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施工现场拼装式预制混凝土临时道路施工技术
2018-09-10班德富胡清陶珍珍郑晓慧彭媛
班德富 胡清 陶珍珍 郑晓慧 彭媛
【摘 要】绿色施工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理念,对整体建筑行业的资源节约、环保和再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拼装式预制混凝土临时道路施工技术,通过结合BIM技术实现施工临时道路的精确预制拼装,施工简便快捷,实现多次周转使用,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量,贯彻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拼装式预制混凝土临时道路;BIM技术;綠色施工;周转使用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9-0131-03
0 前言
近几年,施工现场办公及生活用房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可多次周转使用,而临时道路还在采用现浇混凝土路面,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建筑垃圾排放量又是绿色施工的重要控制环节,据已经实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的测算,临建垃圾产生量平均占建筑垃圾总量的26%,而临时道路垃圾产生量所占比重达到了9.3%。为了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在多个项目的实践与总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施工现场拼装式预制混凝土临时道路施工技术,结合BIM辅助技术实现了施工现场混凝土临时道路的预制安装,可多次周转使用,有效地控制了建筑垃圾产生量,同时降低成本,也加快了临建施工进度。
1 技术原理
采用BIM技术预先实现道路三维模型,把各项下料参数通过计算机导出来。预制结构支撑件为角钢,在板块上预留PVC管道排水口。收集现场剩余的钢筋废料和模板废料。在钢筋废料池挑选直径14mm及以下的钢筋,做装配式结构单元时,将长度不够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根据需要的道路板的规格数量,采购L40角钢,下料制作道路板的边角封边。将临时道路路基平整,铺设砂垫层,压实,在路面摆放角钢,铺设钢筋。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场区道路规划→BIM技术进行装配式结构单元建模→路基处理→定位放线→构件制作加工→模板、角钢拼装→铺设塑料布→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孔洞灌砂。
2.2 操作要点
2.2.1 场区道路规划
项目部进场施工前,项目部BIM小组首先对项目施工场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比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现场平面布置图,由于场区拟建建筑物占地较大,可用场地狭小,只能在拟建建筑物四周设置一圈环形场区道路。
2.2.2 利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结构单元建模
建模前首先确定道路的宽度,临时道路的宽度可以根据场地道路形式和消防的需要来选择,本项目环形道路设计宽度为4 m。其次进行装配板的尺寸选择。装配板的尺寸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道路宽度、承载能力、原材料的规格尺寸及美观。参考装配式道路相关文献资料及施工经验,选择板厚为150 mm。单个装配板的尺寸太小不美观,过大时单个板太重,造成二次周转的运输和拼装困难。根据道路尺寸,选配好各种装配板的尺寸,在CAD上拼装演示其组合效果。经比较,选择装配式板的尺寸为1.5 m×1.0 m×0.15 m和1.0 m×1.0 m×0.15 m两个规格,拼装时进行错缝拼装。最后采用Revit软件对N个装配式结构单元进行建模。BIM技术实现装配式结构板块的整体3D效果如图1所示。
2.2.3 路基处理
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现场的规划,确定好道路的位置。将路基平整压实,然后再铺设3~5 cm的中粗砂垫层。
2.2.4 定位放线
先确定好道路边线,拉好直线,延着边线支模。模板高度为300 mm左右。道路两边线确定好后,挑选板厚宽度的模板,即150 mm宽的模板,在模板切割后的碎料中有较多此宽度的模板,可以充分利用。
2.2.5 构件制作加工
角钢、PVC预埋管切割加工。
(1)角钢制作:根据临时道路板的长宽尺寸,将6 m长的L40角钢切割成1.5 m和1.0 m长,每根6 m长角钢切割后不剩废料。每1 m长的道路需要1.5 m角钢4根,1.0 m角钢8根,各规格的总数量根据道路长度计算得出。
切割好后在地面进行拼接,拼接面要平整,量对角线,保证拼接角为直角,拼接后及进行焊接。
角钢按照1.5 m、1.0 m宽和1.0 m、1.0 m宽拼装焊接完后,为了使角钢与混凝土牢固,避免二次拆装运输中把角钢碰撞脱落,在角钢的内侧焊接钢筋,1.5 m长边焊接2个,1 m的短边焊接1个,每个装配板共6个。钢筋长300 mm、直径10 mm的钢筋在角钢内侧焊接,钢筋向下成一定角度,末端与装配板的下层钢筋绑扎(如图2所示)。
(2)PVC预埋管制作。根据板厚,将直径为100 mm的PVC管切割成150 mm长,并在中间位置对穿2个孔,用来穿吊装装配板时的拉钩钢筋。
2.2.6 模板、角钢拼装
将150 mm宽模板拼接成角钢的现状,在模板上边往下4 cm处钉钉子,钉子钉桩模板,两边各漏一半,每边钉2个钉子,然后将L40角钢框放在拼装的模板内,搁置于钉子上面,L40角钢的上表面刚好与模板表面平齐。
2.2.7 铺设塑料布
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渗漏到砂垫层内,与砂垫层凝结到一起,需要在拼装好的框架内铺设塑料布,可使后面浇筑的混凝土与砂垫层隔开。充分利用现场使用完的水泥袋子做隔离层,节材又环保。
2.2.8 钢筋绑扎
装配道路板块的钢筋用双层双向Φ12@150。充分利用现场的钢筋废料,钢筋规格可以利用稍大直径的,以不超过16 mm为宜。钢筋保护层为3 cm,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搭接方式。底层钢筋铺设完后,埋设PVC预埋管。预埋管放在钢筋网的间隙中,PVC管中心到装配板边距离为250 mm。管孔中插入拉钩钢筋,然后绑扎面层钢筋。
2.2.9 铺设PVC预埋管
为了方便工程竣工后,道路板块吊装周转,专门在道路板块上设计了2个孔洞。在底层钢筋铺设完后,进行Φ100 mm PVC管的埋设。预埋管放在钢筋网的间隙中,PVC管中心到装配板边距离为250 mm。管孔中插入拉钩钢筋,然后绑扎面层钢筋。
2.2.10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的强度为C30商品混凝土。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选用级配好的碎石,粒径不宜大于25 mm;细骨料:选用中粗砂,其含泥量≤2%。
(2)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将模内杂物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采用预拌混凝土浇筑,并按规定留制同条件试块。
(3)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浇筑顺一个方向,确保混凝土密实性。
(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并按照要求对道路板上部拉毛,纹理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保证板与车轮的摩擦力。
2.2.11 养护、拆模
(1)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 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 d。
(2)当混凝土浇筑达到24 h后进行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只拆道路两边的梁板,装配板间的隔板不用拆除。拆模后发现有凸凹不平、开裂、接缝痕迹、轮廓线条不顺等问题要进行修整处理。
(3)临时道路板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方可投入使用。装配式临时道路完成图如图3所示。
3 质量控制
3.1 质量保证措施
3.1.1 路基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临时道路路基应密实,其地基弹性模量达到≥40 MPa。在压实路面上再铺设3~5 cm的中粗砂垫层,表面平整,其含泥量不超过5%。
3.1.2 构件制作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1)角钢的切割长度要一致,长度偏差控制在3 mm。角钢焊接前在平整的地面上拼装好,拼装的直角误差控制在5°。角度误差控制采用钢尺拉对角线或者用直角靠尺测量。拼装无误后进行焊接。焊接的焊缝应平直,表面平滑,每个直角处焊接2个焊缝面。
(2)拉钩孔φ100PVC预埋管切割。PVC管切割成长度为18 cm,比装配板厚高出3 cm,切割端面与管中心线垂直。切割好预埋管后,在预埋管的一端量出5 cm钻孔,孔径为20 mm。
3.2 模板、角钢拼装
先拼装好模板,在模板上边缘向下量出4 cm线,在线上钉铁钉,铁钉打进一半,在模板的两侧留出各一半的长度。1.5 m长的装配板边等间距钉2颗铁钉,在1 m长边钉1颗钉子。然后将角钢框放入模板框内,搁置在鐵钉上,角钢上表面与模板面平齐。
4 结语
绿色施工作为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理念,对整体建筑行业的资源节约、环保和再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多个项目的探索与研发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BIM的施工现场拼装式预制混凝土临时道路施工技术,通过结合BIM技术实现施工临时道路的精确预制拼装,施工简便快捷,实现多次周转使用,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量,贯彻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理念。同时,有效地缩短了临建道路施工工期及临建道路投入使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 考 文 献
[1]JGJ 146—20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S].
[2]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3]WJGF 02-2017-30,基于BIM技术辅助装配式场区道路施工工法[S].
[4]王佩云,肖绪文.建筑施工手册[M].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陈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