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香港外来入侵植物

2018-09-10蒋奥林朱双双陈雨晴郭晓明王瑞江

广西植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香港

蒋奥林 朱双双 陈雨晴 郭晓明 王瑞江

摘要: 该文于2015—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整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结果表明:(1)中国香港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隸属于36科77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植物的种类最多,有17种。(2)来源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入侵植物总数的77.2%。(3)外来种类中草本植物占了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80.2%。(4)恶意入侵与严重入侵植物共42种,占总种数的41.6%。同时,通过与邻近的珠海、深圳、澳门、广州四个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提出了珠三角区域共防共治外来植物入侵、保障环境生态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中国香港, 种类组成, 起源地, 生活型, 入侵途径, 危害等级

中图分类号: Q94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18)03028910

广西植物38卷3期蒋奥林等: 中国香港外来入侵植物收稿日期: 2017-10-2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20400);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10010129);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KFJ3WNo1)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FY120400);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angzhou (201510010129); the STS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FJ3WNo1)]。

作者简介: 蒋奥林(1992-),女,湖南祁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和外来入侵植物研究,(Email) 1530279559@qq.com。

*通信作者: 王瑞江,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Email) wangrj@scbg.ac.cn。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Hong Kong, China

JIANG Aolin1,2, ZHU Shuangshuang1,2, CHEN Yuqing1,2,

GUO Xiaoming1,2, WANG Ruijiang1*

( 1.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Botanical Garden,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

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rigin, life form, invasive pathway and hazard ranking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AIPs) in Hong Kong, China, by literature consultant and field collection from 2015 to 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01 species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Hong Kong, China, belonging to 36 families and 77 genera, among which the largest family is Asteraceae with a number of seventeen specie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AIPs originated from America taking up 77.2% of the total number. Most majority of AIPs were herbal species, accounting for 80.2% of total AIPs. There were 42 species of malicious invasion and serious invasion, accounting for 41.6% of the total species. In additi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invasive plants in Hong Kong and four neighboring regions (Zhuhai, Shenzhen, Macau and Guangzhou), China, was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refore, we propose to prevent the AIPs and safeguard the biosafety in the Pearl Delta area.

Key words: alien invasive plants, Hong Kong of China, species composition, origin, life form, invasive pathway, hazard level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AIPs)是指从其原生地,借助人为或自然力进入新栖息地,并在新栖息地失去控制而爆发性扩散,造成农林牧业减产,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等危害现象的外来植物(李葉等, 2010)。外来入侵植物的传入途径主要有人为有意引进、无意引入和自然扩散三种。人为有意引进的物种主要包括一些对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具有经济价值的饲料植物、药用植物及花卉和对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作用的绿化品种。无意引入的物种主要是通过海陆空交通工具由旅客无意带入或混入进口贸易货品当中传入国内。自然扩散主要是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外来入侵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可能借助风力、水流,或通过某些动物(鸟类、牛羊等)进行传播扩散(徐海根等, 2004)。日趋便捷的国际间交通以及日益频繁的各国经贸往来大大增加了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几率,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农业等活动影响对自然破坏加重,导致外来植物更易入侵当地自然生境和生态系统 (王发国等, 2004)。外来入侵植物因其种类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繁殖迅速,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因此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香港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与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加上人口密集且旅游业高度发达,这些都是导致外来植物通过人为因素有意无意引入香港的主要原因。再者,由于香港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次生林或人工林(邢福武等, 1999),对外界环境干扰抵抗力较弱,这也是外来有害物种容易入侵本土植被并广泛扩散的重要因素。所以,对香港外来植物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其组成特征、危害程度、原产地和入侵途径,并依此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在对外来植物物种数据调查方面,Ng & Corlett (2002)曾记载了238种香港已经归化或怀疑为外来的植物,但该名录中的一些种类尚未形成入侵现象。前人(Xie et al, 2001; Ng & Corlett, 2002; 严岳鸿等, 2005; Leung et al, 2009)的研究对香港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危害状况尚未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于2015—2016年大范围调查了香港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并详细总结它们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为后续研究香港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对全面研究和系统监测以及科学普及与管理外来入侵植物奠定了基础。

1自然地理概况

香港位于我国南部沿岸,北接广东省、西邻珠江口及澳门、南向我国南海,由香港岛、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包括262个离岛)组成,介于113°49′—114°31′ E,22°08′—22°35′ N之间。香港总面积为1 106.42 km2,地形主要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四种(香港地政总署测绘处,2018)。香港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全境受亚热带季风的控制和影响,年均气温为22.8 ℃,年均降水量为1 874.5 mm(香港天文台,2017)。

香港的原生植被为热带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樟科(Laur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等乔木组成。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仅零星地散布,目前幸存的次生林多分布于陡峭的山谷及山顶地带,是经过近60 a的恢复而发展起来的(邢福武等, 1999)。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依据香港植物志(Xia et al, 2007, 2008)、前人发表的相关文献(王芳等, 2009; 邵志芳等, 2006; 严岳鸿等, 2005,2004; 王发国等, 2004; 黄辉宁等, 2005; 王忠等, 2008; 蒋奥林等, 2017)和《中国入侵植物名录》(马金双, 2013)对国内外有关香港及其周边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或入侵现象进行了收集整理,并结合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名录,以及收集的资料和查阅的库存标本及野外调查与采集的标本,整理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的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野外调查范围为香港特别行政区8个区划地区,即大埔区、元朗区、沙田区、南区、深水埗区、离岛区、北区和西贡区。因为香港中西区、东区、九龙城区、观塘区、黄大仙区、湾仔区、油尖旺区、葵青区、屯门区、荃湾区这10个行政区人口密度极大、现代化建筑集中、野生植物分布极少,所以本次调查并未涉及。此次调查采集及引证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香港植物标本室(HK)中。

根据实际情况将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等级划分为五级(附表I):1级,恶性入侵类,已对经济或生态效益造成巨大损失与严重影响的物种。2级,严重入侵类,对经济和生态效益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的物种。3级,局部入侵类,造成局部危害,但未造成大规模危害的物种。4级,一般入侵类,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已经确定其危害性不明显,且难以形成新的发展趋势的物种。5级,有待观察类,主要是指了解不深,或出现时间短、最新报道的、目前了解不详细而无法确定未来发展趋势的物种(马金双, 2013;闫小玲等, 2014a)。

3结果与分析

3.1 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经过对上述区域内的植物资源历时1 a的采集和调查,确定香港现有外来入侵植物36科77属101种。构成外来入侵植物主体的科主要有菊科17种、豆科(Fabaceae)11种、禾本科(Poaceae)9种、苋科(Amaranthaceae)8种、茄科(Solanaceae)6种,总计51种。这些种类占香港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50.5%。

3.2 入侵植物的原产地

中国香港的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非洲和亚洲。其中,来自美洲的物种数目最多,有78种(77.1%),非洲14种(13.9%),亚洲5种(5.0%),欧洲3种(3.0%),大洋洲1种(1.0%)。

3.3 入侵植物的生活型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入侵香港的101种外来植物中,陆生植物总计97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96.0%。在草本、灌木、乔木、藤本、蕨类(Beentje & Williamson, 2010)五類入侵植物生活型中,主要以入侵草本居多,总计81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80.2%。从外来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情况来看,草本、藤本和灌木的种类常常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如草本中的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鬼针草(Bidens pilosa)、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等;藤本中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等;灌木中的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等。这些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多隶属世界性分布以及处于相对进化系统位置的大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入侵性(闫小玲等, 2014a),已对农业生产、城市园林绿化美化、物种多样性等造成了严重影响。

3.4 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

外来植物的入侵途径为有意引进>无意引入>自然扩散。其中,有意引进有5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的55.4%;无意引入有41种,占40.6%;自然扩散有3种,占3.0%;入侵途径不详有1种,占1.0%。外来植物在入侵香港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占96.0%。可见,人们的一些有意无意的干扰活动是导致外来植物入侵的最主要因素。

3.5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状况

香港外来入侵植物:1级,恶意入侵类有19种,占总数18.8%;2级,严重入侵类有23种,占总数22.8%;3级,局部入侵类有24种,占总数23.8%;4级,一般入侵类有14种,占总数13.8%;5级,有待观察类有21种,占总数20.8%。在这些入侵植物中,菊科的薇甘菊、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苋科的喜旱莲子草, 雨久花科 (Pontederi

aceae)的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禾本科的石茅(Sorghum halepense),这5种外来入侵植物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首批9种外来入侵植物(国家环保总局, 2003)。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马缨丹,天南星科(Araceae)的大薸(Pistia stratiotes),禾本科的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苋科的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落葵科(Basellaceae)的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这6种外来入侵植物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第二批10种外来入侵植物(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 2010)。菊科的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小蓬草、苏门白酒草(Erigeron sumatrensis)、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旋花科(Convolvulaceae)的圆叶牵牛。这5种外来入侵植物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第三批10种外来入侵植物(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 2014)。豆科的光荚含羞草,旋花科的五爪金龙,菊科的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这3种外来入侵植物属于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第四批11种外来入侵植物(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 2016)。

4讨论

香港的外来入侵植物以菊科、豆科、禾本科、苋科、茄科(每科物种数≥5)为主,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0.5%。这些科的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大多为一年生草本,较易适应新的生境,因此也容易在适宜的新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侵占本地种的生存空间。例如,菊科植物能产生大量生有冠毛或刺的种子,使其易于通过风媒传播或粘附在兽类皮毛或人身上传播,适应性强且极易扩散和定居到新环境中,如假臭草、薇甘菊、鬼针草、南美蟛蜞菊等已在我国南方地区泛滥成灾。

香港外来入侵植物中草本种类最多,藤本和灌木次之,乔木最少。这种现象可能与植物的适应性有关,一般草本、藤本和灌木相对乔木来说是更进化的类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曾宪锋等, 2009)。草本作为植物中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具有生命周期短、个体小、结实率高且种子小易扩散、繁殖快等生活史特征,使其在与其他生活型植物竞争时具有明显优势(李博等, 2001;黄建辉等, 2003)。草本外来入侵植物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占据更多的生存空间,如薇甘菊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排挤本地植物扩大种群领地 (舒易星等, 2013)。此外,草本植物容易被无意携带或作为花卉、药用等用途引种时容易存活,这些都可能是其易被人类引种到外地且具有更强入侵性的原因(王忠等, 2008)。乔木在上述植物进化类群中等级相对原始,生长速度慢、种类少且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因此造成危害的植物种类也相对较少。

人为干扰促进外来植物的入侵,外来植物大多生长在人为影响和破坏较严重的生境中,例如,村旁、荒地和路边等,很难存在于发育良好的原始林和一些次生林中。在人口密集的港口、口岸附近,经国际货运传入的外来物种往往首先在此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时先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汽车携带的外来种容易在公路两侧定居和扩散,如小蓬草多生长在公路两侧。在生物种类比较简单的灌丛、草丛和疏林中,外来种也很容易入侵,这些区域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各物种间的关系相对比较松散且抑制干扰能力较低,对资源利用不完全,这样就给外来植物有可乘之机。

外来入侵物种较易入侵与其来源地区系、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相似的区域。由于被入侵的环境对外来种影响较大,如果此环境与外来种以前的栖息地相似,就可能入侵成功;如果生境相差大,只有那些可塑性大的物种可入侵成功(彭少麟和向言词, 1999)。从中国香港外来入侵植物来源地分析可以看出,来源于热带美洲的外来植物最多,来源于欧洲地区的外来植物种类较少,可能是因为中国香港和欧洲的环境和气候差异较大,而与热带美洲地区的纬度、区系、生态环境更相似有关。

对与香港同属一个经济贸易圈的大珠三角区域内的珠海、深圳、澳门、广州的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王发国等, 2004;严岳鸿等, 2004;黄辉宁等, 2005),结果表明这些区域由于相互邻近,处于相似的区系及气候带,因此其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生长型及原产地均有较强的相似性。在种类组成上,这五个地区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属于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苋科;在生长型方面,外来入侵植物大部分为陆生草本,其次为灌木;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的入侵植物在五个区域内均占有较大比例;危害程度较大的凤眼蓝、五爪金龙、假臭草、喜旱莲子草和薇甘菊,这5种1级危害入侵植物在五个地区都有分布。这种状况与五个区域因日趋紧密的经济联系而导致的人员频繁交流和货运高度发达有很大关系。

中国香港作为世界级港口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对外交往密切,在中国与国外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因此香港在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能减少外来植物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降低对本地生态系统安全的威胁,首先香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现有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和定期监测,了解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扩散趋势等信息,制定积极的防治措施,加大对这些植物的管制和清除。其次,应加强对海关、码头等人口和货物流动比较密集区域的检验检疫工作,提高对进口外来植物种类的监管和评估工作,以降低外来植物入侵本地生态系统的机会;另外,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繁殖能力、繁殖体扩散方式、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状况、表型可塑性以及生态系统被入侵的特性等进行评估,并开展有害植物入侵的风险分析;再者,由于香港、广州、珠海、深圳和澳门地区邻近,经济一体化及各地区旅游交通日益紧密,在外来入侵植物防范方面应进行联合应对,切实加强区域性的共同防范,对在相邻地区已经产生较大危害且具有潜在入侵本区能力的外来植物进行预防性研究,提前介入对这些物种的观察和监测,并根据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编制应急预案,一旦入侵植物出现大规模扩散或爆发时,启动不同规模的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闫小玲等, 2014b)。最后,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综合利用的研究,将这些植物“变废为宝”,这对降低外来植物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致谢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馆(HK)和香港大学标本馆(HKU)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PG),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J]. Bot J Linn Soc, 181(1): 1-20.

BEENTJE HJ, WILLIAMSON J, 2010. The Kew plant glossary: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plant terms[M]. Richmond, Surrey: Kew: 1-158.

Hong Kong Observatory, 2017. Highlight of Hong Kong climate [DB/OL]. http://gb.weather.gov.hk/cis/climat_c.htm [香港天文臺, 2017. 香港气候摘录[DB/OL]. http://gb.weather.gov.hk/cis/climat_c.htm]

Survey and Mapping Office/Lands Departm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18. Hong Kong geographic data [DB/OL]. https://www.landsd.gov.hk/mapping/en/publications/hk_geographic_data_sheet.pdf [香港地政总署测绘处, 2018. 香港地理资料[DB/OL]. https://www.landsd.gov.hk/mapping/en/publications/hk_geographic_data_sheet.pdf]

HUANG HN, LI SL, ZHU ZH, et al, 2005.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xternal invasion plants in Zhuhai City[J]. Guangdong Lands Archit, 27(6): 24-27. [黄辉宁, 李思路, 朱志辉, 等, 2005. 珠海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J]. 广东园林, 27(6): 24-27.]

HUANG JH, HAN XG, YANG QE, et al, 2003. Fundamentals of invasive species biology and ecology[J]. Biodivers Sci, 11(3): 240-247.[黄建辉, 韩兴国, 杨亲二, 等, 2003. 外来种入侵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的若干问题[J]. 生物多样性, 11(3): 240-247.]

JIANG AL, ZHU SS, LI XY, et al, 2017. Dynamic changes in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Guangzhou during 2008—2016[J]. J Trop Subtrop Bot, 25(3): 288-298. [蒋奥林, 朱双双, 李晓瑜, 等, 2017. 2008—2016年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5(3): 288-298.]

LEUNG GPC, HAU BCH, CORLETT RT, 2009. Exotic plant invasion in the highly degraded upland landscape of Hong Kong, China[J]. Biodivers Conserv, 18(1): 191.

LI B, XU BS, CHEN JK, 2001. Perspectives on general trends of plant invasio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lien weed flora of Shanghai[J]. Biodivers Sci, 9(4): 446-457. [李博, 徐炳声, 陈家宽, 2001.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J]. 生物多样性, 9(4): 446-457.]

LI Y, LIN PQ, YU XB, et al, 2010. Studies on exotic plants invasion[J]. Guangdong Agric Sci, 37(5): 156-159. [李叶, 林培群, 余雪标, 等, 2010. 外来植物入侵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37(5): 156-159.]

MA JS, 2013. The checklist of the Chinese invasive plants[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292. [马金双, 2013.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92.]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30110) [20161216]. Notice on the release of the first list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 [EB/OL].http://www.zhb.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155.htm. [国家环保总局. (20030110) [20161216]. 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植物名单的通知 [EB/OL]. http://www.zhb.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155.htm.]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0107) [20161216]. Notice on the release of the second list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 [EB/OL]. http://www.zhb.gov.cn/gkml/hbb/bwj/201001/t20100126_184831.htm. [國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 (20100107) [20161216]. 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EB/OL]. http://www.mep.gov.cn/gkml/hbb/bwj/201001/t20100126_184831.htm.]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815) [20161216]. Notice on the release of the third list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 [EB/OL].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g/201408/t20140828_288367.htm. [国家环境保护部, 中国科学院. (2014815) [20161216]. 关于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公告[EB/OL]. http://www.zhb.gov.cn/gkml/hbb/bgg/201408/t20140828_288367.htm.]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1220) [2017103]. Notice on the release of the fourth lis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Chinese natural ecosystems [EB/OL]. http://www.mep.gov.cn/gkml/hbb/bgg/201612/t20161226_373636.htm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 (20161220) [2017103]. 关于发布《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的公告[EB/OL]. http://www.mep.gov.cn/gkml/hbb/bgg/201612/t20161226_373636.htm]

NG SC, CORLETT R, 2002. The bad biodiversity: Alien plant species in Hong Kong[J]. Biodivers Sci, 10(1): 109-118. [吴世捷,高力行,2002. 不受欢迎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的外来植物物种[J]. 生物多样性, 10(1): 109-118.]

PENG SL, XIANG YC, 1999. The invasion of exotic plants and effects of ecosystems[J]. Acta Ecol Sin, 19(4): 560-568. [彭少麟, 向言词, 1999. 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 生态学报, 19(4): 560-568.]

SHAO ZF, ZHAO HB, QIU SS, et al, 2006. Study on the most harmful exotic plants in Shenzhen City [J]. Ecol Environ, 15(3): 587-593. [邵志芳,赵厚本,邱少松,等, 2006. 深圳市主要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治理状况 [J]. 生态环境, 15(3): 587-593.]

SHU YX, SHI ZR, WANG LS, et al, 2013. Alien invasive plants and their biological control[J]. J Zhongkai Univ Agric Technol, 26(1): 64-71. [舒易星,施祖荣,王连水,等, 2013. 外来入侵植物及其生物防治[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6(1): 64-71.]

THE 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 (PPG), 2016. A communityderived classification for extant lycophytes and ferns[J]. J Syst Evol, 54(6): 563-603.

WANG F, WANG RJ, ZHUANG PD, et al, 2009. Pres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 J Ecol, 28(10): 2088-2093. [王芳,王瑞江,庄平弟,等, 2009. 广东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和防治策略[J]. 生态学杂志,28(10): 2088-2093.]

WANG FG, XING FW, YE HG, et al, 2004.Preliminarily study on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Macau[J]. Acta Sci Nat Univ Sunyatseni, 43(6): 105-110. [王发国,邢福武,叶华谷,等, 2004. 澳门的外来入侵植物[J].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3(6): 105-110.]

WANG Z, DONG S Y, LUO YY, et al, 2008. Invasive plants in Guangzhou, China[J]. J Trop Subtrop Bot, 16(1): 29-38. [王忠,董仕勇,罗燕燕,等, 2008. 廣州外来入侵植物[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6(1): 29-38.]

XIA NH, YIP KL, LAI PCC, 2007. Flora of Hong Kong[M]. Hong Kong: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1: 16-308.

XIA NH, YIP KL, LAI PCC, 2008. Flora of Hong Kong[M]. Hong Kong: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 1-331.

XIE Y, LI ZY, WILLIAM PG, et al, 2001.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an overview[J]. Biodivers Conserv, 10(8): 1317-1341.

XING FW, CORLETT RT, LAWRENCE KCC, 1999. Study on the flora of Hong Kong[J]. J Trop Subtrop Bot, 7(4): 295-307. [邢福武,Corlett RT,周锦超,1999. 香港的植物区系[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7(4): 295-307.]

XU HG, QIANG S, HAN ZM, et al, 2004.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roduction pathway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J]. Biodivers Sci, 12(6): 626-638. [徐海根,强胜,韩正敏,等, 2004.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J]. 生物多样性, 12(6): 626-638.]

YAN YH, XING FW, HUANG XX, et al, 2004. Exotic plants in Shenzhen, China[J]. Guihaia, 24(3): 232-238. [严岳鸿,邢福武,黄向旭,等, 2004. 深圳的外来植物[J]. 广西植物,24(3): 232-238.]

YAN XL, LIU QR, SHOU HY, et al, 2014a. The categoriz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hinese alien invasive plants[J]. Biodivers Sci, 22(5): 667-676. [闫小玲,刘全儒,寿海洋,等, 2014a.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等级划分与地理分布格局分析[J]. 生物多样性,22(5): 667-676.]

YAN XL, SHOU HY, MA JS, 2014b. The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Plant Divers Resourc, 36(1): 77-88.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2014b. 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36(1): 77-88.]

YAN YH, HE ZX, SHEA SS, et al, 2005. A survey on the invasive plants in Kap O Islands, Northeastern Hong Kong[J]. Bull Bot Res, 25(2): 242-248. [严岳鸿,何祖霞,佘书生,等, 2005. 香港东北角吉澳群岛入侵植物调查[J]. 植物研究,25(2): 242-248.]

ZENG XF, LIN XD, QIU HY, et al, 2009. Investigation on alien plants in E. Guangdong[J]. J Fujian For Sci Technol, 36(2): 174-179. [曾宪锋,林晓单,邱贺媛,等, 2009. 粤东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36(2): 174-179.]

猜你喜欢

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的产业结构和行业构成原因与趋势分析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国香港播出获好评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中国香港行业转型的原因与发展趋势探析
来自中国香港的龙虾美味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对内地养老服务的启示
美、日、港对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借鉴
中国香港新记录的十个分类单元(英文)
中国香港至菲律宾跨境汇款3秒到账
上周全球股市排行榜
香港翻转课堂应用概况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