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导”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8-09-10强巴欧珠次仁

大东方 2018年8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教学

强巴 欧珠次仁

摘 要:“问题引导”就是教学中常说的问题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逐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旨在通过探求问题引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步骤,并对这些步骤进行反思。本文以《大规模海水运动》为实例,以问题“问题引导”法贯穿本节课教学,最终为“问题引导”教学法的过程提出优化方案,以期为诸多同仁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问题引导;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方案

一、“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大规模海水运动》中教学实例

1.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高中地理教材中最难的章节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倍感棘手,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理解也往往不够深刻,笔者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教学法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从本章节的课程内容来看,诸多的洋流名称,不同的洋流走向,种类繁多而且运动形式多样,而且洋流对流经国家的气候影响也各有异同。所以,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讲解式教学,对洋流进行逐一讲解,由于内容多且复杂,在没有梳理的前提下学生很容易混淆不同的洋流,加上灌输教学,单一乏味,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问题是兴趣的开始,也是学习注意的引导。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对认知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常规流程是设置导学案,学生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最后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问题引导”分为教师和学生两条主线同时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独立能力。“问题引导”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引导”法,不断调整,每节课都不用按照固定的模式照搬,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去,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发现问题。苏联教育学家苏姆林斯基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中应该以学生喜欢的故事或者事例为主,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课前,教师则以计算机技术设置与海水运动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洋流的氛围设置中开始学习。比如,用学生熟知的《泰坦尼克号》的电影为导入,截取电影沉船的片段,之后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沉船的事故?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开始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设置。用问题来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自己探索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原因。

其次,重点引导。引导学生自学中,对于多数学生都会的知识,教师不必过多引导。但是,对于洋流相关的重要概念和产生原理教师应该重点讲解,认真梳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也能在问题导向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对世界范围内的洋流进行分析和讲解的前提下,对局部重点洋流的形成和运行轨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洋流运动轨迹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洋流的运行轨迹。

最后,合作探究。在进行预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班级分组的前提下,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各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理解的学生教会不理解的学生,如果仍然不理解,各组则将探究中的疑惑,集中起来,教师则进行集中讨论,最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看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竞争引入课堂,利用学生急于表现不服输的思想个性,采取小组对抗的方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并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团队意识。

二、“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大规模海水运动》应用的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是常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问题引导”呈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现提出反思以供大家思考。

1.优化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成败。问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的提出也应该是在最关键的关节,另外,问题也要跟着学生的思路层层深入提出。所以,“问题引导”法问题的提出、提出时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和思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克服经验主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仔细考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程度,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并设计提示环节,让学生在竞争的同时也可以挑战自我,进而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设计难度过大,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

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在问题中把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思考。改变传统教学灌输、填鸭的陈旧方式,让老师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问题在探索和思考中得到切实解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按照课堂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让学生参与进行,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新课程标准下,应试教育已经开始转变对思想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上。新时代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限于學生知识的多少。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思维想想的空间,将“教学”合一,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鲁.理解“活动”功能 设计“活动”方案[J].地理教学.2010(05)

[2]林峰.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5(04)

[3]尹春艳.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对新课程的认识误区[J].学周刊.2014(21)

[4]王海法.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思路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作者单位: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教学
全站仪在数字绘图中测量方法优化方案
湖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