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路问成人”此句解译

2018-09-10吴伟新

度假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平生成人

吴伟新

摘要:在论语第十四篇《宪问》中,子路问过孔子孔子一个问题,原文是这样,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我们不禁会想这第二个曰字是孔子接着上句话呢,还是子路说得呢,这对我们理解论语子,更加了解孔子和子路有更深意义。

关键词:成人;利与义;要;平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103-02

1 孔子与子路小论

“孔子弟子有三千人,遵循的是有教无类,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1]子路再没有遇到孔子之前,就是一个武者,勇敢仗义,最后被孔子收服拜孔子为师,可见孔子也是武力过人,但他却更看重文治,想的是以学者身份闻达诸侯。子路从一个武者向知识分子转变,但是他的性格还是一如往前,勇敢、正直、仗义,似乎是文武双全了。“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统计,出现子路之名(含季路、子由)共出现八十二次,远远多于其他弟子出现的次数”。[2]子路地位是重要的,形象生动而丰富。而他在问孔子关于成人的问题上,说明他已经对人生进行了深入思考。

2 子路问成人字句赏析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3]

成人中的成本义是完成、成就之意。东汉的大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对论语宪问中的成字做了解释,“成,就也”。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的是许慎,他是大家,自幼书读经书,博古通今,中国第一个对自己国家文字进行考据的人,他距离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孔子的时代相差不远,六百年左右,而中国的汉字统一是秦始皇时期,距离他就相差二百多年,他的文字考据很有实际价值。成可以是做好、做完、成功,事物发展到一定形态或状态等意思。“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成人犹如‘成器'”。 [4]朱熹在的作品《论语集注》中,将“成人理解成,全人”[5]。朱熹,此人可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他是唯一的非孔子的亲传弟子,却可以享祀孔庙之中,在大成殿中,与孔子的亲传第一一样,可以享受儒教的祭祀。二千五百多年,至今只有朱熹可以做到,他将宋明理学趋于完善,一整套的思想体系,对孔子及其他著述,肯定了如指掌,他的注释可信度是极高的。在朱熹的作品《论语集注》中,将臧武仲之知的知,注释成智慧,发音是第四声,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读的第一声,知道的知,这样可以解释得通,臧武仲是个极其聪明有才智的一个的一个人。公绰之不欲中的欲字,可以理解为贪的意思,在许慎的著作《说文解字》中,欲:贪欲也,从欠谷声。卞庄子之勇的勇,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勇:气也,从力甬声,勇在汉朝之前,还通恿,古文勇从心。冉求之艺中的艺,我们可以理解为才能、技能、技术之类,在春秋之时,儒家所说的艺有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有了艺,这个人就有了文化内涵。文之以礼乐中文,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到,文就是附加装饰的意思。在朱熹对上半部分的整体解释中,他是这样的说得:言兼此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亦成矣,然亦之为言,非其至者,盖就子路之所可及而语之也,若论其至,则非圣人之尽人道。我们可以简单的对朱熹的话进行的理解,知、不欲、勇、艺、礼乐集于一人之身,就可以使德行修养形成于内,自发的散发透露出来,而文采就会形成在外,再用礼乐去辅佐自己,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全人了。在了解这些的时候,我们可以简要了解孔子在其中说得这四个人的简要事迹:鲁国臧武仲很有聪明才智,能够事先了解到事情的发生和结局,能够逃避灾难;公绰的没有欲望,孔子在论语里是极力推崇他的,还在论语里说过他“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老”是家臣的意思,家臣与大夫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家臣一看这家字,我们就可以明白,是打理某个家族的仆人,而大夫却是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员,这身上责任重担都不一样。而公绰适合家臣却不适合大夫,说明他的清心寡欲,但是不要认为他没有才能,他的智慧更是超前,靠着敏锐的分析和精准大局把握能力,知道齐国跳动军队目的并不似鲁国,而是齐国自己内乱。公绰的性情散漫,但是才能卓著,孔子推崇之至。卞庄子的勇武,真的可以是暴虎冯河,在军事战斗中,勇往无前。冉求多才多艺,连孔子他老人家自己都非常欣赏,很是推崇。孔子把“不欲”和“知”“勇”“艺”看作是组成完美人格的四个非常鲜明的重要品质,缺一不可。把这四个的优点放在一个人身上,这可能嘛,世界上有这么样的完人嘛,在中国就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之说。孔夫子说得这番要求对待子路,这几乎是以一个圣人的要求去他的弟子,就怕孔圣人自己都无法达到啊。

下面的这句话,见利思义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利: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醒;思:容也,从心囟声;义:己之威仪也。见危授命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授:予也。本义是给予、交给意思。宋朝开宋明理学先河的二程当中,他们认为授命,言不爱其生,持以与人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中,“要”通约,穷困意,旧约也;平生,平日也。孟子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上面的成人要求,相比于下面的要求,无疑要高出很多,而孔夫子的对待徒弟子路的要求,无疑是要求严格的,他希望子路能够变得非常优秀,成为他心目中那种理想的人,他希望子路集那四个人的长处在一身。但是子路的想法却不是这样的,子路在他自己的人生观里有自己的想法,对待学习,他也有着自己的悟性,虽然悟性也许不如颜回高,但身为孔门弟子,在论语中频繁出现,也不会差,能够进入孔夫子的法眼。以子路平时所为,是完全符合下面所说的。最后也是见危授命而死,完全履行了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而且也遵循了儒家的礼,因为春秋时期,儒家重视礼教,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还有衣冠薄带,何为华夏,也就是礼仪和服饰缘故。子路的冠带在战斗中掉了,即帽子,这个在子路眼中,可是比生命还重要的,就因为去捡这个而亡,而且明知必死无疑,还要勇往直前,子路的一生,完完全全做到了近乎完美的人了,也履行自己下面所说的这几句话了。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是勇猛没有头脑,可是中国忠义礼智信就是需要的这样的人叠加起来的。然后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了。

3 子路问成人丰富联想

子路在学习探索中,不禁思索到,就这么学下去的意义何在啊,难道这么学习就是使得自己知识变得越来越渊博嘛,可是学无止境啊,学习可以使得自己在各方面越来越完美才是,可是一个人怎么样才会使得自己变得完美呢?子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他可是无所不知的啊。于是子路便向自己的老师孔子请教道,我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呢?孔子一听,原来子路想要使得自己变得完美,那就集他人的各种优点于一人不就完美了,于是乎就开始耐心的教导起子路来:“如果你啊,拥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逃避灾难;孟公绰那样的克制忍耐、没有欲望;卞庄子那样的勇敢,敢和老虎搏斗;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稍微用礼和乐来加以修养自身,也差不多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但是子路在孔子回答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却不禁疑惑到,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啊,这孔夫子的答案他是一点都不满意,于是在孔夫子教导他如何成為一个完美的人的同时,不禁开小差又开始自己思考起如何成为完美的人来。这时的子路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也与他自己的性格处事有关,那么首先就来了,子路是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和为人是什么样的,使得他自己能够得出这种可以至今流传千古的名言从他嘴里说出来呢,这就要做出一个很大的对于子路的分析。在论语第五篇公冶长里,有这么几句是说道子路的,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可以看出子路是有些浮躁的;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财”。从孔夫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第六篇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可见子路对他自己的老师是敢提出质疑的,而且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当面顶撞,并不是唯孔子是从的。从这些平时的行为做法上,子路的人格形象特色鲜明,敢于挑战权威。于是乎,在孔夫子回答完之后,子路也不藏着掖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就关乎这句话中的重点问题,第二个曰字,是子路说得还是孔子说得,经前面分析子路的行为处事,第二个曰是子路说得是完全肯定的,因为他就是这种勇敢直率的人,有着自己的原则性,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又犹如一把宝剑,锋利无比,正气凌然。马上就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现在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那也太困难了,没人可以做得到啊,实际衡量应该是钱财名利在眼前时,要想到它的得来是否符合道义;在危急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接受任命,力挽狂澜,甚至舍弃自己生命;天长地久,随着时间流逝,也不要忘记平日里说过的话,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直率豁达正义勇敢的子路,性格使然使他说出了这千古至理名言,这句话说得真的是震撼人心,我们现在都闻之振聋发聩,努力朝着他说得那样去做,对子路高大的形象油然起敬,对孔夫子能培养出这样学生而拜服。

4 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孔子与子路的形象非常饱满,子路在孔子的教育之下,有着自己独特思考启发,不再是武人子路,说明孔子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子路也成了孔门十大贤者之一,也只有孔夫子这种大教育家才能把子路这样循循善诱的带入正途,谈吐不俗,成就不凡,成为师生楷表。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2]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3] 孔子弟子. 论语第十四篇宪问[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4] 许慎撰, 徐铉校. 说文解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5] 朱熹. 论语集注[M]. 商务印书馆, 2009.

猜你喜欢

平生成人
养大成人
甘为艺术付平生
大龟驮她去了
材料作文“成人与成功”导写
2019高考押题关键词之“成人与成功”
神奇的太阳
无题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感恩的心
小P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