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09-10李曼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4期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影响对策

李曼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安全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三亚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三亚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从监管队伍建设、环境治理及依法建设3个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增强三亚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控制城市化进程,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同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等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040-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安全首要解决的问题。三亚是新兴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对三亚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调控三亚生态环境的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

三亚市处于海南岛南部,东面与陵水县相邻,北面与保亭县接壤,南部和南海毗邻,西面和乐东县相接,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三亚市生态资源比较丰富,海洋生物种类较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较好,绿化覆盖率高,较适宜居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城市化的影响,三亚湾滨海景观带存在着多处海岸线遭到侵蚀、岸线后退、植被受破坏严重、生态防护功能衰退、游人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等问题,对滨海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海域附近不断扩充建设,造成周围岸线生态破坏。例如,凤凰岛建设之后,連接三亚湾大桥另一侧(凤凰岛对面)附近的沙质银滩逐渐变灰变黑,沙质疏松,植被枯亡,破坏土地承载力,原来平缓的潮间带沙滩变得起伏不平,形成积水槽沟。

(2)大部分海岸带植被由于游人多聚集于海岸沙滩,人流流动无序,随意践踏,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进而破坏了海岸线的自然结构。

近年来,三亚鹿回头、大东海海域的珊瑚礁覆盖率明显下降,总体呈衰退趋势。珊瑚礁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和破坏性捕捞、大规模采挖礁块、航运活动带来的泥沙和污染物、三亚河和近海工程建设及沿岸潜水旅游活动。同时,三亚市人工砍伐、围垦;红树林地区水质被污染及周围栖息地被无序开发也导致三亚红树林大面积消失。这使海南的红树林及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濒危境地,同时也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失去了防护海岸的生态功能。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三亚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也受到威胁,围垦造地和建设占用是造成海岸滩涂湿地逐渐减少的因素,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也将受到影响,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失衡。

近20年来,三亚海防林屡遭破坏,部分地段的沿海防护林损毁、海岸线和沿海栖息地侵蚀严重。大量项目占用林地,尤其是海防林,导致三亚海防林出现破碎、质量下降和断带,直接降低当地居民和项目建筑本身抵御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 三亚城市生态问题及形成原因

2.1 三亚市存在的城市生态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资源被破坏非常严重,能够被开采的成熟林只有1.9%。在三亚市景观体系中,树木覆盖率较小,只有35.5%的比例,树林比较小,蓄积量仅有39.2 m3/hm2,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北部,而沿海植被较少。三亚城市园林建设基础比较薄弱,加上人类干扰不断增加,城市建设与各种开发活动对三亚市绿地产生较大影响,背景山体绿地与滨海绿化带被占用,三亚市绿化种类单一,还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体系,景观异质化程度减弱,抗干扰和再生水平也受影响。

(2)土壤趋向贫瘠,肥力降低,植被生物大量减少,沿海自然珊瑚礁、防护林、沙堤和红树林受到了较大破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三亚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普遍采用传统的农耕模式,抗干旱与风灾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不够稳定。农业资源利用不够合理,种植业优势较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3)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大量“候鸟”人群、游客及本地居民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严重污染河流及海洋。此外,随着自驾游的普及,除了本地固有车辆外还增加了大量外地车辆,汽车尾气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这些都导致三亚生态环境呈现下降趋势。

2.2 三亚市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2.1 城市人口剧增

城市人口持续增多是大部分城市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形成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村人口不断流动到城市,改变了原有的城市人口结构,减少了城市人口的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文化水平及经济收入,同时使大量能量被耗费。

2.2.2 城市规模扩张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持续增多,城市持续向周围地区扩充,侵袭了周边区域大范围的耕地、草坪及园林等,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此外,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河流自净水平随之减弱,同时使城市的污染压力增加,不利于城市的用水。

2.2.3 城市化进程占用了较多土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区域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三亚市的城市面积也随人口规模发展而日益增加,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城市以空闲地或者废弃地扩展,使土地资源有所浪费,同时带来了空气污染。

2.2.4 城市化进程破坏了生态系统

三亚的城市化进程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主要原因是土地的不良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三亚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发生改变,导致城市的自然物种逐渐减少,河流污染导致鱼虾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

(2)沿海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土地用途改变的冲击。随着三亚市的扩张,沿海开发导致海岸线被破坏,使自然演替的过程遭受损毁,港湾的水文发生改变。

(3)城市化进程使建筑密度逐步增加,水泥等不透性垫面产生,地下建筑增多,极大程度地阻止雨水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导致城市地下水位降低。

2.2.5 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

(1)随着三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城市都出现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问题。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及经济的发展,城市生产、生活污水等快速增加,水中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超过了自净水平,因此城市水环境质量随之降低。水中污染物将破坏农作物生长,高浓度污染物导致农作物枯萎,从而使土壤质量降低,一些水中污染物残留于农作物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空气污染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产、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都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从而导致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破坏了三亚市的生态环境,并且不利于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3)在城市化进程中,三亚市出现了大量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危害。通常情况下,城市生活水平越高,产生的垃圾就越多。

(4)噪声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也有较大危害,成为全球三大公害之一。三亚市环境噪声主要包括交通噪声污染、建筑工地噪声污染及社会活动噪声污染。噪声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伤害人们的听力,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

3 三亚城市化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分析

三亚市主要以旅游为主,没有采取高投入、高消耗及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促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地产及绿色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为了能够使全市都能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亚市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批准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无序开发的项目及破坏资源的项目。具体主要采取如下对策。

3.1 控制城市人口增速及城市规模扩张

采取措施防止城市人口剧增,能够缓解由于人口增多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避免城市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能够避免大量能量消耗。减缓城市规模扩张,避免由于城市化导致草坪、耕地及园林面积减少,防止河流污染,从而能够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

3.2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河流污染,增加鱼虾数量,扩大植被覆盖面积。避免海岸线被破坏,防止风暴侵袭。采取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避免空气污染,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设置高水平垃圾处理中心,避免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破坏。

3.3 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

对三亚市生态系统的破坏提出整改措施,监管各个污水处理厂,要求提高管理水平,逐步确定不同减排指标的任务。提高减排监测监察体制的完善度,依据监测规范进行减排监测的相关任务,积极地促使各重点污染源单位完善各自的监测体系,提高污染源动态监管的实施力度,有效地提高水源地水库管理和维护力度,从而能够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使用。其一,按照水源地的保护方案,构建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能够保证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及城市居民用水的安全性。其二,增加建設资金,逐步完善水库的建设水平。提高水环境的治理效力,保证水环境的质量。积极地进行地表水环境治理,切实有效地保护水源地,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聘用特殊的人员组建一个巡查团队,专门对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进行监管,负责对全市饮用水水库的水质进行监管,从而全面了解水资源的水质。

3.4 采取固废处置手段

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的配套体系。一是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与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及配套项目的设计、建设核准、报批等任务,加强两个项目供水管网改造、施工用电线路布置和进场道路设计等相关任务。二是在垃圾处理区进行绿化布置。在已有的建设设施前提下,尽量地扩大资金,采取覆土再绿化建设,提升本地区的保土水平,降低雨水的渗透和冲刷,能够较好地提高封场以后的环境质量。三是尽可能地增加资金投入,从而能够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及转运站的布置。加强固体废物的监测,不断进行危险性废物的治理。

3.5 采取噪声防治措施与行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审批相关项目,对于娱乐场所,应该设置建设范围,避免由于娱乐场所引起噪声污染。并且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于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给予相应处罚。对于夜间施工,应该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应该加强对机动车噪声污染的管理力度。

4 结论

建设生态城市是三亚市的必由之路。为了能够促进三亚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不断转变价值观,构成人和自然彼此依赖、协调发展的理念。为了能够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到三亚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类各项活动,考虑后代的同时考虑环境自身的承载力,不能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如果三亚市人口对生态环境的资源索求及废物排放量超出其承载力,就会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三亚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即为效益,三亚市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主要任务,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应该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凡是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都应该避免,从而提高三亚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促进三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地产及绿色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卢梦哲,黄险峰.三亚生态现状及规划对策[J].中国名城,2014(9):26-29.

[2]刘俊.三亚海滨旅游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58-62.

[3]苏金明,朱松.海南三亚生态问题及其生态保护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4,30(5):108-113.

[4]赵怀宝,张燕燕,曲环,等.三亚市生态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3,37(2):33-36.

[5]吕达.合肥市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4,3(1):81-84.

[6]李秀明,李培蕾.大连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度评价[J].水利发展研究,2014,14(3):52-53,72.

[7]代显帅,柏易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关系[J].防护林科技,2014(10):30-33.

[8]安贵鑫,范洪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比分析研究——以青岛、深圳市为例[J].河南科学,2014,32(9):1868-1874.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城市化进程影响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关于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术的研究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估算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