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践与发展策略
2018-09-10黄茗
黄茗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会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推进校园足球长期发展,发挥足球育人功能,促进校园足球普及,需要遵循足球运动发展规律,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注重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基,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
近三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部署。按照教育部的工作要求,自治区教育厅紧抓机遇,积极行动,先后成立工作机构,制订工作方案,重点创建各级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规范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建设改造修缮校园足球场地,加强师资培训,开展“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等,突破瓶颈,推进校园足球普及,提升足球教学水平,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大力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通过全面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落实国家有关校园足球工作部署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校园足球的主要工作,调查分析当前自治区校园足球师资、场地建设、特色学校、资金投入、教学训练、联赛机制、体教结合等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立德树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一、广西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成立機构,制订政策,逐步建立校园足球工作机制
1.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参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设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2016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牵头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教育厅厅长担任,自治区教育厅和体育局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自治区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共青团区委等6部门的部门领导任小组成员。制订了《广西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领导全区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在自治区教育厅设立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制订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2月,自治区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共青团区委等6部门联合制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立足于自治区校园足球发展实际,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四级联赛体系建设、骨干师资队伍建设和足球运动场地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自治区校园足球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步骤。
(二)加强课堂教学及课余训练,让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能
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科学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学校体育的工作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提出,开展校园足球要“做大分母抓普及”。普及校园足球,让学生掌握足球技术、战术技能和比赛能力,教学是基础。国家明确要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至少上一节足球课。通过足球课堂教学,让学生会踢球、会看球、会评球。
足球教学落实到课堂,是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重大突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09年6月10日在北京联合启动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自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教育部正式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要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足球课,校园足球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有别于传统足球运动员“精英路线”的培养模式。
针对学校普遍缺乏足球教材的现状,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不断规范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及时转发上述文件,并要求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支持更多的学生参加足球运动。深入推进校园足球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掌握足球运动技能。
(三)开展分级联赛,营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足球运动
自治区把开展校园足球比赛作为校园足球工作的推动力,因此,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要广泛开展班级联赛、校级联赛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足球竞赛活动,建成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从2016年开始,要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自治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示范校定期组织开展班级、年级足球比赛。大学每年要组织一次校内足球比赛,各县(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辖区内小学比赛和初中预选赛,各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初中选拔赛和高中预选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市积极建立省际、国际足球交流渠道和机制并开展交流。自2015年起,自治区每年组织一次“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表1),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已成为全区学生单项体育赛事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运动项目。
在2016-2017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组(西南赛区)中,广西师范大学男子足球队荣获第二名,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广西大学男子足球队获得第六名。南宁市第一中学获得2016-2017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西南赛区)第五名。在2017-2018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高职高专组(南区)中,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闯入全国八强总决赛,创造了自治区参加全国校园足球联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四)组织参加各级师资培训,加强校园足球骨干队伍建设
据统计,截至2017年2月,广西校园足球教师总人数为1249人。为解决校园足球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自治区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工作。在8期的足球教师培训班中,共培训足球教师800名,选派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校园足球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裁判员共700多名,选派参加赴英国、法国留学培训的足球教师11名,先后引进5名校园足球外籍教练员。多渠道加强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水平(表2)。
(五)积极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特色示范学校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部署,2015年以来,自治区教育厅积极组织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创建申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按照《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从学校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等各个方面自主申请、层层审核,最终上报全国遴选。截至2017年,自治区共有48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表3),北海市海城区、柳州市城中区先后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自2016年以来,在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基础上,自治区教育厅结合实际,积极遴选创建自治区级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120所(截至2018年5月),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支持每所特色示范学校用于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及开发校本课程等工作经费10万元,共计2540万元。
(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十三五”校园足球场地建设规划,自治区本级提前投入专项经费,加强场地建设工作
为缓解自治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自治区明确规定凡新建学校(含大学、高中、中职及办学规模12个班以上初中、6个班以上小学),必须要有足球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十一人制、八人制、五人制均可),并与学校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按照《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制订新建、修缮改造校园足球工作规划。
目前,自治区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主要依靠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建设经费。自2016年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足球场地建设专项经费5340万元(截至2018年4月)支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场地建设,在14个市挑选可辐射当地校园足球发展的特色学校新建、修建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地37块,每块场地投入150万元左右。
(七)选拔推荐最佳阵容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夏(冬)令营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冬)令营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活动从各地选拔出各年龄段优秀的学生足球运动员参加,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等营区分营,集中开展足球训练竞赛、选拔、爱国主义教育、教练员培训等活动,由专家组选拔出各分营最佳阵容运动员参加全国夏(冬)令营总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多次强调,要求各省(区、市)在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国家校园足球夏(冬)令营时,一定要注重运动员的思想品行、学习成绩和运动技能即“品学兼优”原则。这不仅符合高水平足球运动竞赛对运动员“基础知识扎实、技战术全面、团队配合意识强、视野开阔”的更高要求,还符合推动校园足球要培养出“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和“具备较高知识水平的足球运动员”的社会期盼。
自2015年以来,自治区以足球发展基础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地市为重点,以校园足球联赛成绩为依据,选拔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的运动员共127人次,另有领队、教练员共27人次,合计154人次。2016年,进入全国总营的运动员有7名,2017年进入全国总营的运动员有21名。自治区柳州市弯塘路小学胡家进在参加2016-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冬令营过程中,因表现出色入选了2017年全国少年校园足球欧洲训练营,并赴英国培训。
二、广西推进校园足球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困难与问题
1.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不足。据统计,自治区部分地市还没有成立校园足球管理机构。由于机构编制的限制,自治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兼职为主,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主要体育专职干部兼顾工作,其中多数还肩负着校园安全、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等基础教育多项业务,自身工作任务重,学校体育、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推进较缓慢。
2.足球教学课质量不高。自治区大部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思路仍停留在抓学校足球队,走少数“精英路线”,每周一节足球教学课的目标难以实现,足球教学质量不高。
3.比赛数量少、影响力不够。自治区层面的“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采用赛会制,现场观看比赛的师生以承办比赛的学校师生和参赛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主,影响力不够大。学校层面的班级联赛、校际联赛较少。据调查,开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的学校还只是极少数。此外,体育、教育部门和民间组织举办的足球比赛较多较杂。
4.校园足球专职教师少,专业水平较低。自治区现有各类基础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数为14400多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将申报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约1000所。自治区现有校园足球教师具有足球专业运动员等级及教练员等级的人员极少,仅占0.3%~1%,绝大部分校园足球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5.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少,起点低,经费投入较少。据教育部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自治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在全国同類省份中偏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比自治区少的省份有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青海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西藏自治区等9个省份,这些省份之所以数量少,多为人口地域面积比例高,或者北方高寒、西部高原或沿海等客观原因所造成。
6.场地缺乏,条件落后。自治区各类学校足球场地基数少,截至2016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十一人制足球场地439块、非标准足球场地1558块。其中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拥有的十一人制足球场地分别是60块、57块、322块,分别占所在类别学校的85.7%、20.4%、2.3%,难以满足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需要。除了高校拥有足球场地比例较高外,中职学校尤其是各地中小学校拥有足球场地比例极低,大多数学校无足球场地,无法满足国家提出的大力普及校园足球活动的需求。学校现有足球场地中,相当一部分场地条件简陋,存在场地内自然草皮稀疏、人工草皮超过服务年限或无草皮覆盖,仅是沙石场地等问题,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不利于推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工作的开展。
7.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培养衔接机制没有形成。部分优秀足球苗子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等升学过程中因更换学校及升学压力等原因,无法科学系统地进行足球训练,往往在小学阶段表现优秀的足球运动苗子,在进入本应是运动技能、战术定型最佳时期的初中年龄阶段后,运动竞技水平却直线下降。
(二)归因分析
1.自治区足球运动发展整体基础较薄弱。自治区属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丘陵错综且喀斯特广布,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仅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6.9%。从客观条件上来讲,不利于足球场地建设。
2.社会对足球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认识不足,仅有少数家长支持孩子踢球。
三、广西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明确指导思想,准确定位校园足球。普及校园足球,育人是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原则,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遵守规则、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
(二)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地方特别是区、市、县(市、区)校园足球管理机构建设,明确校园足球管理人员编制、工作岗位设定等,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工作,与体育部门、足球协会、俱乐部密切联系,加强教体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科学合理布局,扩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范围,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管理,编写校园足球地方教材,加快推进足球教学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和运动训练水平,大力推进班级联赛,提高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教学、训练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足球师资培养和培训力度,选择在具备招收足球高水平运动队、师资水平较高的高校建立自治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与技能研究培训基地,加强足球科研工作,提高培训质量,组织学习校园足球教学视频,提升师资水平。
(五)加大经费投入,特别是校园足球专项管理经费和场地建设经费,强化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改善足球运动场地条件。
(六)多方位宣传,营造良好校园足球氛围,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规范校园足球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