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急避难空间适宜性评价及优化研究

2018-09-10朱依蕊黄达游蕾晓李唯唯丁铮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优化高校

朱依蕊 黄达 游蕾晓 李唯唯 丁铮

摘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规划高校应急避难空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充分发挥应急避难空间的功能。以福建农林大学9个可用于应急避难的空间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以环境安全、空间有效性、交通系统、功能设施为准则层,场地选址等13个因子为指标层的评价模型。通过德尔菲法(Delphi法)结合现场探查评分,确定因子之间的权重关系和得分。结果表明:1)福建农林大学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得分在“良”(6关键词:高校,应急避难空间,层次分析法,适宜性评价,优化

国内现今对避难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带状或片状的防护绿地[1]、加强减灾法制建设[2]、城市公园防灾[3]、建筑抗震减灾[4]等方面,对校园避难空间的研究较少。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应急避难空间适宜性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避难空间的研究发展,本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9个应急避难空间为实例进行评价优化,以期为今后高校避难空间的建设及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福建农林大学应急避难空间现状

福建农林大学拥有4个校区,根据2011年《福州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 2010-2020)》[5],福建农林大学从属于仓山区防灾组团,并位于福州市抗震防灾适宜性分区图的建筑用地:西门连接福州市二级防灾主干道,周边有便利的水上救援干道——闽江。本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为例,主要研究学生对于应急避难空间的使用状况。校园占地约120h㎡,在校生约2.7万人。经过计算,福建农林大学校内可用于应急避难的空旷空间约为15.33h㎡,分别为北区篮球场、北区田径场、拓荒广场、中华植物园、紫荆广场、西门广场、西门甘蔗地、逸夫广场和下安田径场共9个,现状调研见表1。

1)广场应急避难空间。福建农林大学可用于应急避难的广场空间有西门广场、拓荒广场、逸夫广场以及紫荆广场。从整体区位看,这4个广场周边的建筑功能均以教学为主,进出人流量大,主要服务于上课的师生。4个广场周边均围绕道路主干道,可达性高:但其相距较远,不能形成避难空间系统。从广场功能看,硬质铺装面积大、可利用面积高、开放性极高。

2)绿地应急避难空间。福建农林大学的绿地应急避难空间有中华植物园和西门甘蔗地,它们是福建农林大学9个应急避难空间中面积最大的2个。中华植物园是仿制中国地图的形状而建,面积大、植物种类众多。植物园中有2条水系,其防火性较好,可以避免二次灾害。中华植物园两侧均为教学楼,灾难发生时可服务于逃难师生。西门甘蔗地面积大,植物单一,灾难发生时可转换为帐篷搭置地或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3)操场应急避难空间。福建农林大学有2个标准大小的操场及紧邻操场旁的篮球场,分别位于学校的北区与南区。北区操场与篮球场四周均为学生宿舍楼,灾难发生时,可容纳较多的避难人数。

2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运用多因子分级处理确定各因子权重的方法,它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子,并按照因子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子按照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以分析、判断、综合的方法对应急避难空间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找出应急避难空间现存的问题,可操作性强。

3 高校应急避难空间适宜性评价AHP模型的构建

3.1 构建递阶指标体系

根据大学校园应急避难空间现状以及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将评价指标按其属性进行分组,各组构成递阶结构,形成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6]。目标层为“高校应急避难空间适宜性评价:准则层的4个要素为环境安全(Bl)、空间有效性(B2)、交通系统(B3)、功能设施(B4);筛选出的指标层C为高校应急避难空间的避难能力各项评价指标[7]。通过阅读政府文件以及各种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内各因素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各指标内涵详见表2。

3.2 确定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中诸多决策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再用1~9標度方法对准则层中的4个要素和指标层中的15个要素的相对权重进行赋值(表3)。评价因子的结果经过yaahp-vll.0处理后得到最终权重值(表4),并通过软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CR≤0.1.判断矩阵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

3.3 对于定性指标的打分

针对场地选址、与周围建筑关系、植物防灾能力等15项指标层因子,由10位专业同学对其进行0~10分的打分,打分标准依照相关规范与相关书籍而定。首先将分数等值划分为优、良、中、差,优为9~10分,良为6~8分,中为3~5分,差为0~2分。然后取其打分平均值。

4 结果分析

4.1 福建农林大学应急避难空间评价得分

通过现场考察和文献研究,得到各指标因子得分:再依据各指标综合权重,按照公式,求得福建农林大学各应急避难空间综合得分(表5)。

4.2 结果分析

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应急避难适宜等级:优(8

2)西门广场。西门紧邻福州市二级防灾主干道,周边无高层建筑,所处环境对避灾人员的感知予以安全感。该场地的空间有效性指标排名第二,虽完全开敞但场地总体面积较小。由于位置较远、疏散时间较长,可达道路系统类指标排名靠后。广场内无任何交通引导指示牌,功能设施类较完善,可适当增加应急通讯设施。

3)北区田径场。承担北区宿舍区应急避难功能的北区田径场排名第三,得分为6.511.与中华植物园和西门广场相差1分,其最主要原因是边界开放程度极低,田径场西面虽有4个门但只开放一个,灾时无法及时疏散人群,并有次生灾害的威胁;但有效避难面积较大。

4.2.2 中(2得分为“中”级达到5分以上有4处.4分以上有2处。5分以上分别为下安田径场、甘蔗试验田、逸夫广场和拓荒广场:4分以上的为北区篮球场和紫荆广场。

1)下安田径场的边界围合程度很高,无任何交通引导指示牌、且地势较低、一侧有山一侧有建筑物、交通干道仅一条且宽度一般。但面积较大,有植物缓冲带,应急通讯、供电、消防、监控设备较为完善。

2)甘蔗试验田种有植物不便及时使用,且基本成完全围合状态,无任何交通引导指示牌与应急通讯设施:但面积大,周围无建筑物,可做直升飞机停机坪或帐篷区。

3)逸夫广场有效使用面积小、容纳人数也较少、紧邻建筑物、无交通引导指示牌与应急通讯设施,但交通顺畅、边界完全开敞、有植物缓冲带。

4)拓荒广场情况与逸夫广场基本相似。

5)北区篮球场两侧皆为建筑,不安全性高,环境心理威胁程度较高,且边界开放程度较低.JLH入口较少且宽度一般,无植物缓冲带和交通引导指示牌。有一定的应急消防、供电、通讯、监控设施。

6)紫荆广场面积较小,不能满足避灾人群数量:广场对面有高层建筑无法满足与场地安全距离:广场三侧为陡坡,边界开放程度一般,无交通引导指示牌和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消防与通讯、监控设施极少。

5 优化策略

1)增设植物缓冲带。对于北区篮球场、田径场、紫荆广场及逸夫广场此类缺少植物缓冲带的空间,应增设宽度不小于2m的植物缓冲带。对于下安田径场这类已有植物缓冲带但宽度达不到要求的空间,有必要加宽。同时丰富防灾避险植物的结构,例如增加深山含笑、杨树等抗震植物和苏铁、银杏、青冈栎、女贞等防火植物。

2)提高边界开放程度。对于封闭程度较高的田径场和篮球场应在靠近建筑一侧增加出入口并保证足够的宽度,加强对出入口的管理,保证灾时出入口的有效使用。

3)完善各个场所应急交通引导指示牌,明确紧急疏散路线。

4)在各个应急空间增加广播点和监控点,确保广播和监控覆盖率,便于突发事件时的指挥。

5)增加应急供电设备,设置专门用于突发事件发生时使用的配电箱与电阀门。同时,增加应急消防设备,合理分布应急消防设置点。

6)完善应急避难系统。有必要对福建农林大学应急避难场所间的道路进行优化,形成完善有效的避难系统[9-10]。

7)进行适当避难演习,预防各种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l]姚敏,许浩.国外防灾避难绿地规划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江西農业学报,2013,25(1):35-39.

[2]职晓晓,李会芳,等回顾我国前三部防灾减灾规划[J].中国减灾,2017(1):32-39.

[3]陈亮,胡希军,陈存友,等.城市公同防灾减灾功能改造研究:以东山岛虎山公同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7):134-140.

[4]李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7(2):38-39.

[5]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102020)[EB/OL][2017-12-Ol]. http://www. fuzhou. gov. cn/search/.2011

[6]史晓瑞,商彦蕊,胡佳,等石家庄市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J].震灾防御技术,2016,11(3):656-666

[7]周兆军,李攀.基于CIS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研究[J].科技通报,2016,32(5):202-206

[8]沈松林,吴康生,宋宇.长春市建成区地上避灾场所渊查分析与评价[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4358-4365.

[9]庄霆坚,邓捷铭,林紫珊.福州市鼓楼区公同应急避难可达性评价[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5):21- 25.

[10]马德生.朝阳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方案改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优化高校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