在社交中,恭维语是英汉共有的言语行为,被称为“口头礼物”“社交场合润滑剂”。说到恭维语,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贬义用法,实则不然。恭维语在中国有双重含义,不仅具有缓解矛盾、维系人际关系等作用,还有谄媚、利用他人的作用。谄媚含义的用法比如为取悦上级,会说恭维上司的话语。但是在东西方文化中恰当地运用恭维语都有拉近关系、增进感情的作用。

1.1.2 时间观念的差异

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认可“环形时间观”,时间周而复始,昼夜更替,季节交替,因此喜欢向后看,立足于历史。西方人认可“线性时间观”,认为时间有始有终,去而不返,喜欢着眼于未来[5]。简而言之,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比较随性,例如在和别人约定见面或办事时,不会做长远计划安排,总是临时约定时间,一般人都没有行程计划表。即使约定了时间也不一定严格遵守,临时“变卦”、迟到赴约的人并不罕见。时间上的随意性,会让时间观念比较强的西方人难以接受,因为他们通常会规划时间,把工作、生活中要处理的事情安排好,严格按照时间行程表办事。他们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也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了解客户的文化背景十分重要。提前了解客户所在国家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做出合理的安排,在商务活动中非常重要。在中国,礼节比时间更重要,在国际化的商业战场上,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和效率观是一项必修课。

1.2 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思维方式上,西方倾向于线性序列的演绎推理,而中国的思维方式主要运用形象思维,重视直觉[6]。众所周知,东方人习惯强调整体,他们更愿意把事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结构思考问题。西方人则与此相反,他们更善于逻辑思维,强调个性,习惯把事物看成一个个彼此有联系的独立个体。在处理问题时,东方人善于总体把握,从大局出发;西方人则关注细节更多,更善于集中注意力,更有分析性。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学会认同各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并存,学会融会贯通,不能一意孤行,只有在理解别人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才能虚心接纳,共同协商,达成协作。

1.3 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潜移默化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商务贸易中则表现为强调团队精神,征求他人的意见,而不是个人观点为首。先建立朋友关系,再建立业务关系,这被视为建立长期贸易往来的基础性重要因素。相反,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价值观,在社交场合中他们敢于为自己说话,这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在商贸往来中他们更注重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强调与同伴合作来达到目标。因此,对合作伙伴个人问题的关怀更是缺乏。中国人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在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不分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并认为这才是值得被推崇和赞扬的,是正确的,理应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而西方人非常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崇尚个人主义,个人价值至上,以个人为本。

掌握不同的价值观并有效利用这种差异,在国际贸易谈判时,可以根据文化的不同,尊重并利用西方人的谈判方式,单刀直入,在遇到分歧又关系到原则问题时,应该毫不留情地拒绝。在与客户的商务交往中,做到既热情周到又要把握分寸,不卑不亢。过分的客套和关心反而会让对方不舒服,产生负面影响。

2 如何应对文化差异

首先,要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决定文化的差异和特色,且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可以通过交流相互融通。在对外贸易中不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一些贸易阻碍。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必须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做到与当地文化融合,通过开发容易被当地接受和认可的产品,达到企业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提升,既要开发适合销售国文化的产品,又要合适地估量消费水平,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此外,掌握当地习惯的销售渠道,以购买对象最熟悉的方式进行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是當务之急。主要对国际商务从业人士提供文化理解、文化实地调查和文化交流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含不同国家的人文与社会发展状况,还要包含当地风俗特性、消费习俗、商业贸易中的职场礼仪等,再结合本国文化去做比较,加深对各国差异文化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战演习,并应用在商务贸易中,通过适应及应用,不断融合他国文化,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 结语

在国际经贸中,文化差异备受关注。这也是因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精神上的需求,这与文化密切相关。了解并正确利用文化差异使交际者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思维方式理解对方的话语,从而避免产生误解、曲解,使交易顺利进行。

在现代化的商务贸易中,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电子贸易,文化因素的加入刻不容缓,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中,结合本国文化,融通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有望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留梅,秦小艳.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170-172.

[2]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郑重.跨文化视角下汉英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4]赵婧,杨柳.论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3(4):79-80.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肖颖娜.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索[J].职业时空,2010,6(4):157-158.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文化差异国际贸易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