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告别贫困(之三·吉林篇)
2018-09-10王宝学
王宝学
吉林市委办公厅驻磐石市烟筒山镇大黑山村“第一书记”阚阅在谋划产业项目脱贫上认识到,扶贫光靠“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靠小打小闹帮助贫困户也只能解决眼前问题,不能根治未来再出现新的贫困户和原有贫困户返贫,只有让村集体经济拥有自身“造血”功能,才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在吉林市委办公厅的周密协调以及其他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阚阅谋划出了一套“长短结合”的扶贫办法。
芦笋种植的长期效益和大棚间种的短期效益相结合。芦笋是一种具有较高保健价值和营养价值的高档蔬菜,价格较高,市场潜力巨大。其生产周期为15年,是一种一次投入、长期产出的经济作物,具有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反哺贫困户的稳定和长效作用。2016年,阚阅利用省专项资金带领村民建成芦笋大棚180栋,大棚占地面积11.17公顷,棚内面积5.76万平方米,定植笋苗15.48万株。2016年11月中旬,经各级专家现场论证,笋苗长势良好。为坚定大棚经营农户信心,阚阅与收购企业签订了有保护价格的长期收购合同,保证在满足质量条件的情况下产品能够出口到新加坡、韩国和俄罗斯,解除了合作社成员的后顾之忧。同时,他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在2016年末完成了果蔬无公害产地认证和绿色食品专项認证,并计划在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依靠自身力量逐步走向市场,向国内大型商超进军。
芦笋种植虽然收益大、持续时间长,但投产后第二年才能产生效益。为弥补第一年芦笋种植项目收益空白,确保完成脱贫任务,阚阅专门聘请专家反复调研论证,根据芦笋生长特点及收益规律,采取错季种植、行间种植等办法,在芦笋大棚内间种了花卉及西红柿,为贫困户创效增收,不仅能够给大棚经营户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还能为整个吉林市棚膜经济产业提供示范性科学依据,填补了东北地区棚膜经济作物间种科目的空白。180栋大棚中共间种花卉67栋、西红柿113栋。50万株花卉全部售出后实现销售收入46.8万元,30万斤西红柿也全部售出,销售收入10.3万元,农民纯收入达24.5万元。
积极推动能繁母牛养殖项目。根据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我国牛肉的价格一直稳涨不跌,肉牛养殖数量和牛肉产量保持逐年增长的势头,牛肉消费量不断提高,且国内供应量与需求量相差甚远,市场潜力巨大。能繁母牛养殖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带动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阳光产业。为了拓宽收益来源,让大黑山村所有贫困户都能持续增收,阚阅协调吉林市大军元牧业公司参与扶贫开发工程,投资75万元入股繁育牛养殖园区建设项目,为项目提供规模化养殖经验和养殖技术支持。该项目总投资290万元,村集体通过入股45万元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但不参与生产经营,每年预计实现红利20万元。该份股金红利由低保兜底的贫困户平均享受,直至该贫困户去世,之后这部分红利由村集体所有。如有新进低保兜底贫困户,也可享受该红利。通过这种“精准扶贫”方式,村集体实现了可持续的、自主的“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彻底改变了“村依靠镇、镇依靠市”的状况,逐步由“等、靠、要”转变为自给自足、快速脱贫、全面致富。
积极引入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发电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长效性、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稳定的经济性等优点,是绿色环保而又长期增益的新能源项目,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阚阅协调包保单位筹措90万元为大黑山村建设1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为大黑山村村集体收入获利12.52万元。
积极发展水貂养殖项目。水貂的主要商品部分是皮毛,一直是世界裘皮市场的支柱商品之一。目前在国内,水貂养殖技术成熟,饲料来源广泛,水貂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貂皮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很好。2016年7月,在阚阅的协调下,吉林市委办公厅决定将水貂养殖项目引入扶贫开发工作中,并以大黑山村为养殖试点开展项目试验。为此,吉林市委办公厅注入扶贫资金25万元,帮助3户农户启动了水貂养殖项目,引进水貂150只,并购买了饲料、改善了饲养环境。同时,积极协调左家农业特产研究所为该项目进行了全程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持,该项目年收入可达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