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

2018-09-10易轰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7期
关键词:RFID技术高校图书馆管理

易轰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RFID技术的内涵特征,分析RFID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提出“结合实情,推进RFID技术系统建设”“注重RFID数据模型标准运用及本地化运用研究”“推进读者隐私保护等安全策略的运用”等策略,旨在为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RFID技术;高校图书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7-0169-02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又一名老师,还是高校文献信息的重要汇集场所,高校图书馆的存在可为高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文化交流等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对促进高校教育发展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时代不断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高校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是图书馆管理进步的表现,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对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RFID技术概述

RFID技术是物联网关键技术中的一种,属于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项技术可利用射频信号对目标对象予以识别,并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而不需要开展人工操作,为各式各样恶劣环境条件所适用。RFID技术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及天线等组成。其中,电子标签由耦合原件、芯片组成,各个标签均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可附着于物品上以对目标对象进行标识,并且可划分为有源、无源等种类。读写器指的是可对标签中各项信息数据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可作为RFID技术系统信息控制及处理中心。RFID技术系统凭借自动化水平高、识别迅速、使用稳定、无需接触等一系列优势,使得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物品监视、物流、门禁系统、道路自动收费等。

2 RFID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偏高,尚未构建起统一的标准。RFID技术具备无屏障读取、高存储量、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等特征。在供应链管理中,RFID技术可开展物流跟踪定位,标签与读写器相互间经由自动信息传输与人工手持条码扫描枪各个扫描条码进行比对,借还书如同超市买卖商品一般。而以往图书馆借还书则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找到图书条码部位,然后再对条码进行扫描,如此一来,既存在烦琐的工序,还会降低借还书的效率。通过对RFID技术的运用,不仅可省去过去烦琐的步骤,还无需担心条形码出现损毁等问题,由此可显著提升图书馆工作效率。然而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由此一定程度上加大了RFID技术的推广难度。此外,当前针对RFID技术仍旧未能构建起一套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对标准的运用不尽相同,由此必然会对RFID管理系统的互通、互享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使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RFID技术运用将电磁波作为信息媒介,因此在读者带着有电子标签的书籍时,就面临着被定位追踪的威胁。并且,RFID设备即便是在非接触情况下同样可对标签的信息进行读取,进一步对人们的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带来极大威胁。

(3)流通中存在的问题。RFID技术尽管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但是在随书光盘、违规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将高频RFID运用于图书清点中,其表现出的清点速度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并且操作便捷性有待提高,再加上识别距离相对较长,因此超高频RFID标签还对环境条件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此外,RFID技术还未能在相关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得到推广,如书籍上架等,而更多地被运用于书籍借还、书籍清点等方面。

3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加强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切实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科学合理运用有以下几个策略。

3.1 结合实情,推进RFID技术系统建设

RFID技术拥有诸多优点,但高校图书馆在评定是否运用及如何运用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高校图书馆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注重对其他高校图书馆发展经验的学习借鉴,建设与自身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RFID技术系统。不同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在RFID技术系统建设过程中,高校圖书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馆藏书籍予以分层次、分重点地实施自助借还。与此同时,在运用RFID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尤为关注RFID技术系统与图书馆其他系统相互间的兼容性,以及RFID技术运用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方法相互间的衔接、互补。除此之外,RFID技术的运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高校实践表明,RFID技术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图书团工作人员工作职能、内容发展转变,他们必会对RFID技术系统产生排斥心理。针对该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有计划、有针对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素质培训,调动起他们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具备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素养的工作人员队伍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推进图书馆管理部门的优化整合,为RFID技术运用及读者发展需求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2 注重RFID数据模型标准运用及本地化运用研究

随着近年来学术界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各项研究不断展开,使得RFID数据模型标准运用研究越来越趋向于成熟。高校图书馆管理对RFID技术的实际运用中,不仅要消除RFID技术系统本身的不足,还应当处理由于本地化运用研究有限,使得RFID技术实际契合度偏低的问题。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大对RFID技术的本地化研究力度,输送专业人员接受全面系统的学习深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进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模式的有效创新。例如,我国某高校推进了RFID技术系统与移动图书馆系统的有机相融,实现了手机借还、微信借阅等一系列新型服务功能,并极大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3 强化读者隐私保护等安全策略的运用

不可否认,先进技术的运用有利有弊。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推进了RFID技术的研发进程,并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策略以保护读者的隐私。在研究成果上,研发出新的密码函数、更新防盗窃取RFID协议等,这些科学合理的保护技术得到了高校图书馆的关注。实际运用方面,要求广大厂商对RFID标签务必添加信息加密功能,以防范读者信息受到泄漏、篡改。在管理上,高校图书馆应当提高教师、学生自我信息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地构建高校内部隐私保护体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隐私权保护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为读者提供更专业、更高水平的服务。未来,我国应当推进RFID行业运用规范等的构建,例如引导RFID联盟构建全面统一的RFID技术标准,引导我国图书馆学会基于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加强对发达国家图书馆管理经验的学习借鉴,建立高校图书馆RFID隐私保护行业规范。

4 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时代不断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高校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是图书馆管理进步的表现,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高校图书馆相关人员务必努力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RFID技术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加强对RFID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实情,推进RFID技术系统建设”“注重RFID数据模型标准运用及本地化运用研究”“推进读者隐私保护等安全策略的运用”等,积极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 考 文 献

[1]全快.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6):105-106.

[2]潘浩.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测试,2014(7):85-86.

[3]肖亚迪,李俐萍,徐帅,等.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3(7):21-23,26.

[4]羌栋强.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84-86.

[责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RFID技术高校图书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浅谈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从RFID技术出发探讨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