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措施探究
2018-09-10成燕
成燕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比较内容为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和保健,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期间生活质量,可降低患者疼痛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型肝炎;护理;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4-086-01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明显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1]。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总结并归纳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措施,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者;②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心、肾器质性疾病者;②存在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者;③中途转院者;④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将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28~73岁,平均(46.78±1.48)岁;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4~74岁,平均(49.97±1.43)岁。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健康宣教、药物指导等内容。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疾病状况,纳入护理档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对护理计划进行恰当的改进;②心理护理: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护理期间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赖[2];③康复护理:鼓励患者积极出病房运动,参与集体活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④出院指导: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日常注意事项,于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VAS、ADL评分采用(_x±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VAS、ADL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AD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VAS、ADL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2。
3 讨论
此项试验中,护理后,两组VAS、ADL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之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和保健,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期间生活质量,可降低患者疼痛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利. 预防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 饮食保健, 2016, 3(18): 28.
[2] 郭丹, 邹礼.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预防保健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17(54): 10584-1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