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匠精神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的培养模式
2018-09-10贾利侠
贾利侠
摘 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以往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岗位体验”、“螺旋式提升”、“复合模式”等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实到实训中的各个环节,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工匠精神;化工单元操作;培养模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因此,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工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其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工匠们在职业活动中体现的职业态度和理念就是工匠精神,其内涵包括: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专注耐心,坚持不懈;专业敬业,淡泊名利。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很多,实训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化工单元操作是化工专业学生的重点实训课程,因此,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1 以往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分析
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实训前期的准备工作由教师提供,实训过程中由教师讲述原理、步骤、设施仪器的操作注意事项,由教师示范操作等。而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动手操作的少,旁观的居多;自主能力差,难以说出实训操作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学生对实训缺乏兴趣。现在的高职高专学生基本是“90后”,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拼搏的精神;缺乏奉献精神,功利意识强,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意志消沉,没有目标。
(2)学生因为自身缺少实践操作的经验,对实训操作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对教师的依赖性大,自主能力差。
(3)学生机械记录实训操作中的现象及数据,没有自主分析和提出问题,不能自主地结合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缺乏对专业的钻研精神。
(4)实训过程中,教师或事必躬亲,或完全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较难体现,或者,虽然有过多的自主权,但因自身的局限性,仍然无法完成实训任务和目标。
(5)工匠精神蕴含于实践操作的各个环节中,是隐性的存在,学生虽身处实训现场,但不能自发体会其精神内涵。
(6)常规的“小组合作”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使得实训流于形式。
例如若小组成员10个左右,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些小组成员就不能直接参与到每套实训设施的训练中;若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成员间互相推诿,实训时间损耗而一无所获。
2 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的建设
针对以往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落实工匠精神不理想及其归因分析,提出4种培养工匠精神的模式,并经过实训验证,初显成效。
2.1 “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任务驱动”模式,“提出任务”的环节至关重要。“任务”既要与化工单元操作的技能要求相符合,又要从形式上与学生的兴趣相吻合,还要与学生当前的能力相匹配;既能给学生提供努力的目标和动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而只有在學生耗费自身的脑力和体力,投入任务驱动模式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
2.2 “岗位体验”模式
“岗位体验”模式的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
“岗位体验”模式,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岗位责任。学生各司其职,减少了旁观者开小差的现象。(2)实训过程自然生成的情境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实例。例如,在上岗操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出现沟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更准确更专业的沟通;成员出现操作顺序的错误和遗漏,或是因为某个成员的一时疏忽而导致操作失败的情况,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专注与严谨的重要性,学生在二次操作过程中,自觉端正了实训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3)教师通过交流反思环节,结合各小组成员的汇报和自己的所见,阐明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和完成任务中的重要性,将工匠精神的隐形培养与显性培养结合起来,适时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精髓,解决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停留在口号的层面。
2.3 “螺旋式提升”模式
“螺旋式提升”模式的教学环节如图3所示。
“螺旋式提升”模式是基于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提出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符合这种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线条到精细,是曲线式地把握而非直线式认知,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允许学生可能出现的倒退,可能走过的弯路,这都合乎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螺旋式提升”模式的关键是将实训目标分为3个层次:初级、中级和高级。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逐级达标,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并且,一个目标达到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追求上进的欲望,逐步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螺旋式提升”模式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内涵。
2.4复合模式
复合模式将以上3种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灵活调整其各个环节,更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复合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如图4所示。
复合模式结合“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机制,结合“岗位体验”模式,明确学生的岗位责任,消除学生旁观者的心态,结合“螺旋式提升”模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训中去,在实践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互相交流实训心得,勤于思考、认真分析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反复实践,不断提升个人对实训理论和技能的把握层次。在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隐性的工匠精神显性化,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自觉地把工匠精神融入实训的各个环节中,爱岗敬业,专注耐心,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3 对所提“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反思
本研究阐述的4种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为途径,应用“任务驱动”、“岗位体验”、“螺旋式提升”等方法实施工匠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成效。
不足之处是教师评估学生的实训成绩的手段还不完善,尤其是对学生内化的工匠精神的评估存在着诸多主观性判断。在今后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探索科学有效f地评估学生实训成绩的考核方案,进一步完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语,2014(22):68-69.
[2]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
[3]朱佳丽.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理论研究,2009(21):104-105.
[4]解媛媛.高静.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的“盲点”问题初探[J].科技资讯,2015 (19):171-172.
[5]黄建波.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的优化建议之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6):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