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猪丹毒及猪肺疫的鉴别与防治
2018-09-10罗科杰
罗科杰
摘要:猪瘟、猪丹毒以及猪肺疫是我国养猪业中常见的几种传染性疾病,从当前的养殖案例中可见,这3种传染病单独感染发病比例较少,大多数以2种及以上的混合感染的形式呈现,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较重的经济损失,文中主要论述了猪瘟、猪丹毒及猪肺疫的鉴别、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鉴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73
1 猪瘟、猪丹毒及猪肺疫的鉴别
1.1 猪瘟的鉴别
猪瘟属于病毒性疾病[1],由黄病毒科的猪瘟病毒感染所致。其流行性不存在明显的猪品种与季节依赖性,几乎所有猪只对猪瘟病毒表现为易感性,全年均可感染发病。该病在病毒感染后有1周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短,一旦发病,传播速度极快,波及面较广,甚至可以流行至周边的养殖场。猪瘟典型的特征是剖检病猪可见肠道出现纽扣样溃疡,因此也被称为“烂肠瘟”。病猪皮下、黏膜组织以及肾脏等器官表层可见数量不等的出血点,用手摁压不褪色。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较为明显,如淋巴结肿大,脾脏边缘存在针尖大小的红色点状物。临床变化可见耳部、腹部、后肢内侧、外生殖器表面等部位皮肤有大量出血点。公猪外生殖器有炎症,排尿困难且臭,伴有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转圈、作游泳状姿势。该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一般在1~2周内发病,而慢性发病则可达到1个月。
由于猪瘟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所以通常需要实验室诊断。尽管猪瘟病毒通用的诊断方法在检测临床样品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检测阳性样品必须用猪瘟病毒特异性的方法进行确诊。实时定量RT-PCR(qRT-P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已有现成的检测猪瘟病毒的通用方法和检测猪瘟病毒特异性方法。针对于不同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已成功应用于病毒分离、设光抗体检测(FAT)或者是ELISA检测中。
在疾病爆发时不可能采用所有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但是可以根据检测目的和流行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因为控制场疫情爆发的关键是控制病毒在牧区内的传播,可以选择高敏感性、特异性及快速的qRT-PCR方法。因为病毒血症持续的时间短,检测抗体也是种有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临床症状出现超过2周的猪群。
1.2 猪丹毒的鉴别
猪丹毒为细菌性疾病,病原为猪丹毒杆菌,其为急性热性猪病。该病存在明显的季节依赖性,在高温季节容易爆发。同时发病猪群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小猪发病较少,主要在大猪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但是小猪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该病的潜伏期1~3d左右,短于猪瘟。该病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与慢性型,其中较为常见的为急性型、亚急性型,且多发生于高温的夏天,病程较短,病猪体温急剧升高,严重时长时间高温。该病的临床表现为胸部等区域有多种性状的红色斑块,用手摁压红色消失,由于该红色斑块较大,因此也被俗称为“打火印”,且该红色斑块比猪瘟的出血点要大。慢性型猪丹毒可见关节病变,猪行走不便。同时,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如消化道出血,脾脏、肾脏肿大,心脏呈现典型的疣状增生。
对猪丹毒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与采取有效的治疗同等重要。多种测试方法可用于猪丹毒丝菌的诊断。应当根据检测成本、给出诊断报告所需时间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可用性等选择诊断方法。
从发生形态学变化的组织(心、肺、肝、脾、肾、关节、皮肤)分离获得猪丹毒丝菌将为丹毒感染提供了确切的实验室诊断结果。未污染样本的直接培养通常较为迅速、容易,且使用基本的实验设备即可开展。对于慢性感染病例及污染的样本,通常需要预先使用选择性肉汤培养基进行富集。猪红斑丹毒丝菌在常规的生化实验中相对不活跃。该病菌在某些碳化合物中能产酸但不产气,而且在三糖铁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硫化氢。利用荧光抗体测定法能够快速鉴定冰冻组织切片中的猪红斑丹毒丝菌;但是,这种测定方法不如培养方法敏感。
1.3 猪肺疫的鉴别
猪肺疫[2],又名“锁喉风”,同样属于细菌性疾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所有年龄段的猪只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易感。不同于猪丹毒的是该病在中型或小型猪中爆发较多。该病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猪只免疫能力下降,进而使该病爆发。该病的潜伏期为3d左右,介于猪瘟与猪丹毒之间。急性时发病速度快,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气喘突然,张口呼吸,并出现急性死亡,且急性猪肺疫的病例较多。眼结膜有充血,耳根、胸腹部也有出血斑,但是用手摁压红色不会完全消失。与猪瘟和猪丹毒不一样的是,猪肺疫病猪可见咽喉变红、肿大,呼吸困难,喘气声大。另外,还可见淋巴结肿大,咽喉部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肺脏充血、水肿,胸腔积液严重。
猪肺疫是猪群中流行十分广泛且花费较大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对那些饲养在密闭环境下的猪。该病导致保育和生长肥育猪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在高度流行肺炎的肥育猪的肺脏中能够分离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极少引起猪的原发性肺炎,但是可以该菌作为一个条件致病菌而继发于原发性因素性的细菌和病毒感染。
2 猪瘟、猪丹毒及猪肺疫的预防
2.1 加强饲养管理
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在于动物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而饲养管理好坏对免疫力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注重日常的场内消毒,调节好场内的温度、湿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降低猪的冷热应激。其次,猪的饲养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给猪群提供一些抗病毒、抗菌并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制剂,如荆防败毒散、鱼腥草、黄芪多糖等。
2.2 重视免疫接种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普遍认为可取的为免疫接种。目前市场上已有猪瘟、猪丹毒以及猪肺疫的三联苗[3],实际使用效果也客观。因此,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而且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足量,并实时监测免疫后抗体水平。
3 猪瘟、猪丹毒以及猪肺疫的治疗
出现该3种疫病时,需要对疑似病猪进行紧急隔离,强化场内的消毒。同时对病死猪进行深度掩埋或者焚烧。猪瘟至今没有特效药,所以主要依赖于日常的预防措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猪瘟高免血清进行抢救。一般情况下,猪丹毒与猪肺疫的病原对B一内酰胺类的青霉素较为敏感,所以可以通过青霉素肌肉注射進行治疗,猪肺疫还可以通过磺胺类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在条件允许下,最为适宜的方法是优先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最为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足量给药,避免耽误疾病的治疗同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雨迪,陈杰,黄小波.一例猪丹毒、猪瘟和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断和治疗报告[J].畜牧与兽医,2015,47(10):157-158
[2]丁玉春,葛良鹏,邢君,等,猪瘟和急性猪丹毒混合感染的诊治与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6):61-62.
[3]薛玉霞.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的正确应用[J].草业与畜牧,2012(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