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甬优2640作中稻—再生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2018-09-10杨志英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杨志英

摘 要:2017年在浦城县仙阳镇两个“百亩再生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片”示范种植甬优2640,表现熟期适中、头季与再生季产量高、耐机械碾压、再生季低位腋芽萌发好、再生力强、米质较优等优良特性。总结甬优2640再生栽培全程机械化高产配套技术。

关键词:甬优2640;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Abstract: In 2017, rice cv.‘Yongyou 2640 was demonstratively planted at two ‘Demonstration Area of One Hundred Mu Mechanized Cultivation of Ratooned Rice at Xianyang Town, Pucheng County. It showed some good characters such as suitable maturity period, high yield at the first and ratooned season, tolerance to machinery compaction, good germination of axillary bud at the low sites of plant at ratooned season, high regeneration ability and high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d mechanized in whole productive period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ice cv.‘Yongyou 2640 as ratooned rice.

Key words: Rice cv.‘Yongyou 2640; ratooned rice; mechaniz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甬优2640是浙江宁波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26A×F7540配组选育而成的早稻三系籼粳杂交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16022)[1-3]。2017年在仙阳镇樟溪村、下洋村作机械化再生稻示范种植,表现头季与再生季产量高、再生季低位腋芽萌发好、耐机械碾压、米质较优等优良特性。为了指导大田生产,现将甬优2640作再生稻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浦城县再生稻生产现状

浦城县历来有种植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半山区稻田种植再生稻的耕作特点,近年来通过再生稻集成技术的推广及再生稻催芽肥补贴等政策实行,使人工收割再生季的单产有大幅度的提升(平均每667 m2从最初110 kg提升到250 kg),但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上水稻机械收割技术的普及,高留稻桩被碾压严重影响腋芽萌发,影响再生率,造成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从5400 hm2下降到2500 hm2,因此选用适宜头季机械收割品种是突破再生稻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开展中稻-再生稻机械化品种筛选试验,选出甬优2640、丰两优4号、隆两优华占、嘉优99等再生季低芽位优势品种,特别是甬优2640表现突出,目前为浦城县机收再生稻主栽品种。

2 甬优2640种植表现

2.1 产量

2017年在仙阳镇樟溪村、下洋村建立“百亩再生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片”。按照水稻高产创建测产验收程序进行实割测产验收:樟溪村、下洋村每667 m2干谷產量头季分别为625.5、618.5 kg;再生季分别为270.8、265.5 kg;两季合计平均产量分别为896.3、884.0 kg,比同区域种植对照品种深两优5814增产8.0%左右,增产效果明显。

2.2 生育期

甬优2640在浦城县作机收再生稻种植,3月15日左右播种,以确保再生季不会受到秋季低温寒潮的影响,4月10日移栽,7月10日齐穗,8月10日收割,头季生育期148 d左右;再生季9月20日前齐穗,10月28日成熟收割,再生季78 d,中稻-再生稻全生育期226 d左右。

2.3 主要性状

甬优2640田间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较挺较宽,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株高103.0 cm,穗长22 cm,头季每667 m2有效穗数14.0万穗,每穗总粒数210粒,结实率91.7%,千粒重24.3 g。再生季主要性状:株高70.0 cm,穗长14 cm,每667 m2有效穗数21.0万穗,每穗总粒数72粒,结实率86.0%,千粒重23.0 g。

3 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3.1 头季稻机械插秧技术

3.1.1 选好秧田,整好畦 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病虫害发生较轻,土壤肥力较高的稻田。播种前2~3 d将秧田耙平沉实,播种前1~2 d按照秧畦宽1.4 m、沟宽0.5 m做好秧畦。排干多余水分后每667 m2均匀撒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20 kg,以备拌制泥浆装盘。

3.1.2 铺好秧盘,装好泥浆 播种前1 d在秧畦上摆好育秧盘,每畦2排,盘要摆直,两盘间要相互咬紧,没有相咬的边用泥填实,使秧盘不变形;去掉沟泥中的石粒、草根等杂物,将沟泥捣成浆,以不见水为宜;把泥浆铺满盘,抹平泥浆,待泥浆自然沉实到适当程度(可半籽入泥)即可播种。每667 m2大田约需机插秧盘23盘,每667 m2秧田育2300~2500盘,可供近7 hm2大田机插。

3.1.3 做好种子处理,均匀播种 播种前按常规育秧方法进行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处理。一般可用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浸种36~48 h,洗净药液后催芽,催芽至露白即可。定量播种,一般每盘播芽谷80~100 g(干谷60~75 g),进行2~3次来回均匀播种,播完盖膜。

3.1.4 做好秧田管理,培育壮秧 秧苗期以湿润水管为主,播种至秧苗1 cm阶段应保持满沟水。此后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沟水高度,保持湿润即可(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移栽前3~5 d排水晒苗,使盘泥板结,起秧不碎散,便于机插作业。秧苗期薄膜管理与常规水秧育秧相同,完全揭膜当天畦面灌浅水。秧苗1叶1心期用15%多效唑300 mg·kg-1进行喷施,促进秧苗矮壮多蘖;2叶1心期与移栽前5~7 d每667 m2各施尿素5 kg作断奶肥与送嫁肥(断奶肥秧苗长势好可不施);移栽前2~3 d喷施32.5%丙甲·嘧菌酯(阿米妙收)、40%氯虫·噻虫嗪(福戈)作送嫁药,可以有效预防秧苗移入本田前期的病虫害,也有利于早生快发。

3.1.5 适时机插,合理密植 机插稻田必须在插前3~5 d进行耕整,使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超3 cm。水田整平后需沉实1~3 d,使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时不陷机,保持1~3 cm薄水机插。机插秧龄控制在20~25 d,掌握在4叶1心期、苗高18 cm左右时移栽。机插规格一般采用16 cm×30 cm,结合手工补苗,每667 m2插足1.4万丛,基本苗5万~6万苗。

3.2 头季稻田间管理

3.2.1 合理施用基、蘖、穗肥及催芽肥 浦城县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甬优2640头季稻每667 m2产量600~650 kg,需施N 12 kg,N∶P2O5∶K2O为1∶0.4∶0.8。在施肥上采取前氮后移,适当降低基蘖肥量,增加穗肥比重。基肥:磷肥100%、氮肥30%、钾肥50%;分蘖肥:栽后7 d氮肥30%;穗肥:氮肥40%(倒3叶、倒4叶期分2次施用)、钾肥50%(倒4叶施用);催芽肥:齐穗后15 d每667 m2施用尿素7.5~10.0 kg。

3.2.2 水分管理 掌握寸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棵、活水促蘖、适时搁田、薄水孕穗、间歇灌溉。为提高再生稻根系活力,必须实行2次搁田。第1次搁田在穗数85%时烤到脚踩不陷泥、有脚印不粘泥为度;第2次搁田在头季稻抽穗后15 d施催芽肥后,让水层自然落干,根据不同田块排水性能确定断水时间,以收割机碾压稻田土壤不明显沉降为宜,直到收割留桩后及时复水。

3.2.3 病虫害防治 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结合田间的实际苗情,重点做好“三虫”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掌握枯鞘率5%或每百丛卷叶螟幼虫有40头以上时,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6%阿维·氯苯酰(亮泰)、5%阿维菌素等农药防治。稻飞虱低龄若虫始盛期田间百丛虫量达1000~1200头时,用80%唏啶·吡蚜酮、20%醚菊酯等农药进行防治。可用32.5%丙甲·嘧菌酯(阿米妙收)、30%苯醚·丙环唑(爱苗)、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9%吡唑醚菌酯(稻清)等防治水稻中后期多种病害。

3.2.4 十黄收割、适度中留桩 头季稻尽量做到十黄收割,用国产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适度中留桩25 cm左右,以确保秋寒来临之前安全齐穗。收割时尽量减少二次碾压,收割后尽早清理压在稻桩上的稻草,扶正稻桩。

3.3 再生稻田间管理技术

3.3.1 保持土壤湿润,及时管水 收割当日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不留水层,整个再生季做到田间湿润发苗、浅水长苗、寸水养穗、干湿交替至成熟、收割前断水。

3.3.2 施好壮苗肥、穗肥及进行根外追肥 头季稻收割后3~5 d施壮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氯化钾10 kg,头季稻收割15~20 d后每667 m2施穗肥尿素5 kg。再生季抽穗60%~70%时,每667 m2用“九二〇”2 g兑水50 kg喷雾,以利齐穗。灌浆期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3.3 做好病虫害防控,适时收割 重点做好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4-7]。在不影响后作的前提下,收割不宜太早,全田成熟度达90%以上收割。

参考文献:

[1]陈兰,张启武,陈爱柳.连作杂交晚稻甬优2640高产栽培技術研究[J].杂交水稻,2017(1):39-42.

[2]李方勇,黄根元,张求军,等.播栽期对水稻甬优2640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7):1160-1161.

[3]李振宏,杜同庆,徐鹏,等.不同栽培方式对甬优2640产量和物质生产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7(1):11-13.

[4]舒素芳,胡谷琅,房玉伟,等.播期对机插晚稻甬优2640生长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4(6):644-649.

[5]房凤珠,王洁,钱有宏,等.甬优2640高产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47-48.

[6]刘仁泰,张长兵,陈忠云,等.甬优2640毯苗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6):207-209.

[7]李建华.超级稻甬优2640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7(4):25-27.

(责任编辑:林玲娜)

猜你喜欢

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基于模糊DEMATEL-ISM的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评价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