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探讨

2018-09-10刘晓静

现代盐化工 2018年6期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

刘晓静

摘   要: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能够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同时拥有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文章首先对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必要性进行简要概述;其次,总结了我国当前“十三五”阶段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面临的困难;最后,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全民科学素质;科普信息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经济发展速度有了一定的变化,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为质量型效益集约增长。因此,我国正在处于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就目前情况分析,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工作起点上,发展环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更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已经逐步到来。若要充分支撑“两个百年计划”,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必然。因此,本项目对于“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必要性

1.1  有利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建设

创新型主要是指具有开创新领域、发现新鲜事物,开拓创新的人才;具有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除了能夠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外,同时还要拥有努力奋斗的精神。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其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对于我国来说。科学素质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扬我国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弘扬我国改革创新精神。在当前知识经济社会中,为了能够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努力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高素质、高文化以及高科技人才是必要的。因此,全民科学素质跨越对于提升我国创新型人才建设有极大的好处。

1.2  有利于提升国民道德素养

科学素质是我国国民生理、心理、思想品德以及文化科学等各种必备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应用的内在品质。拥有科学素质能够有利于科学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能够对其重新塑造社会责任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1]。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就是要拥有大批的科学技术创新型人才。因此,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为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科学技术领先的地位,都十分重视对国民科学素质的培养。故而,各个国家为了能够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提升国家在世界上的综合竞争力,都会将大学生派往他国学习科学素养。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学生在回国之后都会积极为国家作贡献,故而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因此,从某种角度分析,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提升国民道德素养。

2    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面临的困难

2.1  应试教育方式落后

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方式就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全民科学素养。根据我国教育形式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中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这就使得我国国民科学素质问题长期受到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来说,其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中学在高一时就已经对学生进行文理科分科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范围和知识结构掌握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学习文科的学生就会对人文有更多的了解,而反之,学习理科的学生自然就会对科学有更多的研究。故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应当除了学习一门学科以外,更加需要学习其他不同的学科,进而最终达到人文与科学共融的目标[2]。就我国当前应试教育模式来看,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加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素养的兴趣。

2.2  国民科学素养认知程度低

目前,我国国民对科学素质的认知程度较低,从幼儿园开始,学生的脑海里就产生了“成绩好坏”是用来评判教育的指标。如若在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么就会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喜爱,更会得到同学的羡慕。但是,如若学习成绩较差,考试不及格,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的嘲笑。学生受到打击,心理自然就会存在着成绩是一切根基的评价体系[3]。而其他的评价机制就会出现可有可无的现象,只要将学习成绩提高,任何事情都会有再商量的余地。因此,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国民对于科学素养的认知程度较低。

2.3  缺少科学素养培养实践平台

当今社会中,许多人过于重视外表,而不在乎内心素质的建设,这种看人的方式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对于我国各阶段学校来说,学校严重缺少科学素养培养实践平台。目前,许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走入盲区,过于重视“面子工程”。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有着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却没有建设学生科学素养实践平台。当前,我国大学生极度缺少实践能力,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我国各阶段学校在引进师资时,往往更加重视专业课教师,而忽视了科学实验教师的引进,这也正是我国缺少培养科学素养实践平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策略

3.1  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地进行,尤其当前对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技术当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创新发展的优秀基础力量[4]。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远远超过了6亿,手机网民的数量更是高达5.3亿。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也为我国普及科普信息提供了极大的现实条件。根据我国对全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在2005~2010年,全民科学素养提升了1.57%,2011~2015年,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提升了1.73%。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以及满足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在“十三五”中,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必须要快速提升,达到10%以上。也就是说,从2016年开始,平均每年我国国民科学素养必须要提升1%。因此,要实现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的跨越式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

首先,要着力强化我国国民的互联网思维。在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建设中,将科学素养提升的任务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进而最大程度应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我国国民创建“互联网+”的培养模式。建立网络科普大型超市,积极构建网络科普平台,将线下资源与互联网充分结合。其次,要着力推动科普内容的丰富程度[5]。充分发挥我国科学传播技术团队的作用,同时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程度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对封建迷信等,大力科普科学知识,使得科普知识在网上最大范围的流行。

3.2  建设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体系

3.2.1  完善领导体制机制

若要提升我国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体系是必要的。首先,就是要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将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纳入到我国各级党委以及政府办公中,同时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相关问题工作会议,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进而总结工作经验查找不足。另外,还要将公民科学素养建設纳入到我国政府工作目标的共建协议中,深切落实共建机制,以此推动科学素养提升工作目标的实现[6]。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个工作部门以及成员单位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健全各个工作部门单位的工作例会等,以此有效形成齐抓共管、同抓落实的工作形态。

3.2.2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是健全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体系的重要步骤。因此,首先就要充分坚持和完善大联合大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另外,在完善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实施考核激励机制,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推动提升我国各地国民科学素养工作的目标完成进度。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深入研究“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具体考核办法,进而为纲要具体落实,建去哪我国督导检查制度,加大对我国督导考核机制的监督和检查,为实现我国国民科学素养的跨越式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定期开展督导工作的自查工作和专项检查工作,推动任务的落实。

3.3  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养

3.3.1  大力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

中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状况十分关键。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必须要从儿童开始抓起,并且要着力抓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培养。首先,就要对我国当前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仅对未成年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更加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未成年对科学研究兴趣的培养。学习中应当除了学习一门学科以外,更加需要学习其他不同的学科,进而最终达到人文与科学共融的目标[7]。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3.3.2  大力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城乡差距十分悬殊,尤其是对于我国农民来说,在接受科学教育普及以及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与城市居民相比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从我国国情角度分析,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民总基数较大。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大力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对于我国综合性发展来说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3.3.3  大力提升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

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的科学素养拥有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甚至影响着我国科学执政的程度。另外,对于我国来说,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的科学素养拥有程度为国民起到了极大的表率作用。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的科学素养拥有程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8]。首先,就要深切落实领导干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科学执政的水平,增加公务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

4    结语

只有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建设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体系,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并且同时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养,以此保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进而最大程度满足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以及满足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淑霞.基层图书馆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的作用研究[J].创新科技,2018(2):89-91.

[2]刘延东.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情况汇报[J].科协论坛,2018(1):59.

[3]张聚全,罗军燕,卢 静.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地学教育的新使命与新机遇[J].中国地质教育,2017(3):1-3.

猜你喜欢

十三五规划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