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2018-09-10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智能发展

韩正在天津调研时强调:立足比较优势把握功能定位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6月19日在天津市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韩正前往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听取天津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绿色生态屏障和湿地保护情况汇报;到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了解天津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发展智能产业情况,察看企业在机器翻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到天津滨海一中关村科技园,调研园区建设和企业落户等情况,与入驻园区的企业职工互动交流;考察天津深之蓝水下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了解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情况。韩正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天津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任务,立足比较优势,把握好“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更好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滨海新区发展基础雄厚、条件优越,要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发挥独特作用,积极承接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有竞争力的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天津港是京津冀重要出海港口,要瞄准国际一流水准,进一步降费提效,降低进出口企业成本,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良港口。天津自贸试验区要找准定位,勇于先行先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韩正表示,天津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表率。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湿地保护,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屏障。要做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参加了活动。

(来源:新华社,2018-6-22)

打造天津大智能,十条“智造”政策公布!

2018年6月21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根据《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津政办发[2018]9号),制定出实施细则,十条“智造”政策正式对外公布。这十条“智造”政策以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链的重大需求和关键环节为导向,重点支持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等新兴产业引育,着力打造一批样板车间、示范工厂,为智能科技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不断优化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环境。十条“智造”政策主要内容为:(1)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重点支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企业购置先进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我市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2)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支持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工业企业上云。(3)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我市自主品牌机器人发展。(4)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我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5)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项目。(6)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7)培育新模式应用示范。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应用。(8)加强智能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发展。重点支持智能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研发、企事业单位获取军工资质。(9)提升智能科技研发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10)培育引进骨干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智能科技龙头企业。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将采取一次性奖励、补助、补贴,按国家支持资金等额资助或1:1配套资助,按项目实际投资额补助、按设备采购额补助、按设备购置贷款额贴息、按设备租赁费补贴、按实际支付服务费补贴等等方式,对上述项目、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建设(改造)项目支持额度单项最高可达5000万元,咨询诊断、购买云服务等服务类项目资助金额单项最高可达50万元。据了解,这十条政策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承担50%。

(来源:天津日报,2018-7-6)

路甬祥:制造业全球合作是大趋势

前不久,在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指出,制造业已经进入全球协同、绿色智能、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相信只要认知全球制造新特征,把握创新发展新机遇,发挥各自新优势,坚持公平互惠、透明对等的原则和WTO框架内关于关税减让、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承诺,就一定可以共同创造全球制造服务的新繁荣。路甬祥认为,中国制造全面融入全球化产业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中国制造全面融入全球化产业链,成为全球制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甬祥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制造在全球化竞争中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大量质优价惠的产品,全球制造业从中国发展中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和空前的创新合作机会。华为、中兴通信设备,中铁轨道交通装备,中国能源电力装备,海尔、格力家电,华为手机,联想电脑,大疆无人机等已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也从发达国家进口了大量的高端装备、先进材料、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设计软件和操作系统。路甬祥表示,当前,制造业正进入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日新月异,宽带无线、智慧物流促进新型人才资源全球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经济产业全球合作,云计算、云服务成为协同创新的新平台、新业态,大数据成为可近零成本分享、可无限增值的创新资源,成为新一代智能设计制造服务的信息数据基石。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从产品终端智能拓展到终端云端协同智能,并将基于现场传感的成功智能发展到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计算智能,从一条生产线、一个工厂拓展到全球网络智能设计制造服务。制造工艺正在从微米级减材制造拓展到納米精准智能减材/增材制造,设计制造将更加自由精准、多样快捷。以大企业为中心的自动化大批量制造,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设计服务、规模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服务转变。网络大数据正促进单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向全产业链、全球绿色低碳设计制造、运行服务转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已经拓展到了设计制造服务营销的全过程。路甬祥强调,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推进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高品质和多样化需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对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将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传统产业将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升级增效;新兴产业集群将加快做大做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智慧城市”等,将为中国制造业向绿色、智能、创造转型注入强劲的新动能。路甬祥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制造新高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将带动中国制造服务进一步走向世界,也必将为中国与全球制造服务合作开拓新空间、创造新方式、提升新标准,合作共创人类共同繁荣的新未来。路甬祥指出,当前,全球制造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需要共创分享,新工业标准需要全球协同制定,可能面临的网络安全、商业数据和个人隐私泄露、技术伦理等新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应对。路甬祥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制造的新高地,中国将全面开放一般制造业,在市场竞标、标准制定、上市融资、政府采购、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等方面,对中外资企业、国有民营、各类企业一视同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为制造服务企业创造权利机会和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中国的法律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政府的监管服务更加规范有效,投资环境更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路甬祥强调,中国着力强基提质,推进绿色、智能、服务型制造,突破共性核心技术,鼓励支持创新设计,提升中国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转变,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不断提升的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必由之路,也必然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与全球的互利合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提升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2018-6-7)

猜你喜欢

智能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智能制造 反思与期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制造·AI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