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振承: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2018-09-10张萌萌

国企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汇票白银广州

张萌萌

潘振承又名潘启,字逊贤,号文岩,幼时家境较为贫苦。为了分担父亲的重担,他早早辍学,到海边给人当船工。青年时期,潘振承自闽入粤,从事海外贸易。他曾往吕宋三次,贩卖丝茶。潘振承最初在十三行一家陈姓商行当协理,并深受老板的信任。后来陈姓行商获利归乡,潘振承遂开设同文行,并逐渐积累下巨大的财富。细看潘振承经商的经历,其实就是一部不过时的商业经典案例。

最可信赖的商人

潘振承的商业生涯是从南下菲律宾开始的。十三行行商之一——天宝行行主梁经国后人、著名经济史学家梁嘉彬所著《广州十三行考》一书引述了《潘氏族谱》的一段话,称潘振承“往吕宋国,往返三次”。三下菲律宾的经历使得潘振承学会了多国语言,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可直接对话。这使得他在诸多行商之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但是许多外国商人之所以喜欢跟潘振承进行贸易往来,主要还是因为潘振承笃守诚信,对质量不好的商品给予退赔,维护了商号的信誉。在当时,潘振承被外国商人称为“最可信赖的商人”,是“行商中最有信用之惟一人物”。

有了良好的信誉,外国商人经常预付定金给潘振承,而且预付款都在10万两白银(1万两白银等于200万英镑)以上,最多一次预付款达到60.15万两白银。乾隆十八年(1753年),潘振承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做成一笔贸易数额相当大的生意:生丝1192担、丝织品1900匹、南京布1500匹;仅生丝一项贸易额就达20.86万两白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关闭闽、浙、沪海关,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制度,规定“茶叶、生丝、土布、绸缎”出口,只能由洋商经办,使同文行等洋行获得了跨国垄断贸易的特权。当年6月,一艘西班牙商船运来约20万两西班牙银元,全部用于从潘振承手中购买大批南京布、丝织品和生丝等。有了雄厚的资金和源源不断的订单,潘振承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红火。到18世纪60年代初,潘振承更加富有,逐渐成为广州洋商首富。

除了丝织品外,潘氏商行的茶叶在欧洲市场售价偏高,但仍供不应求。他诚实待商客,茶叶质量上乘。潘振承笃守“诚为先、信为本”“重言诺、重契约” 的基本商业理念,对英公司每年从伦敦退回的废茶都如数赔偿。也正是从潘振承开始,在行商中退赔废茶成为惯例。

引入汇票第一人

只知谨慎,不敢创新的人是无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的。潘振承虽然经商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但同时不失冒险精神。据潘氏家族第八代后人潘刚儿介绍说,虽然潘振承是政府指定的官商,然而却有自由商人的特点。潘振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放意识,他善纳西方的新事物,引入商业成功的新思维。

18世纪60年代,英国东印度伦敦董事部汇票开始在广州使用,潘振承目睹了这种金融汇划以票据来办理信贷节奏快、效率高、资金安全兑现等优点,认为这是个商机,能够促进商号的发展。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潘振承将伦敦汇票用到了自己商号的国际贸易金融运作上,成為中国人使用汇票的第一人。这在当时只知道使用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中国商人是不可想象的。他使用汇票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结账,减少白银交易所带来的不便,进一步提高了贸易的结算效率,促进了资金的快速流转。潘振承这个“敢为人先”的举动,使他的商业潜力大增。而在潘振承开始使用汇票十年后,美国才开始使用伦敦汇票。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豪富的潘振承被清政府选为广州十三行商总,是连续出任商总时间最长的洋商。他不再满足于守株待兔等着外商上门做交易,开始主动对外进行投资贸易。后来的他不仅投资成为数艘西洋商船的大股东,还在瑞典设立海外贸易公司,这种走出去的胆略在闭关自守的大清帝国简直不可想像。可以说,潘振承是第一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跻身国际贸易大潮、投资海外的中国商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潘振承都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客户,也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夷人到粤必见潘启官(官为外国商人对潘振承的尊称,潘振承以捐银的方式获得候选兵马司正指挥加三品花翎顶戴的官衔)”。闻名于世的瑞典哥德堡号商船曾到广州与潘启进行贸易,潘启把自己的玻璃画像送给关系友好的瑞典商人。至今,潘启的玻璃画像还保留在瑞典哥德堡市博物馆里,这是欧洲所有博物馆中唯一珍藏的一幅中国人画像。

良好家风鉴后人

外贸致富的潘振承,尊孔重儒,崇文兴学,结合商贸需要,自觉走上商儒结合道路,可谓广州最早的儒商代表。

潘振承乐善好施,遵循儒商之道。富裕起来的潘振承自始至终遵守清王朝的禁律,拒售鸦片,照章纳税,每年向清政府缴纳5.5万两税银,还经常捐银助军,最多一次捐献了30万两白银充当军饷。

在处理商务的同时,潘振承也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他经常捐资助学,鼓励子弟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潘振承的几个儿子一满5岁,就得进入家塾苦读,他的次子潘有为就曾留下“五岁就傅授我书,冀我奋作千里驹”的诗句。潘有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加盐运使司,参与编校《四库全书》,且工书善画、喜诗好藏,是中国近代有名的书画家、诗人、收藏家。

除了次子潘有为在文章上声名显赫,潘振承的另外一个儿子潘有度则成功地继承了同文行的全盘生意。可见潘有度在待人处事方面尽得父亲真传。著名文人张维屏(1780—1859)曾写道:“夷人到粤必先见潘启官。启官卒,容谷承父业。夷仍以启官称之。”潘有度行事稳健,虽说同文行的财富已是十三行之冠,但他还是设法使自己排在其他两个行商之后。

在潘振承的影响下,十八至十九世纪,潘氏家族文才辈出,人人有集,保持欣欣向荣的人文风尚,其中通过清代科举考试授翰林者4人,举人6人,收入近编《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多达24人,他们都成为自己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与国家命运、家族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学养。潘家也被史学界誉为广东省自清朝以来最显赫的家族。

潘家的商行是广州十三行唯一有百年历史的商行,百年薪火相传,潘振承在其中投入的心血可想而知。而潘振承本人能从一介布衣到行商首领乃至当时的“世界首富”,其传奇经历更是值得后人借鉴。

猜你喜欢

汇票白银广州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信用证项下汇票缮制分析
浅议《国际结算》之汇票的缮制单元设计
审计工作中对应收票据监盘表的改进分析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资本论》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