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2018-09-10杜绍辉易锋张文贤刘江
杜绍辉 易锋 张文贤 刘江
摘要: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选择,结合案例分析法全面分析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阐述其存在着的不足和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之上合理选择经营模式,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优化选择;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全面推动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全民体质健康。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期间需要全面建设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增强民族身体素质。“十九大”会议当中关于身体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战略比较多,能够看出我国未来发展规划当中全面注重民生问题,特别体现在身体健康发展当中。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当中社区体育俱乐部属于新型体育组织形式,在深化改革体育体制之后逐渐出现的新事物。社区体育俱乐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运动竞技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形成系统化的体育组织,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国家主导的公益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商业化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和混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等。
一、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
(一)体育人口缺失,俱乐部数量不足
由于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总基数比较少,按照国家体育局的一项调查报告能够看出,我国城乡居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次数在1次以上的只占据36.5%,有64.5%的群众从没有参加过社会体育活动。我国16周岁以上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人数达到16.5%,其中大多数为在校学生[1]。在性别分布上,我国男性体育人口显著多于女性体育人口。体育活动参加人口的职业分布情况,其中大多数为有职业人员,并且占比较大的是科教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企业职工等。
从以上现状分析能够看出我国体育人口数量较少,该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二)生活方式不同导致俱乐部质量差别较大
首先,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城市所建立的俱乐部不仅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型城市生活压力小于大城市,且生活节奏缓慢,相应中小型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大城市居民。因此中小型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大多都是出于自愿,因此该种健身活动往往都比较简单,缺乏科学的健身时间和专业的健身指导。其次,部分社区体育俱乐部由无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缺乏组织资金和技术指导,整体体育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
再次,由于小城市居民缺乏体育健身意识,不具备完善的科学建身指导,因此在体育消费方面比较落后。大部分体育活动团队还处于自发健身阶段。缺乏组织,指导和服务。所以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存在较多影响因素,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扶持和推动,进一步加强社区健身俱乐部的政治与规范。
(三)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不足,社区体育俱乐部不具备体育产业化特征
我国在实行体育改革之后逐渐提升了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化主要包括家庭体育消费型和竞技体育带动型等。由于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育产业市场,不合理的结构布局以及市场发展状态等都影响了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此外,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无法有效实现体育产业化发展。我国大部分社区体育俱乐部都是由民间组织建立,然而在发展期间总是受到法律法规影响,缺乏产业化结构,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所以,需要从相关法律法规入手,将社区体育俱乐部引入市场。
二、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选择
在创建和实行社区体育俱乐部之后,能够显著感受到该项建设项目的优势,能够全面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运行各环节和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因此组织管理模式能够直接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这就要求俱乐部形成特色的组织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运行。如果政府不断进行干预管理,将会影响俱乐部的发展。因此,分析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体育俱乐部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国家主导的公益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商业化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和混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等。
(一)政府主导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
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常常存在较多落后的老社区,严重缺乏体育资源。因此针对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社区则需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下的体育俱乐部。政府部门需要集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全面提升公益事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还需要给予体育俱乐部政策和经费扶持。因此,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下的俱乐部需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职责。当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老旧社区缺乏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行政作用,优化社区体育资源,全面实行社区合作机制。
(二)商业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
在中高档住宅社区需要实行商业经营模式下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借助社会公共力量以及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能够获得足够经费建设体育活动场所,处理各项现实问题。利用专业化经营模式,并且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能够有效增加经济效益,确保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然而商业型经营模式下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会受到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混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
该种经营模式下的俱乐部可以设置在边缘型社区和单位周边,能够有效弥补其他两种经营模式的不足。不仅能够保障资金供给,还能够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社会力量,完善体育组织
为了全面发展群众体育活动,需要做好体育组织活动。因此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全面完善和优化体育组织。各级体育部门需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热情,指导建设该类体育社团和健身指导站等,将体育指导员作为骨干,将乡镇和学校作为建设重点,主体为非盈利性,借助法律制度保障,建立相对独立,互相交流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点面结合,涉及较广的覆盖面积,全面处理体育活动场地管理运营问题。并且投资建设群众性体育俱乐部,全面展现出示范作用和集群效应。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各级群众体育协会,充分发挥体育组织作用。
(二)大力建设体育设施,解决场地不足问题
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时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体育设施和场地,随着体育活动参与热情不断提升,逐渐突出了场地不足以及设施落后问题。这就要求各级体育部门获得党和政府支持,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各项创新技术挖掘现有体育资源,尤其体现在社会以及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方面。各级社会单位需要研究和制定对群众开放的政策,协调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将学校体育场所和设置向社会开放。各级体育部门还需要扩大开放面,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既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能够为群众提供体育场地设施。
(三)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法规建设,实行产业化结构
国家体育部门需要联合其他部门研究和出台全民健身规定,各地区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建设全民健身制度,政策制度不仅需要保护群众健身活动,还能够促进健身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体现在体育组织立法方面。对于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俱乐部面临的各项挑战,俱乐部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和研究全民健身工作当中存在的优势与弊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互动联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公共服务管理委托机制以及资源共享机制等,保障体育俱乐部的经费和组织实施,促进创建活动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各个社区俱乐部运行时间都不长。所以在发展期间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考虑各个地区不平衡发展状况,全面分析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优势与不足,从根本上推动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成栋.职业体育俱乐部服务社区的法律义务——山西中宇篮球俱乐部转让纠纷引发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06):7-11.
[2]施鹏飞.基于区域品牌理论创建高校校园体育的品牌思考——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俱乐部联盟为例[J].运动,2016,15(04):64-65.
[3]丁鵬臻,李欣.职业体育俱乐部金融联保贷款融资模式的理论分析[J].运动,2017(15):139-140,112.
[4]刘守君,侯力,陈鸥.学校体育场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开放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112-113.
[5]刘芳梅.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公信力培育机制的构建——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2):29-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