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9-10陈玉廷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原防治措施

陈玉廷

摘要  对花生大菌核病和小菌核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 花生菌核病;病原;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6-00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6.004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eanut Sclerotiniose

CHEN Yu-ting(Weizhu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Station of Huaiyuan County, Huaiyuan, Anhui 233441)

Abstract The pathogen, infection cycle, epidemic law and symptoms of peanut sclerotinios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targeted agricultura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eanut sclerotiniose;Pathogen;Symptoms;Control measures

花生菌核病(Peanut sclerotiniose),為花生感染子囊菌亚门真菌导致的一类真菌性病害,又分为花生大菌核病(Peanut sclerotinia stem rot,花生菌核茎腐病)及花生小菌核病(Peanut small sclerotinia),在我国南北各花生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常以小菌核病为主,个别年份或个别地块危害较重。魏庄镇隶属于蚌埠市怀远县,位于怀远县域东北部,境内建设有优质花生基地2 000余hm2,其中张店村花生种植面积达200余hm2,种植品种以鲁花8号为主,近年来又新增了花豫系列等。鉴于魏庄镇花生种植中病虫害发生频出的情况,文中对2种的花生菌核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花生菌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及特征

1.1 花生大菌核病

病原菌为宫部核盘菌(Sclerotinia miyabeana Hanzawa)。

菌核黑色,圆柱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3~12) mm×(3~5) mm。菌核萌发长出数个子囊盘。子囊盘黑褐色,漏斗状,直径3.5~4.0 mm。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0~15) μm×(5~7) μm。

1.2 花生小菌核病

病原为落花生核盘菌(Sclerotinia arachidis Hanzawa)。

分生孢子梗褐色,直立,细长有分隔,顶端对生分枝,分枝上部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或浅灰色,单胞,大小为(6~12) μm×(6~9) μm。

菌核形状不规则,外层黑色,内部白色,大小为(1.0~2.5) mm×(0.5~1.5) mm。菌核在土表萌发,初生分生孢子,后形成1个至数个子囊盘。菌核很少形成子囊盘,多形成分生孢子。

子囊盘初呈圆柱形,后为漏斗状,无孔,顶部扁平,直径0.6 mm左右。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棍棒形。子囊孢子透明、扁椭圆形、单胞,大小为(11~14) μm×(6~7) μm。

2 侵染循环

2.1 花生大菌核病

病原菌混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堆肥及种子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子囊盘,其上生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分散传播。

2.2 花生小菌核病

病原以菌核在病残株、荚果和土壤中越冬,菌丝体也能在病残株中越冬。翌年小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有时产生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多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菌丝也能直接侵入寄主。

3 发生规律

高温、高湿条件能加速花生菌核病的扩展,过度密植、地势低洼潮湿、连年种植花生的地块等均可加重发病。

4 危害症状

4.1 花生大菌核病

仅在茎蔓上发生。病斑形状不规则,初呈红褐色,后褪为灰白色,扩大后绕及茎的周围,引起茎蔓表皮腐烂剥落,露出白色木质部,病部以上茎叶陆续凋萎死亡,最后在茎的表面及髓中产生大小不等的鼠粪状黑菌核。

4.2 花生小菌核病

常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主要危害根部及根茎部,也能危害茎、叶及果实。

4.2.1 叶片 病斑暗褐色,近圆形,直径3~8 mm,具不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呈水渍状软化腐烂。

4.2.2 茎 病斑红褐色,扩大后变不规则形,软化或干腐,病部以上的茎叶随着凋萎死亡。病斑表面初期密生乱毛状霉层,以后变为暗灰褐色粉末(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至临近收获时,在茎的病部表面产生黑色菌核。

4.2.3 果荚 被害后变褐色,在表面或荚果里生白色菌丝体及黑色菌核,引起籽粒腐败或干缩。

4.2.4 果柄 受害后,腐烂易折断。

5 类症鉴别

除花生菌核病外,危害花生根茎部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茎腐病、根腐病、黑腐病、冠腐病、白绢病和紫纹羽病等,这些病害是一类暴发性流行病害,通常发病后在较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植株枯死,常呈大片死亡。

5.1 白绢病

茎基病斑初期暗褐色,波纹状,逐渐凹陷,变色软腐,上被白色绢丝状菌丝层,直至植株中下部茎秆均被覆盖,最后茎秆组织呈纤维状,易折断拔起。天气潮湿时,菌丝层会扩展到病株周围土壤,形成暗褐色、油菜籽状菌核。

5.2 茎腐病

幼苗期发病常使花生子叶发黑腐烂,造成缺苗;成株期发病,发病部位一般在花生茎秆基部子叶节附近,病菌造成茎秆基部腐烂,用手拔病株,常从茎基部断裂,不能连根拔起,这是识别花生茎腐病的主要特征。

5.3 根腐病

苗期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长条形褐色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腐烂,易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是根腐病的典型特征,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

5.4 冠腐病

受害幼苗和植株,子叶变黑腐烂,根冠部凹陷,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并长满松软的黑色霉层。病斑扩大后,根茎腐烂,表皮破裂,病株拔起时易折断,断口在茎冠部分。

5.5 紫纹羽病

初期根系尖端开始首先受害,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蔓延扩展,导致整个根系以致植株茎基部及果实腐烂。病部表面初产生白色根状菌索,逐渐变为粉红色,最后呈紫红色绒状子实体。

6 防治方法

6.1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重病田应与小麦、玉米和甘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选用无病种子,种子在播种前过筛,以清除混在花生中间的菌核,减少种子带菌率,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植物病残体;花生生长期进行深中耕,将菌核埋入土中,防止生成子囊盘,减少传病机会;轻病地块要在菌核未成熟前,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要注意清除植株残体,集中处理,以减少田间菌源。

6.2 化学防治

6.2.1 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搅拌均匀,即可播种。

6.2.2 药剂喷施 必要时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徐秀娟,赵志强,宋文武,等.花生菌核病及其防治研究[J]. 山東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4(1):33-36.

[2] 徐秀娟,迟玉成,宋文武,等. 花生菌核病的研究[J]. 花生学报,1999(S1):430-435.

[3] 徐秀娟,赵志强,王佩圣,等. 花生菌核病病原分类及其特性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004(3):211-212.

猜你喜欢

病原防治措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延安市宝塔区苹果白粉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患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临床分析
猪口蹄疫的防治