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环境的山西旅游资源探析

2018-09-10张江涛

度假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山西资源旅游

张江涛

摘要:山西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使得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突出,境内名山大河遍布、历史古迹繁多,传统文化深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在加紧步伐。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保护好当地地理环境,走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地理环境协同发展之路。

关键词:地理环境;山西;旅游资源;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62-02

目前,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也在不断加快旅游业的步伐。预计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增加产值将达2万亿元左右。相对于旅游行业的整体繁荣而言,山西省虽然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经济却发展滞后。山西是全国重点能源化工基地,是我国煤炭供给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旅游业的开发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不断发展,全省各地旅游资源被积极划入规划之中,针对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打造旅游强省战略。

1 山西省地理环境的特点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聚落所在的区域位置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涉及气候、土壤、水体、山川、矿物、植被以及动物等方面。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

整体来看,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四面环山,境内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由于历史上地质构造作用剧烈和频繁,山西地表断层发育完善,相对高差大,导致崇山峻岭多,形成了风光秀美的自然奇观,充分展示出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粗犷豪迈”地域风格,在华北平原放眼向西,呈现出一派巍峨挺拔的壮美画卷。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地形顽固。山西自古有“表里河山”之誉,东倚太行,北靠长城,西、南两边有黄河阻隔,凭山控水、居高负险。第二,物产丰富。山西省资源丰富,涵盖了特色生产生活用品,如棉、丝、煤、铁等。第三,民族融合。山西处于农耕与游牧、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互融合地带,文化特色明显,地域风情独特。第四,邻近首都。山西处于历史上的古都北京、西安、洛阳之间,政治地理特色突出,是任何一个省份都无法比拟的[1]。

2 山西省旅游资源概况

山西是中華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使得山西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貌水文特征,丰富的矿藏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山西风景隽秀、山多地狭、文物众多的旅游资源特征。其间崇山巍峨,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多变,地貌奇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铸就了山西绚烂多姿的自然景观。据资料显示,山西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达35000多处,各类受保护文物6068处。其中,271处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占全国同级别文物总量的0.5%,位列第一。境内存有各类古代建筑18118处。其中,辽金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到全国的72%。全省存有古代彩塑12700余尊,古代壁画总面积达24000平方米,居全国第一。得天独厚的潜在旅游资源,为山西的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首先是名山遍布。山西境内有: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地处黄土高原,俨然一个金色的世界,山中寺庙群集千年之萃,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道教名山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集“雄、奇、险、秀”于一身,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景区植被繁茂,并有多种中草药材,成为景区的亮点;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芦芽山,也是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山体簇拥着200多座山峰,有大小瀑布30余处,专家称“芦芽山自然景区是世界上少有的原始生物基因宝库”;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的悬空寺以惊险奇特著称,而山中的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另外还有五老峰、绵山、灵山、历山等山脉雄姿挺拔。其次是河流纵横。山西的河流、湖泊、瀑布也享誉国内外,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它围绕山西的西、南省界达965公里。黄河在山西境内有五大支流,其磅礴的气势,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动力;另外还有奔腾汹涌的壶口瀑布,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古老的运城盐池也是山西省著名的河域景区,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神牛造池、蚩尤之血等许多美丽传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山西境内的水文景观还有水帘洞之称的娘子关瀑布,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等,成了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再次是动植物繁多。目前山西已发现的野生植物有1000多种,境内栖息的野生动物也达400种之多,最有特色的便是山西的动植物资源宝库--蟒河生态旅游区,景区内有鸟类214种,兽类43种,两栖爬行类28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钱豹、金雕等;种子植物882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无喙兰等,历史上舜渔获泽,汤王祈雨,穆王东巡,唐代杰出的诗人王维,李商隐都到过这里。同时,山西复杂独特的气候也幻化出五台佛光和云海的天象奇观。山西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在这有限的范围内拥有着1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丰富密集的美景奇观彰显了山西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3]。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山西享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已有35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4处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文物古迹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源等众多类目。

第一,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在旅游圈中有这样的提法:“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境内的文物遗迹分布广、数目多,包括大同云冈、太原天龙山、龙门山、长治羊头山等近50处石窟建筑;应县木塔、五台山大白塔、代县阿育王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等280多座古塔;另外还有大同华严寺、太原晋祠、平遥双林寺、恒山悬空寺等知名古建筑。

第二,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主要有晋商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三方面内容。晋商是指明清时期“汇通天下”的山西商人,晋商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银行--票号,晋中地区在明清时期是我国的金融之都,因而,在这片区域保留下了今日的“晋商大院”:从南到北依次散落着王家大院、渠家大院、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往日的名门豪宅,承载着“勤奋开拓、敬业诚信”的晋商文化精神,成为山西中部特有的旅游资源。山西曾是佛教重镇,因而佛教文化在这里也独具特色。省内佛教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不胜枚举:名闻天下的五台山圣境和云冈石窟艺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大佛殿,荟萃自北魏之后历代技艺于一身的建筑——佛光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代寺院建筑群——大同华严寺、善化寺,饮誉海外的净土宗祖庭——玄中寺,国内少有的沁县南涅水石刻造像,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翟山县青龙寺元代壁画等等,无一不是佛教文化艺术的经典之作。红色文化是山西旅游资源的又一典型主题。革命纪念地中山西省有513处成为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其中,经典红色旅游区包括:太原五中(旧址)——山西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所在地、红军东征纪念馆(石楼县)、八路军总部旧址(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战役旧址(灵丘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五台县)、刘胡兰纪念馆(文水县云周西村)、彭真故居、徐向前故居等,既是特色景区,也饱含教育意义。

第三,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山西民俗风情涵盖了平遥牛肉、大同刀削面等风味饮食;秧歌民艺、上党梆子等歌舞戏曲;荷包、民间剪纸等民间工艺;山西陈醋、沁洲黄小米、柳林红枣、清徐葡萄等土特产品。著名的旅游地有临汾、平遥等古都名城;台怀镇、大寨村等古镇名村。并且近年来,山西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如在襄汾丁村、祁县、定襄等地开设的民俗馆等。山西境内文物古迹丰富、历史遗址众多,留下来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晋南、晋中、晋北民俗工艺和文化传统独具特色,是我国北方汉民族古老文化的缩影。

3 旅游资源开发和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前,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并且很多高品质旅游资源已经提升为旅游精品。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水平等因素存在、许多开发行为存在极大的盲从性和破坏性、再加上开发资金短缺、层次性欠缺等因素,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从保护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来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应该具有可持续性,保持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游客的粗放旅游行为以及旅游地盲目的旅游产业商业活动是导致旅游资源屡遭破坏,当地地理环境呈现恶化态势的直接原因。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秉着可持续的原则,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效益的协调共进[4]。

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保护资源环境。坚持政府的宏观引导、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的观念,树立环境优先、以人为本的思想,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积极倡导绿色生态旅游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还要科学规划发展战略。秉持建设“一条大脉”“两个中心城市”“三条旅游经济带”“六条精品线路”的旅游总体布局思路,整体对山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布局。景区应该突出重点,体现精品,构成旅游网络体系。科学的规划还应注重合理有序适度的开发,更好地实现当代人与后辈的资源共享性。同时,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进一步完善。如道路的绿化和维修,景区停车场的扩建和疏通,景點内基本用品的供给,应急设施的储备,环保工作的保障等,以便更好地得到客源市场的认可。当然,由于山西是煤炭大省,不可回避的煤炭污染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资源的良好运作。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煤旅冲突,最重要的就是转变煤炭的发展结构,走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零污染的道路,积极研发清洁煤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铺平道路,不断提高山西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自然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脉络性,最终实现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地理环境两种行为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涛.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5):475-477.

[2] 杨丽.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学,2006(5).

[3] 秦俊丽, 孙玉梅. 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2011,27(1).

[4] 张振兴.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0(5).

猜你喜欢

山西资源旅游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山西农大与山西云时代共建智慧农业创新中心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旅游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