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模式探究

2018-09-10王爱芳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7期
关键词:品牌化模式互联网

王爱芳

【摘 要】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应抓住国家发展“互联网+农业”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加强互联网思维,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文章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的价值和优势进行分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模式,为河南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河南农业;品牌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7-0226-02

“互聯网+农业”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农业品牌化发展是“互联网+农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给农产品赋予品牌的特性,通过注册商标、设计包装、营销宣传等手段,帮助消费者识别农产品并形成购买偏好。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1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的价值

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制约河南省农业品牌的发展。例如,品牌农产品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落伍,缺乏品牌保护;品牌农产品营销渠道单一、产销信息不对称、营销过程烦琐;品牌推广与宣传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技术支持等。“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弥补了农业品牌化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通过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信息传播和销售渠道,搭建农业交易和服务平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区域品牌发展成为市场品牌,把国内品牌发展为国际品牌,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升级转型。

2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自古被认为“居天下之中”,目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物流、通信和能源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河南成为我国欧亚大陆的重要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延伸的核心端点。此外,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河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行业迅速发展,产品汇集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河南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2 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的地区,四季分明,具有充足的光热资源,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同时,河南境内地区差异显著,土地类型多样,农作物、经济作物品种丰富,形成一定规模的地方特产。例如,新郑的大枣和中牟的大蒜、开封的西瓜和灵宝的苹果、林县的山楂和民权的葡萄、洛阳的牡丹和开封的菊花等。这些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是河南发展建设农业品牌的重要资源,也是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的基础。

2.3 浓厚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的主要手段,品牌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其附加的文化内涵获得消费者和公众对产品的认同,进而带动产品的销售。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河南还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挖掘农产品的特色个性和文化内涵,提高品牌的附加值,会更有力地推动河南农业品牌的发展与建设。

2.4 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

近几年,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根据商务厅发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 033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30%;在农业电子商务方面,中央财政支持9 000万元,全省已建成2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河南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300亿元,网络零售额近150亿元。通过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技术,使农业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搭建更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搭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方式进行农产品品牌传播等,均为河南农业品牌化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2.5 政府部门重视和大力扶持

河南省政府部门极为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化发展。2016年,河南省政府在《河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方案》中强调“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要着力“打造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品牌”。此外,河南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产品网上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等,为加快农业品牌化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3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的创建与推广,应结合当地拥有的资源特色,不断挖掘农业品牌的价值,按照农产品品牌的核心要素,可以采取以下模式。

3.1 地域资源利用模式

地域资源利用模式即充分利用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以提升当地农产品优异品质为核心,实施品牌战略。地域资源利用模式利用品牌标志、产品包装等外在元素区别同类产品,显示品牌的内在价值;加强品牌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聚集群,扩大产品销售范围,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和创新传播媒介,扩大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带来长期收益。

目前,河南省很多具有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化进程已取得良好的成绩,如信阳的“信阳红”茶叶、原阳的“粳米博士”大米、新郑的“好想你”大枣等,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经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3.2 历史文化附加模式

历史文化附加模式是通过挖掘当地方文化资源,赋予农产品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的核心价值;通过品牌的扩张和延伸,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加速农产品品牌由区域品牌走向市场品牌。例如,开封的菊花栽培种植始于北宋,历史悠久,全国闻名。当地政府大力发展菊花种植产业,2003年全市菊花基地近千亩,当地农民和下岗工人养菊每亩地收入近万元。此外,开封每年的菊花展不仅吸引了国内国外众多游客,也吸引了国内知名企业的投资与合作。开封市依据其独有的历史资源优势、自然条件优势、品种资源优势、技术人才优势,创出了菊花品牌,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现代科技创新模式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其品牌创建模式如下: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智能农业和特色农业;通过地方政府规划,促进地方特色產业聚集和现代化产业组织的形成;利用商标、包装等多种外在元素凸显产品品质,利用各新媒体、新手段加强品牌核心价值的传播。例如,河南的原阳大米因当地特殊的土质和环境,米质晶莹透亮,口感香甜纯正,蛋白质、淀粉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被誉为“中国第一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绿色食品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连续荣获“河南名牌农产品”“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2003年和2009年,原阳优质水稻种子两次搭载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进入太空,标志着原阳大米从此进入了全新的“太空育种”时代,其品牌影响力延伸至海内海外市场。

3.4 消费体验模式

消费体验模式是指利用农产品原地的特色资源,通过举办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活动,对农业综合功能进行开发和拓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模式。例如,信阳茶叶节、中牟西瓜节、新郑大枣节等,都是利用地方农业特色,开展各种商业活动,如现场采集、现场品尝、现场加工等,通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形成对品牌的好感和信任。为河南利用地域资源优势、推动消费体验模式提供了契机。

当然,河南省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其他资源和优势,深挖特色,赋予农产品更多的个性和价值,探索适合自己的品牌化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业品牌化发展是河南农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河南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河南应该抓住“互联网+”的良好机遇,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思维,深挖农业品牌化发展的价值,积极探索品牌化发展的新模式,制定发展对策,促进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参 考 文 献

[1]梁乐.河南省农业品牌建设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10).

[2]杨秋意,卢松.“三品一标”主导河南品牌农业发展新进程[J].农村、农业、农民,2012(3).

[3]刘小娟,冯岩.对我国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思考[J]. 中国农技推广,2012(3).

[4]李京福.“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策略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5(10).

[5]王志辉.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选择研究[J].创新科技,2015(7).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品牌化模式互联网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主持人品牌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