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点

2018-09-10

新长征 2018年8期
关键词:观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它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新世纪继续高扬这面伟大旗帜?这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具有跨越时代、跨越国度的影响力。一种理论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主要不在于它是何时何地诞生的,而在于它是否科学。因此,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首先要尊重科学。

当然,也有人不顾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以教条式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不是科学的态度,也是十分有害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创立这一科学思想理论的时候,就是这样告诫人们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应该说,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内最早懂得本本主义危害的人,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摘自李君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實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这一重要论断,总结了我国对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地位的认识过程,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性的认识。

如何看待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学术界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列宁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我国学术界首先认识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此后又认识到,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这源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论述,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后来,学术界进一步认识到,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我国学术界更进一步认识到,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而且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

——摘自赵家祥《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党组织既是党的组织基础,又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这一强基固本的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在党内,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责任,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是党在群众中形象的具体体现;在党外,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实现党的领导、完成党的任务的基础。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强,党就能做到强基固本。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贯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必须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虽然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有所不同,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一个总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首先要突出其政治功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还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摘自卢先福《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衡量一种政治制度的优劣,关键要看它是否适应社会实际、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通过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需要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把人民建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增强社会活力的同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在我们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长期奋斗和探索中逐步形成的。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适应保障人民权利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成为有生命力的、真正的民主制度。

——摘自房宁《顺应时代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看,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能否建成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经济体系,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面对的两大关键性问题。前者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后者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使是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没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经济仍然不时大起大落。我国虽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成就。基于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有能力解决好创新驱动发展和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两大关键性问题,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摘自姚洋《解决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猜你喜欢

观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观点参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