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建构策略探究
2018-09-10赵欣
赵欣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智慧课堂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特性的阐述,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1引言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借助教师的教育智慧以及以情景体验、个体探究、师生对话等教学手段,来促进生命个体成长以及带给学生成功愉悦与良好体验的教学形式。语文作为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所以说,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来传递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是新形势下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与必然要求。
2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内涵及特性
智慧与智力有所不同,智力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或者是工具性的智慧,而智慧则是指针对人类有益或者有害的事件而采取的真实且伴随理性的一种能力状态。智慧教育教授祝智庭认为,智慧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习者全面的学习智慧,使其向着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去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借鉴信息技术来创新智慧学习的时空环境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智慧。
智慧课堂是以培养学生智慧能力为目标的现代化教育课堂,首先它致力于教育情境的创新,教师利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将师生、学生与知识之间达到一种融通共生的美感,并通过学习语文来促进学生的联想、想象以及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其次是智慧课堂是体现情智的教学,小学阶段的孩子无论是从情感、智慧还是心智方面发展都还趋于完善,需要教师挖掘和开发孩子们的内心理性智慧与感性智慧元素,并且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智慧将这些元素融合起来,培养出情智和谐发展的学生;最后通过灵动课堂的创建回归生活本真,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比完成课标规定更重要的内容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教学方法,处理课堂时间安排课程内容,做学生英明的指路人。语文智慧课堂最终目标是培养人形成智慧品格,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这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有回归生活,靠他们的直接经验去体会方得以最终养成。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3.1教学方式不够新颖,教学内容固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并没有落到实处,而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更加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3.2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缺少动力
通过在课下的观察,如果上节课的内容是科学或者手工课,这节课在上语文之前学生依然依依不舍自己的手工内容,有时候即便是语文课已经开始有几个孩子仍旧沉浸在上节课的手工制作中,如果这节课是语文课结束,下节课是活动音乐课等孩子们会迫不及待的做好下节课准备,这一个简单的课前课后的准备和收尾工作,很显然能够看出来学生们对语文是敬而学,对活动、音乐等课是爱而学。
4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建构策略
4.1凸显语文的情境性,营造课堂的生活氛围
语文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的映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内容,因此具有较强的情境性。情境性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理清段落词句以及文章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生硬的文字内容转化成为头脑中鲜活生动的形象与情境,并且通过对生活经验的联系来丰富情境内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丰富课文情境,利用多元化的感官体验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在学习《山和海的书信》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晴空万里的大海形象,同时利用音响来制造出“大风吹来时”、“海浪响起时”的声音效果,为学生欣赏和品味文章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的感受大海的温和,并且将这种隐忍的心灵感受带入朗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能够让学生实现与主人公的情感共鸣,有效的升华情景体验的效果;二是构建真实的情境,利用鲜活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学会自我审查与自我繁盛。例如,在讲授六年级的课文《匆匆》时,为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时间的流逝,可以利用沙漏进行计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产生时间紧迫感,同时辅以学生时间利用的权威数据引导学生反思“时间都去哪了”,让学生意识到有效利用时间的重要性,在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凸显“情境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4.2透悟语文教学的“生成性”,凝练教材的问题要点
语文不仅能够直接反应社会生活内容,同时也是对生活反思以及生成群体智慧的结果,因此语文中所包含的强烈的艺术色彩与人文底蕴具有强大的生成潜力。要想透悟语文教学的“生成性”首先要巧设问题之锚,明确教材的重点内容,把握问题的要点,进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主旨,挖掘细节、品味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显示生活,生成个人思想;二是细品字词之妙,例如在学习《快乐王子》中“献眼睛”一段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王子失去眼睛之后的感受,然后围绕“啄”字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感受失去眼睛的痛苦,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取眼睛”的结果转移到“取眼睛”的过程上,实现了学生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换,表现出了强烈的生成色彩,更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
4.3把握语文教学的“交往性”,激活師生的对话互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明,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它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与启发才能实现知识的分享与内化,才能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求得新的发达到师生之间的共识、共享与共进,促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说情境性与生成性是学生理解知识以及生成个人思想的关键,那么“交往性”则是激发艺术潜力,启迪学生的必然要求。交往性是智慧课堂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教学艺术手段,个体交往、双向交往以及集体交往等方法的运用能够加深情境教学效果,使语文的“情境性”和“生成性”在学生中得以延伸与深化,从而达到智慧课堂的最终效果。
5结语
总之,在新的教育性形势下只有对智慧课堂加以重视,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教育的目的,才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纪德奎.变革与重建: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157.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石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