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与高鸿业教材比较研究

2018-09-10王佳楣王方任晓红

高教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材比较西方经济学

王佳楣 王方 任晓红

摘 要:目前国内已经出版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数量庞杂,质量良莠不齐。文章基于高等院校经济专业本科教学中较为认可的“马工程”西方经济学教材与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以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为指导,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两类西方经济学教材从基本情况、体系、内容与侧重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针对比较结果从增强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以及兼顾内容、形式的可阅读性与规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适用于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的教材优化建议。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高鸿业;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191-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western economics textbook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China, while the quality varies greatly. Based on two kinds of western economics textbooks which are more recognized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economics majo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guidance of modern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wo kinds of western economics textbooks from bas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tent and empha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comparis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timeliness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 readabi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Keywords: western economics;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theory; GaoHongy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西方经济学的渊源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重商主义的开端到古典经济学主流思想再到当代的西方经济学,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尽量满足一国居民不断增长的欲望的社会科学[1]。不同于国外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整体编排,国内教材的编排习惯将微观和宏观部分分为上下两册,微观部分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微观个体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并获得最大化收益的,理解微观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及其局限性;宏观部分的目的则在于让学生了解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能够利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常见的宏观经济现象与问题,熟悉宏观经济政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吴易风、颜鹏飞主编的“马工程”(全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西方经济学》[2,3]和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4,5]。本文将从基本情况、体系、内容与侧重点、表现形式方面对这两套教材进行系统比较。

一、教材基本情况比较

两套教材均按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内容分为两册,高鸿业主编的教材已经修订到了第六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马工程”教材由吴易风、颜鹏飞主持编写,并在201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详见表1)。两套教材均出版了配套的教辅资料,向教材使用者提供教學PPT(仅限教师)、教学案例、课后习题答案以及学习手册,无论是教学还是自学,教材都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的便利性。

二、教材体系、内容与侧重点比较

(一)教材体系与内容的共性

整体上看来,高鸿业教材与“马工程”教材的体系结构基本一致,均包含了导论、供需与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生产与成本、市场论、生产要素市场、一般均衡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内容,以及宏观经济指标、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发展、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内容。从具体内容所占的比重来看,两套教材在微观部分描述最详细的都是市场理论,这部分内容在高鸿业版中占全书的20.6%,在“马工程”版中占全书的29.7%,表明了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微观经济学探讨的核心;内容最少的章节在两套教材中都是导论部分,在高鸿业版中占全书的2.4%,在“马工程”版中占全书的5.6%,“马工程”教材的导论部分详尽程度远高于高鸿业教材;在除导论以外描述最简略的章节上,高鸿业版对一般均衡与效率描述最少(5.4%),而“马工程”版对生产要素市场描述最少(8%)(详见表2)。在宏观部分内容最丰富的是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描述,分别占全书内容的20.6%(高鸿业版)和29.7%(“马工程”版),表明教材编写者均认为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内容描述最简略章节上两套教材编写者的判断有所不同,高鸿业版教材中对于开放经济描述的内容最少,只占全书的3.8%,“马工程”版教材则是对宏观经济指标描述的内容最少,仅占全书的4.7%(详见表3)。

(二)教材体系与内容的差异性

两套教材整体差异不大,主要差别在于细节内容上(详见表4)。在微观经济学方面,高鸿业版教材将“博弈论与策略行为”单独安排为一章[4],而“马工程”版将其放在了“不完全竞争市场”这章中作为一节内容,在寡头市场之后进行介绍,在内容的连贯性、紧密性上要优于高鸿业版的编排;另外,“马工程”版教材还将生产论与成本论合并为“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一章[2],去除了一些冗余的描述,使内容更加清晰、结构更加紧凑,更好地解释了“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方面,高鸿业版教材在最后增加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西方经济学与中国”三部分内容[5],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联系在一起,描述了西方经济理论的争论和分歧,同时也指出了西方经济理论的双重性。“马工程”版教材最突出的两点,一是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一章中增加了“经济周期”一节,描述了经济周期的内涵和经济周期理论,二是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一章中增加了有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的增加对于教材使用者对西方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发展中国家增长奇迹认识和理解的加深提供了更大的帮助。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高鸿业版教材简单的引论,“马工程”版教材在微观导论部分围绕西方经济学的内涵与属性、由来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给出了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建议[2],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起到了益处。

三、教材表现形式比较

一般而言,图、表和公式是展现教材知识点的主要形式,小结和习题是帮助教材使用者梳理巩固知识点的主要形式,术语和文献则一方面展现了教材编写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又向教材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表5可以看出,高鸿业版教材中图的数量与“马工程”版相当,但是表和公式的数量远多于“马工程”版教材;而且笔者在教学使用中对比发现,高鸿业版公式编写符合本学科使用习惯,易于理解和记忆,“马工程”版公式编号混乱,甚至存在公式错误(如对外贸易乘数公式),公式规范性和严谨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高鸿业版教材更加重视章节知识点的复习巩固,首先习题数量(共计262题)远大于“马工程”版(共计119题),并且相较于“马工程”版仅有问答思考题,高鸿业版选取了大量的经典计算题,对于学生理解公式以及课后自学、未来考研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术语和文献的数量上,高鸿业版教材涉及术语551个,文献109条;“马工程”版教材涉及术语532个,文献98条,两套教材水平基本相当,反映出了教材编写者的严谨性。

四、未来优化西方经济学教材的一点建议

通过比较目前高等院校经济专业本科教学中普遍使用的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和“马工程”版《西方经济学》教材,可以看出当前国内西方经济学主流教材内容体系比较稳定,但在编排细节上存在差异。总的来说,高鸿业版教材在学术规范性、知识点清晰度以及复习巩固便利性上要优于“马工程”版教材,但是也存在语言描述过于简练,一些描述难以理解的问题;而“马工程”版教材虽然语句表达可读性较强,体系结构更为紧凑清晰,但是对于西方经济学数理性特点不够重视,学术规范性也有待提高。未来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编写,一方面要考虑到使用者是初次接触西方经济学,在编写时注重书面语言的可阅读性,既要简洁也要完整,比如“马工程”教材的语句表达可读性比较强,学生反映读起来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学术规范性,尤其是在图表公式的引入中要明确目的,既不能明明需要而不引入,也不能只是堆砌而没有目的,比如高鸿业教材在“宏观经济指标”中对核算公式的引入,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三种GDP核算方法理解更清晰。

参考文献:

[1]黄邦根.本科生“西方经济学”课程之结构框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33(18):106-108.

[2]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3]西方經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教材比较西方经济学
不同知识呈现方式下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开放教育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美两国两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科学图示”比较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和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针对DNA和RNA的观察实验的比较
中国与加拿大生物教材STSE教育的比较研究
人教版和沪科版物理教材“抛体运动”内容的比较
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综合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